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研究


  摘 要:在西方国家的激励理论中有综合激励理论,这个管理理论体系在现代实践中应用范围广泛,以此来分析当代高校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措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更好更快地就业,解决当今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大大降低失业率,有助于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创新型和谐稳定的社会。
  关键词:创业课程 创业意识 就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7-0182-01
  当今是中国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时期, 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家计划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技术型的国家必然需要许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努力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型改革。大学生是促进创新创业进程的主力军,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改革和建设激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机制势在必行。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1999 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渐渐迈入“大众化”阶段。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2009年已达611万左右,当今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都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现状。上大学能否实现自身价值,能否体现大学生们在社会上的位置, 成为社会人士关心的焦点问题。近来,我国教育部一再强调,要逐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水平,高等院校应注重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创业的能力水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激励活动的正规化、制度化、系统化将成为我国高校的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的现状
  1.高校缺乏创新创业课程设置
  当代教育大都以应试教育为主,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低,大学更是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少此类课程的开展,加上师资力量的缺乏,学校只能开展一些创业大赛和创业研讨会之类的小活动,因此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接触的甚少,所以缺乏了此类的创新能力。[1]
  2.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在现如今的应试教育体系中,从小学至大学,学校都在加强对学生成绩的培养,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所讲及课本上生硬的内容,这些也都是纸上谈兵而已,繁重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去参加社会上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 从而导致知识狭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开阔的视野,而且许多数学生从来就没有想过想要创业,所以缺创新创业的能力,甚至没有创新和创业精神。
  3.高校缺乏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赞助和精神支持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充满创业激情的青年,可天不遂人愿创业失败,据调查有许多同学在创业过程大都因为缺乏创业资金和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而创业失败,在大学校园里很少有学生在创业方面能迅速取得成就,由于屡次的失败导致创业激情逐渐消退。总体来讲,我国为高校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资金风险投资体系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而且在创业动机和创业失败的方面,却没有任何机构体系和专业的教师给能给学生精神及物质方面的上的鼓舞。导致我国创业创新的步伐前进缓慢,发展停滞不前。
  三、基于激励理论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
  1.积极营造创业课程氛围,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内部运作,激发创业动机麦格雷戈创立了X-Y 理论,X 理论是指人是懒惰的, 尽可能避免工作,但基于X 理论,又提出了Y 理论,人有时不会偷懒,在正常情况下, 他们愿意承担责任, 更愿意发挥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但应该是精神和物质奖励。因此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成为他们日后开展创业项目的基石,并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邀请有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做讲师,教师必须是有创业经验的人,这是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的非常关键的一点。有一些企业家虽说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创业成功,但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无法达到高校教师招聘的水平,所以大学在这方面是需要足够勇气的。
  2.以创造为价值导向的学习和实践激励机制
  波特和劳勒创立的综合激励理论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两种。内激励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条件、政策等,外激励包括社会、心理特征的因素,如认可、人际关系等。激励过程成为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因此对大学生的创业激励应该采取内外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3.多方位评价的价值评估系统以及相应的资金支持机制
  波特与劳勒把激励过程看成外部刺激、个体内部条件、行为表现、行为结果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很显然,对个体的激励价值愈高,其期望概率愈高,则他完成作业的努力程度也愈大。奖励是以绩效为前提的, 人们对绩效与奖励的满足程度反过来又影响以后的激励价值。激励的最终目的不是奖励,而是通过多种激励方式,促进更多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来,使创新创业思想真正运用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2]真正优秀的大学生不应每天只学习固定课本上的内容,死读书死背书,将课本与实际结合,将课本上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老师应该让学生脱离“给分”的被动接受的现象,获取学分和奖学金也不再是以学习成绩为唯一为标准, 而更倾向于创新创业活动情况来考核。我国高校现在都缺乏提倡创新创业的社会土壤。一方面,需要高校和成功企业进行科研方面的合作,使学生可以参与到这种实践活动中去,形成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互惠互利。另一方面, 高校可以开展校友交流节活动,让一些创业成功的老校友与在校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经验交流,激发在校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以此更好的推进创新创业的发展,为我国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阳.大学生自主创业激励机制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0):148-149.
  [2]王玮.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2011:98-100.
  作者简介:谭芳,女,(1982-),现就职于哈尔滨石油学院,但任经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张博宇,女,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现就读于哈尔滨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

推荐访问:激励机制 高校 创新 创业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