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


  栏目主持:宋忠霞
  
  作者:林尚立等
  出版:天津人民出版社
  开本:880×1230毫米 32开本
  字数:460千字
  
  内容概要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内在结构。进入90年代之后,中国改革的逻辑轴心开始从变革传统体制转向全面制度创新。中国改革中的制度创新是多方面的,本书从政治学的角度综合考察了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的理论逻辑与现实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逻辑地展现了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对国家成长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合法权利、程序政治、有效政府、协商民主和自由社会这五大领域,既是分析主题的框架,也是预示中国国家成长的视角。
  
  书页片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出现了革命性的转变,即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形态,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形态转型。……
  ……
  在中国步入改革开放以后,一个重要的政治现象就是修宪。修宪不同与一般法律的修订。这是由宪法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在中国,修宪更多地意味着国家权力的制度性变迁。因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重大的制度性成果基本上都是通过修宪而被永久性地确认下来,这就为中国建立宪政奠定了重要基础。正是从这一角度来看,修宪应当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来理解。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社会力量日趋增强,成长的社会对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效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执政党应对自身建设更为重视,要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切实提高党的活力,从而实现改进执政方式和提高执政效能的目的。从90年代以来党内民工制度建设的情况来看,党内民主制度创新,已逐渐进入制度与实践良性互动的轨道。
  ……
  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村委会选举、村民自治能满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巩固政权基础、维护农民利益的需要,实现稳定与活力的统一。正是具备这一内在基础,20年来,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渐进过程,村委会选举从无到有,由原则到具体,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
  要通盘考虑政治决策程序的设计,脱开具体的国情和大的政治文明的建设环境,单独地提党政分开、中央与地方分权、司法独立、文官中立、军队中立等,都是不恰当的,有可能沦为地方保护主义和单位保护主义。党内决策程序和人民民主决策程序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强国家和强政党的模式,是目前中国必须采取的发展战略。
  ……
  新中国干部人事制度的形成先后经历了1949年到1966年的新型干部人事制度形成时期、1966年到1976年之间的干部人事制度破坏时期、1976年到1987年的恢复重建时期,以及1988年之后的改革探索时期。尽管在整个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制度建设出现了反复,但是整个制度的历史变迁是沿着五条逻辑线索而展开的:权力逻辑、权利逻辑、规范逻辑、利益逻辑和专业逻辑。
  ……
  制度作为一种规则,与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然而,制度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治理力量存在,则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而形成的。现代国家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和成长的。
  
  主持人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中国社会开始全面转型,通过探索、实践和不懈的奋斗,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在政治生活领域内的制度建设,不仅推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进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逐步确立了中同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导性权威。该书从建立现代国家的角度来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发展进行了全面解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政治形态发生的这种革命性转型的本质意义。

推荐访问:中国 制度创新 探索 成长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