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势在必行


  摘要:网络文化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很大,它是一把“双刃剑”,既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又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该文就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运用网络,开展丰富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管理,努力限制和消除网络的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等对策。
  关键词:网络;机遇;挑战;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既要拓展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等传统有效途径,又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的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不难看出,《意见》对网络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寄予厚望。面对这种新情况和新要求,高校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被人们称为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着多方位的、深刻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校园网的建立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拓宽了广阔的空间,其优越性是传统的宣传教育方法无法相比的。
  首先,网络环境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界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是受限制的,集中在同一地点、统二时间,进行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而In—ternet是全天候开放的。由于没有地域上的时空界限,使远程信息交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途径,高校“围墙”的概念将消失,教育者“一言堂”的教诲被信息高速公路所形成的网络信息资源所取代。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探讨自己所关心的问题,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最贴近大学生思想脉络。不仅如此,它还使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使原来的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不同步的现象,变成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前瞻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空间有多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也就有多大。
  其次,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由于网络既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声音、图像,并且提供了更方便、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的社会交往机会,社会接触范围也大大拓宽,因而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助于大学生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广泛与社会交往,充分扩展了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同时,由于未来信息技术可以把所有媒体的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移置到互联网上,互联网可以用多媒体形式传播信息,集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可以让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等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画等多种现代手段进行演绎,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三,有利于信息资源运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人们可以坐在网前周游世界,只需轻按鼠标,即可查找资源、搜集信息、阅读报刊、相互间“实话实说”。同时,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这些教育资源运用得当,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及影响力。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路上不仅“车”多,而且“车速”飞快,各种信息在这条“路”上被传播,被浏览,被吸收,这十分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性。
  
  二、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生机的同时,给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双重的。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军人、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美妙境地。实际上网络里既有各种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匿名性使一些人可以不负责任地大发议论充斥网上,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困惑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上西方文化以及黄色的不健康的东西易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而网络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共享性和匿名性、自由性和开放性,这使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以及不健康的内容得以大量输入。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因此,网上西方文化中不健康的东西就十分容易影响青年学生固有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观念与原则毁于一旦,这极容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迷失政治方向。
  其次,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规模、范围和隐匿性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媒体,故易被西方敌对势力、邪教反动组织利用来对我们进行宣传、渗透。同时,由于网络中人们的交往主要是人机对话或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人们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而缺乏有感情的人际交往,这易使人们趋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易使人们对现实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会发展漠不关心。大学阶段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网络交往与传统的具有亲和感的人际交往大不相同,往往难以形成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一旦上当受骗就容易对现实产生怀疑、悲观和敌意的态度。网络的隐蔽性、虚拟性易造成当代大学生道德感弱化,形成冷漠、无情和自私的性格,产生焦虑、苦闷和压抑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发生“互联网综合症”,对其学业、生活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不少学生因为沉溺于网上的有害信息,导致思想观念向错误或庸俗的方面变化,有些学生甚至模仿网上的生活方式和一些不健康的行为。
  第三,网络文化中的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以往学生们接触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媒和教育者的灌输,其内容经过层层把关过滤,不正确不恰当的信息已被删除。而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传播具有量大、快速、隐蔽等特征,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技防范设置了重重阻力;网络文化中信息垃圾的传播具有智能、多样、高危等特点,使保障社会主义精

推荐访问:势在必行 思想政治工作 进网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