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标准的双边区域化趋势及影响


  摘 要 劳工标准问题由来已久,对于何谓“劳工标准”,受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从本质上讲,劳工标准以及劳工保护问题主要是一国国内问题,准确说来是一国国内社会正义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贸易自由化、全球化,发达国家日渐感受到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压力,遂提出在自由贸易协定中纳入劳工标准问题,以期以劳工标准遏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 劳工标准 自由贸易协定 影响
  作者简介:郑春,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2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421
  在各国的文献中,没有一个严格的“劳工标准”的定义,再加上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劳工标准也有各自的界定标准。一般说来,是指一国政府对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与收入)、劳动条件(工作时间与安全保护)、劳动福利(休息、教育、生活待遇等)及其他公民权利(结社、集会、言论、罢工自由)所做的基本规定。 与劳工标准关联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国际劳工标准,一般认为,国际劳工标准是指由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以及其他达成国际协议的具有完备系统的关于处理劳动关系和与之相关联的一些关系的原则、规则。
  从本质上讲,劳工标准以及劳工保护问题主要是一国国内问题,准确说来是一国国内社会正义问题。一般国家针对国内的劳资关系,均采取立法予以规定,大部分国家都有本国的《劳动法》、《劳动基准法》、《职业健康与安全法》等相关法律。但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全球统一化市场的形成,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劳工标准直接影响劳动力成本,而劳动力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影响着产品的价格和企业的利润。
  就国际竞争来说,发达国家的优势在于资本和技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跨国公司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基于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倾向于将自己的企业选择在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的发展中国家,也正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国外资金和企业流入发展中国家。而这一现象直接让发达国家产生危机感。原因有二:一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缓慢,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以后,经济一直处于恢复期,失业率逐渐上升。资本和企业的流出意味着更多的企业员工和劳动力面临失业的风险;二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投资,再将产品以低廉的价格出口到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发达国家将造成国内劳资关系矛盾和在某些领域国际竞争力的相对下降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发展中国家的低劳工标准,认为它们通过规定较低的劳工标准,弱化国内劳工保护以进行不公平竞争,而由此取得的争优势,实际上是在损害劳工权益和发达国家社会利益的基础上取得的,是一种不公平竞争。也正基于此,发达国家提出将贸易和劳工标准挂钩,以贸易制裁的手段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提高国内劳工标准。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并不寻求通过国内改革和政策调整来应对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问题,而是企图通过创建以贸易制裁为中心内容的贸易与劳工标准联接直接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国内矛盾和社会成本。
  其实早在《哈瓦那宪章》美国就曾提出将劳工标准包括在贸易中的提议,但遭到英国等国家的强烈反对。由于大多数国家没有批准宪章,建立国家贸易组织的计划就此夭折,将劳工标准包括在国际贸易中的此项条款也就未能真正付诸实施。但美国也并未就此罢手,而是将目光锁定在刚成立的关贸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上。自1947年至1994年,GATT共举行了八轮多边贸易谈判,几乎每一轮谈判美国都企图将劳工标准纳入议题之中,但结果不甚理想。随着WTO的成立,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节奏明显加快,美国等发达国家日益面临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强大竞争力,在此背景下,美国等发达国家加快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纳入劳工标准条款的进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是否应将劳工标准纳入WTO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中在历次谈判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直至最新的多哈回合谈判,这个问题也一直悬而未决。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劳工标准的规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这一问题各自有各自的考量。发达国家认为,提高劳工标准,一方面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是对人权的保护,有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劳工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认为发展中国家利用所谓的比较优势进行“社会倾销”,是一种性质恶劣的不正当竞争方式,应该用贸易制裁来限制。而在发展中国家看来,首先劳工标准问题本质上是一国国内问题,不能通过国际手段干涉本国内政事项;其次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低廉劳动力比较优势就相当于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优势,由于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要素禀赋也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达国家当年也走过的经济发展初期,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标准自然也会随着提高;最后,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制裁方式来强制执行劳工标准,实际上是打着劳工保护的旗号,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尽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WTO多边自由贸易体系中纳入劳工标准问题上立场对立,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将保持这种状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与劳工标准联接问题的争议就此平息了。相反,它们正以另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登上国际舞台——即劳工标准的双边区域化趋势。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为了取得竞争优势,在贸易自由化领域纷纷超越普遍主义走向区域主义,缔结大量自由贸易协定,并通过在协定中纳入劳工标准条款的形式实现贸易与劳工标准的双边区域联接。根据ILO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写入劳工标准条款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在过去20年中急剧地增加了,从1995年的4个上升到了2013年的58个,其中还包括 16个发展中国家之间签订的贸易协定。 应当说,由于多边之路频频受阻,发达国家转而通过同发展中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这种更简单且易达成协议的方式为平台实现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联接。

推荐访问:劳工 区域 趋势 影响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