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对策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中,常常遇见以下三种学生:“学困生”“网迷生”“恋爱生”。转化这些学生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采用不同的心里疏导,来提升健康心理素质。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心理疏导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48-01
  花儿一样的孩子一起走入学堂,为何走出学堂后,他们的思想、行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身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学生行为的改变是源于心理上的变化。因此,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培育出思想积极、行为阳光的新一代。
  经过多年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以及对其他院校的了解发现,现在的学生存在两大极端,一部分同学太过要强,一部分学生则选择放纵自我。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主要是针对后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学习吃力、谈恋爱和迷恋网络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学路上的三座大山。
  1 学困生
  与学生沟通谈心让我发现,“学困生”的心理也大相径庭。他们的心理主要分四大类:A类同学,学习方法不好或者是资质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其努力学习却事倍功半没有得到应有的成绩,于是他们失去信心,在心理上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料,最终放纵自我成为学困生;B类同学,很聪明,很少时间能完成很多任务,他们经常受到家长老师的夸奖,并且很是享受这种夸奖,久而久之,他们的心里起了变化,以为自己是块宝贝,但是随着时间增长,学的知识越来越深,他们却仍不愿付出时间来学习,最终落后;C类同学多是因为家里原因,没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进入学校后犹如听天书,意志力不够强,焦虑过度就很容易放弃学习;D类同学多是家庭条件很好,他们没有感受过来自生活的压力,不知责任为何物,更不想吃苦,所以遇到不会的问题他们不会去思考,最终对学习越来越厌恶。
  在中职教育中,我们要针对这四种心理进行正确引导。针对不同的心理要有不同的方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其心理进行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语言要得体,学生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要用讽刺、挖苦、尖酸刻薄的言语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过多的批评、讽刺、挖苦、指责会导致学生的焦虑增高,并产生逆反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展示自我和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对教材进行整合、取舍,把握好考试方法和难度,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欲望,减少学习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
  2 网迷生
  “上网成瘾症综合症”是指青少年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并在其中能够产生心理和生理的愉悦感,这种反应经过多次重复后,就使人自然形成了对网络愉悦刺激的依赖,这种依赖症类似于酒精依赖症、毒品依赖症、赌博依赖症等病症。患有这种病症的同学表现为上位时间过长且不能控制上网时间的长短;在上网过程中表现为精神极度亢奋并且乐此不疲,而一旦脱离网络就会烦躁不安。很多学生到最后就不能对上网加以节制,宁愿荒废学业也要与电脑为伴,学习积极性急剧下降,并沉醉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对现实生活却失去了热情。严重者还会在上网期间产生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等自虐行为,更甚者导致疾病的产生。那么,如何对待网络痴迷呢?
  首先,提高这些有上网依赖症学生的现实交流沟通能力。平时多引导他们与人交流,鼓励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并努力在班级中给他们创造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的压抑情绪能在与人的正常交流过程中得以宣泄,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现实中人际交往的成功。比如,班级内开展打球、游戏、才艺展示、郊游等活动。其次,在平时交往中做到尊重这些学生的个性,因为他们中的大多说人都存在个性强而又任性的特点,如果使用的教育手段不合适,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造成他们再次脱离学校的悲剧发生。我们在平时上网时,应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健康向上的青少年网站的网址,并将这些网址推荐给学生,以此来减少他们上网的盲目性。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使他们养成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后,对于那些特别严重的网络迷恋者,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脱敏疗法并结合必要药物加以调整和治疗。逐步来加强他们的心理防御机制,使他们最终获得身心的解脱。网络信息时代,既要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又要增强学生的法制和伦理道德观念,在各种案例中提高学生对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3 恋爱生
  我们知道,个体发展到思春期(女孩起于11~12岁,男孩始于13~14岁),性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好感,性冲动也开始出现。伴随着性的发育,思春期孩子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产生摆脱家庭奔向同龄友人圈的倾向,感到自己的心理谁都不理解,只有新结交的知己才理解,渐渐地,形影不离。在这个期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坚强的集体舆论的制约,他们便会滋长一种逆反心理:恋爱是大人的事,为了标志自己是大人,也效法恋起爱来,尽管他们对恋爱的真谛和含义并不理解,也要好奇地去试探;如果失去自控或在不良分子的引诱下,还会出现不正当的两性行为,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针对早恋现象,学校应开展性知识的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结。首先,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侧重教育内容。16~18岁,可介绍一些性知识,使他们正确对待异性和爱情;18岁以上,可引导他们思考未来的婚姻和家庭问题。其次,应面对现实,增强对性诱因的抗拒力和自觉抑制力;认识到人不是动物,必须接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的制约。实践证明,早恋虽然一开始往往压抑不住爱恋的情感,但最终大多在师长们的劝说疏导,或自己在交往中受了挫折后能中止早恋关系。因为早恋多出自好奇心或逆反心理,无感情基础,所以中止早恋并不意味着留下心灵创伤。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既重视书本理论知识,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学生出现危机倾向时,及时地给予正确的排解和诱导,使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特别是针对特殊学生,了解他们心理,注重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教育走向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剡文赋.如何引导中学生利用网络健康成长[J].中等职业教育,2011(1).
  [2]刘立军.“特殊学生”转化之我见[J].中等职业教育,2011(2).

推荐访问:疏导 对策 中等职业学校 教师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