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中国模式的动态解读


  摘要:中国模式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探讨中国模式必然要从国际环境和视野下来看待中国的和平崛起。本文以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模式与我们自己眼中的中国模式入手,分析中国要想在国际大环境中继续发展,就不能局限于某一模式,要张弛有度,要用多维的眼光,动态的分析国际环境与自身情况,在国际关系中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关键词:全球视野;中国模式;改革开放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03-02
  中国模式的崛起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全球秩序引导中国模式的演进,中国模式带动全球秩序的重组。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发展模式的出现,对于世界和本国而言都将是一场历史巨变。它具有丰富的历史意义,它将是撼动当前全球秩序的重要转型力量之一,也将是引导21世纪全球秩序重组的主导力量之一。所以,探讨中国模式不仅要从本国的实践经验出发,还要从国际环境和视野下研究它的动态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国模式,而要回答这个模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就要从国际的视角和本国的视角来看待中国模式。
  1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西方社会一片欢迎声,原因很简单: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使中国很快演变成为一个西方式国家。90年代初,当他们意识到中国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西方式国家时候,"中国威胁论"开始一波一波的不间断的循环往复出现,比如"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经济威胁论"等。当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崛起势不可遏制,意识到中国事实上已经崛起的时候,西方的论调再次发生了重大变化,"大国责任论"等言论又开始频繁出现。
  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发展模式基本分为苏联模式和西方模式。苏联模式随着苏联解体而消失,欧洲国家虽然也努力的在国际事务中倡导其价值和模式,但是由于战争刚刚结束,他们已经没有很大能量在世界舞台上推动自己模式的传播。而作为冷战结束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有足够的能力推行其模式,所以现在所说的西方模式,即美国模式,也就是"华盛顿共识"。
  然而,像要用"北京共识"取代"华盛顿共识"的言论来自西方一样,我们看到,西方眼中的中国模式不乏有表扬和批评之声,对于批评与怀疑,我们一直做的很好,韬光隐晦并且可以很客观的对待,但是对于赞美之声,赞叹惊讶之声,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警醒,看清楚表扬与批评的实质,也许表扬的背后隐藏着更加深刻的批评与怀疑,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讨论的中国模式,大多站在经济的角度,他们不愿将政治放在其中。因为害怕中国真的起到"示范模板"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西方学者,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是别有用意的,他们企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模式"中清除掉。因此,我们在使用"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时,应鲜明地把它与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密联系起来。
  2从本国视角下看待中国模式
  一提到"中国模式",大部分人总认为这一概念是国外的专利。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多次提到"中国模式"。比如,1980年5月,他在谈到处理兄弟党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时曾说,"中国革命就没有按照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去进行";"既然中国革命胜利靠的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就不应该要求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按照中国的模式去进行革命,更不应该要求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采取中国的模式。"又如:1988年5月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他就指出:"世界上的问题不可能都用一个模式解决。中国有中国自己的模式,莫桑比克也应该有莫桑比克自己的模式。" 他同时谈到"中国的模式",实际上就体现了对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方式的思考。
  那么,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中国模式来说,最深刻的意义莫过于对国家发展道路包括经济、社会和政治道路的探索。中国在进入近代历史之前,多为历史的简单重复,这个重复最持续的特色就是:农业社会和王朝更替。当到了近代和西方接触之后,中国的各方面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清末到孙中山再到毛泽东,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处于持续的革命之中,探索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计划经济、高度集权、没有自由、封闭、贫穷社会主义等已经行不通,我们开始尝试市场、分权、自由、开放和富裕生活等价值。而后,我们得出经验:只有通过中国自己的实践经验,才能真正的理解中国模式,而要回答这个模式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不仅要在于经济模式,还要结合政治、社会、国际等方面。
  3在国际关系中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
  我们要在国际关系中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就要时刻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风格,不把自己的模式强加于他国,努力推进中国和平崛起,寻求积极的战略互动,适应世界政治特征的演变。
  3.1 和平崛起是根本前提:
  中国致力于民族的复兴,并不是向现有国际体系及其秩序挑战,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融入国际体系的开放政策。但是,随着对外关系的深入,中国进一步体会到国际秩序并不是中性的,时常会受到来自霸权国家和体系主导国家的防范和遏制。
  中国与西方国家政治体制不同、文化禀赋不同,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存在很深的疑虑,甚至将中国定位为潜在的最大战略对手。但是我们仅仅注重霸权国家和体系主导国家的政策约束还远远不够,这仅仅是"崛起困境"的直观表象。当前国际体系赖以存在的惯性制约带来的影响更为隐蔽,同时也更为重要。
  国际体系的发展和主要力量的分布,如果没有大的战争这种基本态势是难以动摇的。在体系演变中,存在维持其原有结构的内在要求,而后起的国家要冲破原有体系结构的限制而进入先进行列具有很大难度。所以中国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在较长时期里都将保持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而且要长期处于战略守势。所以如何处理好融入全球政治经济进程与保持必须的自主性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我国战略筹划必须解决的问题。

推荐访问:中国 视野 解读 模式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