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研讨述评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重要命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详尽、系统的论述,形成了颇为丰富的理论成果。2007年8月,由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政治文明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筹办的“和谐社会的政治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北承德举行,与会学者们达成了一些重要共识。
  
  一、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对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和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数据分析和系统研究,我们会发现,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世界政治文明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借鉴、吸收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制度和机制,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研究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的基础,并对其法治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以新的理论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政治文明理论,明确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任务,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乃至人类政治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进展[1]。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第二次会议完成了对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在修改后的宪法中增加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是“政治文明”的首次入宪,使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上升到国家意志的高度,进一步表明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性,谱写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法治化发展的新篇章 [2]。
  尽管人类历史上有着数不清道不完的政治文明建设成果,但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明确地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任务,也没有一个国家的理论界取得了像中国这么多的政治文明研究成果。对此,虞崇胜教授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了专门研究,进一步指出, 近五六年来,“政治文明”不仅已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也成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重要课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得到了加强和完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得到了巩固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构成,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层民主社会基本形成,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明显加强,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正在形成等方面。
  
  (二) 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对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世界政治文明存在双向互动的关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借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席文启教授、仲计水博士在撰文和发言中进一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借鉴、吸收和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制度和机制,对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对此进行了阐述:其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独有优势;其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史上一种新的民主代议制形式;其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世界政党制度中的一种崭新类型;其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单一制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模式;其五,“一国两制”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我们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其目的在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世界地位,增强对中国选择的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
  与此同时,虞崇胜教授、郭小安博士提出研究中国政治文明建设对西方政治文明新发展的借鉴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也取得了许多新发展,对其追踪研究和科学借鉴,无疑将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要深入研究其借鉴性原则,既要提炼出中、西方政治文明的一些普遍价值,又要清醒认识到中西方发展的时空差异;既要意识到政治文明的普遍性,又要意识到政治文明的特殊性;既要借鉴、吸纳和整合全球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又要走自己独特而富有创新的政治文明之路。
  
  二、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的社会,政治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的范畴,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它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杨海蛟研究员、亓光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复杂性需要我们凸现政治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牢固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必须体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社会系统中,必须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统一,其中,政治文明又带有根本性的意义,它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领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渗透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六大,不仅从理论上解决了政治文明建设问题,而且从实践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出了部署。大会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规律的深刻揭示。我们应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
  
  (一)建设强有力的执政党,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相对于经济发展的自发性而言,政治发展则总是政治主体有意识地推进的。虞崇胜教授指出,要有效地推进政治发展,首先就必须建设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大国更是如此。建设强有力的执政党和政府,能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提供牵引力。
  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侯少文教授撰文指出,党的十三大报告就曾经提出过:“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党的十六大报告更是特别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这是对认识党内民主重要性的一种全新表达,是对党内民主与党的先锋队性质、执政地位紧密联系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深化。韩玉芳教授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民主发展的特点。如:第一,中国的民主发展,由共产党启动,经历了民主启蒙、民主革命以后在民主建设中向前推进;第二,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必须肃清封建主义残余文化的影响,这同时也使民主政治的文化得以培育;第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技术的成熟;第四,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证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序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还需要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李燕奇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以完善人大制度促进民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保证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着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坚持和完善我国人大制度,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人民怎样才能更好地、切实地当家作主的问题。

推荐访问:述评 和谐社会 文明建设 研讨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