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凝聚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路径探析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增强与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分析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作用,面临的挑战,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理论,提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途径,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不充分、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后一公里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民族文化;思想道德素质;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学术界也从各个角度和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时代价值以及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增强民族文化凝聚
  在当代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经济上的强弱,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
  (一)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1.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文化精髓。它所蕴涵的哲学意识、道德观念、政治智慧和艺术见解,对于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存亡和文明的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功能。
  2.优秀民族文化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的土壤,而当代先进文化则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富于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经过传统文化的经典创作,将民族先进的思想、精神加以总结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之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先进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先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并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3.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不断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经过创造性的转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才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二)开放条件下民族文化面临的新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联系普遍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吸收人类先进文明成果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然而,占主导地位的西方发达国家则凭借其经济和科技强势,在推进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同时,也以之为载体大肆推行其思想文化,总是力图推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政治体制等,从而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甚至国家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状况
  1.“地球村观念”对大学生民族意识的弱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全球问题的大量涌现,人们传统的国家观、民族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部分大学生在这种”天涯若比鄰,比邻若天涯”的氛围下甚至产生了错觉,仅仅把自己当成世界公民中的一员,而忘了自己作为国家、民族一员的身份,部分大学生出现了国家界限意识模糊、国家观念淡化的现象。在他们心目中,经济全球化已无须再提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的神圣已经大打折扣,民族意识严重弱化。
  2.理想信念的淡化。受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战略的渗透、国内少数党政干部腐败行为和一些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追求方面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极少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国际共产主义的前途或多或少地产生了困惑,思想混乱,一部分大学生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出现了理想信念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对未来感到迷惘,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
  3.西方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削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也随之渗透进来,对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东西方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文化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文化是一种建立在个体差异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体系,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个人主义,强调个人自由,集经济利己主义、政治自由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为一体,置社会、集体的公共利益于不顾。受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迷乱,在价值目标的选择上出现极端的功利主义色彩,在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冲撞中,偏重个人目标,缺乏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差,大学生民族精神的“软化”给高校的思想教育敲响了警钟。高校必须根据新时代的特征,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做出了合乎时代的调整,弘扬时代主旋律,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树立强大的精神支柱,坚定大学生的信念,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也反映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推荐访问:探析 民族文化 新时期 路径 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