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


  摘 要:我国网络的迅猛发展造就了全世界人数最多的网民,其中又以青少年占最多人数。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关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国家网络安全和民族发展未来,要形成系统思维,从事前预防机制、行为管制机制、影响诱导机制、事后补救机制四个环节入手,加强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成长氛围。加强源头治理,规范办网;提升全民网络素养,形成合力,督促青少年自觉文明上网;创新网络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途径载体,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引导和网络教育、文化工作;积极开展对网络成瘾、网络犯罪等有失范行为的青少年的救治和心理法律援助等工作。
  关键词:系统思维;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网络素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20-0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近年来飞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影响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重要维度,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以及认知结构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对以网络作为载体和主要阵地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由于关系到我国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走向、深度以及持久性,加强我国网民中最主要群体——青少年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其重要而且迫切。
  一、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使用网络的主体人群,是网络信息的最广泛的使用者、最积极的分享者以及最活跃的创造者。我国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社交应用广泛流行,催生出了全世界数量最为庞大的网民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6.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 6.20 亿,占比达到了 90.1%。网民以 10—39 岁广义上的青年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5.1%。其中,20—29 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 29.9%,10—19岁年龄段网民占比21.4%,后两者超过网民数量一半多。在网民职业分布中,其中又以学生群体所占的比例最高,为 25.2%。10岁以下网民占比由2014年的1.4%跃升至2015年的2.7%,网络向低龄化群体渗透[1]。
  由于网络运用的大众化、匿名性特征以及传播迅捷化等特点,各种信息泥沙俱下,网络世界里鱼龙混杂,其中的来源及表现主要有三个层面:在社会生活层面,信息不真实、虚假信息、网络诈骗及网络犯罪屡见不鲜;在文化层面,网络游戏、色情低俗等不健康的内容信息充斥网络,网络庸俗之风横行;在政治层面,西方网络文化加大渗透力度,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形成强烈冲击,这都给网络社会以及人们网络行动正常有序的开展造成了危害。青少年由于自制力较差,辨识能力不高,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造成网络行为的偏差。例如:有的青少年浏览暴力、黄色等不良网页和信息内容,甚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影响身心健康;有的过度依赖网络,社交能力变差,患上网络孤独症等等。由于青少年对网络的不当使用和过度使用,青少年在身体、心理、社会生存能力、行为模式选择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作为“网络原住民”的青少年还未成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不良影响。
  青少年思想活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创造力,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国家的未来在青少年,网络的未来也在青少年。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网络;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未来。”①在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当下,需要加倍重视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以网络为工具载体和服务对象,培育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状况,是引领正确思想舆论导向、确保我国网络安全和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以系统思维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施路径
  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联系起了我国最广大的新生代力量、最活跃的技术革新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远的、系统性的工程,要以系统思维扎实地推进我国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系统思维,就是整体看问题的思维,要求我们在看问题、解决问题时,具有整体观、大局观,对事情进行全面的思考,全面分析和布局,在应对举措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上下功夫。系统思维是对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的重要理论武器。
  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网络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从战略层面认识到建设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从调查清楚青少年的思维特点、用网习惯入手,着眼于发展全局,着眼于长远未来,从事前预防机制、行为管制机制、影响诱导机制、事后补救机制四个环节整体工作流程方面,推进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的网络法制、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心理以及网络文化等的制度体系建设,按照分层原则,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有针对性地施策,融合汇聚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力量,统筹政策、技术、资源、人才配套工作,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实现青少年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
  (一)主动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源头治理,把规范办网作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行抓手,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联网使用环境
  1.加强对青少年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加大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法制环境。完善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工作,是从源头上保障青少年网络安全、进一步维护青少年网络权益的最重要途径。针对未成年网民增多的现实特点,应该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现行法律法规,适当加入青少年网络防护等条款。我国首部规范、保护未成年人上网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法规,由中央网信办牵头制定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在征求意见当中,作为《条例》的补充,可以出台对色情低俗、网络犯罪等不良、违法信息范畴的详细司法定义以及范围规定等,便于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据法判定。

推荐访问:精神文明建设 青少年网络 思维 推进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