变与不变: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规)划战略演进的历史考察


  [摘要]五年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规)划战略的历史轨迹,归纳其演进的特点与规律,可以发现其在战略部署、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目的和发展理念、指导方针、发展指标、发展机制之间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五年计(规)划;战略;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7)05-0039-06
  五年计(规)划直接反映了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年计(规)划战略,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五年计(规)划的基本思路与观念及其为此而实施的总体规划和方针政策,一般包括所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指导方针、综合性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即战略部署、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目的、战略方针、战略布局和战略举措等一系列事关五年计(规)划全局的根本的战略性问题。全面梳理和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定与实施五年计(规)划战略演进的历史轨迹,厘清其内在逻辑关系,归纳演进的特点与规律,对于提升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提高党领导制定与实施新的五年规划的水平,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规)划战略的历史考察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共产党已经领导制定和实施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三个五年规划,每一个五年计(规)划都是党带领全国人民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长远目标的一个具体战略步骤,同时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五年计(规)划的历史,也是五年计(规)划战略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创新的演变历史。党领导制定和实施五年计(规)划战略大致经历了“一五”计划至“五五”计划的奠基初创阶段、“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的改革再创阶段和“十一五”规划至“十三五”规划的科学发展阶段。
  (一)奠基初创阶段:“一五”计划至“五五”计划
  “一五”计划,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领导制定的全国性的全面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是改革开放以前所制定并实施的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以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指导,确定了战略目标,提出了战略任务,明确了战略方针,做好了战略布局。即战略目标: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任务:为国家工业化打下基础,以巩固国防、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并保证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战略方针:经济建设的重点是工业,工业建设又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战略布局:要有利于国防和长期建设,并且与当时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利用东北及上海的工业基础。
  “二五”计划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党中央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在党的八大上通过。“二五”的战略目标是:完成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前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国家,为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技术、文化的高度发展,开始向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1]此后,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下,由于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变化,各年度计划的数字不断大幅调整,“二五”计划的正式文件始终未能颁布。1962年做出了再用3年时间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调整,作为今后发展的过渡阶段,为“三五”计划的实施创造一定的条件。
  “三五”计划,经历了以解決“吃穿用”到以“备战”为中心的变化。“三五”计划规定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指导方针;战略任务有三个:一是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加快三线建设;二是发展农业生产,相应地发展轻工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三是充分发挥一、二线的生产能力。[2]
  “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并由1971年开始实施至1975年结束。“四五”计划基本延续了“三五”计划“备战”的思路,战略指导方针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备战,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四五”计划又重新提出初步建成我国独立的、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提出“必须坚持鼓足起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继续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和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政策。”[3]1973年,中共中央两次修改“四五”计划所确定的高指标,逐步调整了以“备战”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开始强调经济效益,注意沿海和“三线”地区并重,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也进入收尾阶段。经过1975年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工作,“四五”计划得到了基本完成。
  “五五”计划,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战略指导方针,明确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任务,战略目标仍然是“四个现代化”目标,并进一步提出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到1980年,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到20世纪末把我国建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4]
  这一阶段的五年计划战略,总体上具有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与形成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突出国防建设、注重区域均衡布局的特点。自此,五年计划战略经历了奠基探索、走入歧途、调整纠正、重回正道,艰难地走上了一条正确的轨道。
  (二)改革再创阶段:“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
  “六五”计划,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战略方针,确定了到20世纪末“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5]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以农业问题、能源与交通问题、教育和科学问题为战略重点,以及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七五”计划,是一个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旋律的五年计划,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战略指导方针是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管理体制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提出了三大战略任务: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二是发展经济;三是改善人民生活。[6]“六五”、“七五”期间,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不断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格局与国民经济运行机制都发生重大变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与推进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荐访问:五年 演进 考察 制定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