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江阴统一战线发展回顾与思考


  摘要:统一战线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统战成员的汇集与凝聚,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离不开所担负的使命需要,离不开勇于抓住机遇,离不开统战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统一战线;发展;江阴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163(2008)06—0082—04
  
  改革开放以来,江阴统一战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现了统一战线事业与江阴经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统战工作地位作用与江阴民主民生同步提高的发展格局,为江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工作回顾
  
  我市统一战线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已有70余年的历史。曾经为团结抗日、解放江阴、恢复江阴经济、完成土地改革、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支援抗美援朝,以及在“三反”、“五反”运动和顺利渡过三年自然灾害困难等,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文革”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统战工作遭到破坏,统战工作部门和统一战线组织被迫停止活动。1979年10月恢复统战部后,我市统一战线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统一战线在促进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展示和发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有错必纠的思想,全面落实各项统战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部把全面落实政策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妥善解决了一系列的历史遗留问题。为统战对象平反了40余件在“文革”中造成的冤假错案;为错划右派改正人员受株连的成年子女安排工作127人;补发宗教界人士在“文革”期间被停发、扣发的生活补助金。对“文革”中被侵占的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清查,分批退还宗教房产。对统战对象在“四清”补改和“文革”中被挤占的4854.87平米房屋发还产权;对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没收的6024.71平米代管私房折价收购和拆除补偿,计人民币23.5996万元。对统战对象在“文革”中被查抄的283件金银首饰和102件书画物品,给予退还或作价补偿。为162名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定期发放生活补助费。解决错划右派人员子女农转非7户23人,安排工作6人。按政策9次调整党外人士和起义投诚人员生活补助金发放标准,确认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杀害的国民党人士方艺、周祺松为爱国人士,并使江阴天主堂和基督教堂教产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江阴民主政治建设
  30年来,全面促使我市的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制度化轨道。一是帮助民主党派恢复和发展组织。1979年11月,民盟江阴支部恢复。1985年民建江阴支部成立。1988年农工党江阴支部成立。1991年九三学社江阴小组成立;1995年民进江阴支部成立后,我市共有民主党派组织5个,成员286名。1993年—2002年,5个民主党派组织相继升格为地方组织。至2007年底,我市5个民主党派已发展为42个支部一个直属小组588名成员。二是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1987年起,先后建立完善了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8项制度,即民主协商“双月谈”制度、对口联系制度、联系交友制度、特约监督员制度、政治安排制度、实职安排制度、调查研究和重大活动特邀制度。至2007年,累计召开“双月谈”政治协商座谈会133次;市四套班子领导与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召开意见征求会、工作谈心会、政情交流会93次。民主党派对口联系15个部门,56名特约员深入9个部门。三是支持民主党派参政议政。1988年起,开展“素质提高年”、“能力建设年”、“调查研究年”、“参政议政年”等形式多样的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活动,支持帮助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开展调查研究。至2007年,累计支持和鼓励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围绕江阴的改革、发展、稳定开展调研和考察59次。在历届市人大和政协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提出议案提案1838件,调研报告193篇,专题发言86篇。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提案数、集体提案数和专题发言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四是积极举荐安排党外人士。1981年起,落实党外人士安排使用政策,加强对党外干部的实职和政治安排。从县八届人大、六届政协换届起,逐渐加大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协中的政治安排比例。至2007年,共推荐市非中共的人大副主任候选人6人(次),推荐非中共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候选人29人(次),举荐安排155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担任江苏省、无锡市和本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按标准举荐安排各类党外干部582人。其中推荐安排政府、人大、政协和法院、检察院班子党外领导17人,政府机关部门党外领导78人,群众团体党外领导23人,中层党外领导干部464人,从而培养了一批以张华西为代表的优秀党外干部。五是帮助民主党派解决实际困难。1993年,市委、市政府为民主党派专门配备车辆和现代办公设备,逐年增加调研活动经费。1997年,为5个民主党派配备专职干部。1998年,帮助民主党派制定了《江阴市民主党派新成员发展程序》、《江阴市民主党派机关工作制度》,并将原市政协办公楼装饰一新调配给民主党派作办公用房。2002年,发文明确各民主党派机关行政编制和机构级别。2005年,市委调配装饰一新、设施齐全的800多平米技监大楼作为民主党派机关办公新址,增加民主党派机关人员编制,为其履行职能提供了条件。
  
  (三)坚持以培养人物为重点,全面创新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改革开放后,我市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不断增大。1991年,全市已有党外知识分子27565人,其中初级职称17251人,中级职称4122人,高级职称411人,成为服务江阴建设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1994—1995年,我部筹备并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选举产生有96名会员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1999年,调查全市42家单位和部门,全面掌握无党派知识分子情况,编制百名无党派优秀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名单,向无锡有关部门推荐使用10名。2003年召开党外高层次人才代表联谊座谈会,征求他们做好人才工作的意见,充实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16名。2007年,根据我市已有无党派知识分子9万余人的发展现状,突出“无党派”特色,注重知识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协助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换届为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调整为59名,选举产生理事20名,制定工作制度,使之成为江阴政治舞台上的一支新生力量。
  
  (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
  30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积极做好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一是帮助工商联恢复和发展。

推荐访问:江阴 战线 改革开放 回顾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