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中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


  【摘 要】 高校党建工作正面临全球化、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新的形势,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寻求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创新点。本文将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吸收借鉴,探索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 中西方;政党制度;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1
  引言:政党是当今世界各种类型国家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政党制度的建立有其历史根源,也是结合本国国情的产物。由于反映政党意志和利益的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尤其是高等教育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资助项目计划等方面的政策,具有战略性、宏观性特征,它们对高等学校发展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导向性的。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高等学校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是党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吸收借鉴西方政党建设的经验、方法,我们应更加立足国情,转变观念,善于借鉴,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出高校党建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1 对中西方政党制度比较的认识
  就西方政党制度反映的政党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是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一党制、两党制还是多党制,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是为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共同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政党制度是历史和国情的必然选择,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合理性,改革开放以来,其优越性得到充分显现。
  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党制度都是与其国情紧密相连的。国情不同,政党制度也是不同的。西方国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政治集团或政治派别,存在着分歧明显的观点、利益上的差别,往往使政党之间的力量相互制衡。中国共产党是应人民群众夺取政权进而获得翻身解放的需要而产生的政党,具有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衡量政党制度优越性的标准不能脱离本国的实际,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具体客观的标准来衡量本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合理性。尽管各个国家的政党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遍的规律。从人类政治文明共有成果的角度出发,西方政党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方面,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在内的有益成果。
  2 对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的认识
  我们从中西方政党制度的比较中看高校党建的创新,必须遵循“保持特色,寻求创新”的原则,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有所借鉴,有所创新。
  2.1深化理论学习,指导大学生的实际生活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始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解决实际问题。高校应坚持把理论素质的学习和提高视为党建工作的基础,在深化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要着重增强大学生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理论的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形式的层面,而要深化到党员干部和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中,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专注于考评的结果。同时要求党员干部和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确保其能在科学知识指导下发生持久的内化的行为改变。理论的学习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对现实生活产生实际的指导意义。
  2.2拓宽党建渠道,扩大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党建工作的创新离不开方法的变通,与时俱进不能仅仅成为一种口号,而要落实到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实践证明,扭转高校党建工作队伍人员孤军奋战的状况,建立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为主要环节的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的高校党建在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党员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加巨大的作用。随着选举逐渐延伸到网络空间,西方政党开始有意识地为互联网络加工、生产合适的信息。高校党建工作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开展,这将是对传统党建工作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等领域所进行的创新和延伸。
  2.3重视政治宣传,完善党的自身形象
  我们必须承认在重视宣传,完善政党形象方面西方的政党做得相对到位。西方政党为了争取更多选民的支持,就必须加强政治宣传,更加注意形象的树立。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和频发的各类事件,应当特别关心自身形象的建设问题。正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正义勇敢,但遇事往往不理智,容易冲动,易受别人影响,面对社会事件和国际冲突的发生,在没有形成坚定的立场和信仰之前,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和敌对势力的诱导利用,从而形成思想行为偏差。因此,高校的党建工作应当顺应新新形势、新思路,积极调整工作内容,将党的形象的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
  2.4注意工作策略,保持党建工作的衔接性
  从目前学校的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党团组织处于“分工不合作”的状态,主要是有些党支部对团组织的意见不够重视或根本就在没有与团组织取得联系的情况之下确定培养对象,而只是在党支部内推出重点发展对象后进行单线跟踪考察。同时,团组织在推荐优秀团员后,存在过度依靠党支部的现象。此类现象的核心问题造成了党团组织对优秀团员的培养考察缺乏连贯性,而这种衔接的缺失恰恰容易造成选拔过程的不公平和培养质量的下降。
  2.5尊重个体差异,建立分步骤分特点的党员培养机制
  党员培养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遵循“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的工作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且西方政治中一直强调人权,其中的积极意义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不应该将党建工作当作一项任务来做,忽视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我国古代有“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每个大学生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党员的培养要建立分步骤分特点的机制。对应新的的培养机制,需要引入新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对党员各阶段的学习进行评估和判断。
  参考文献
  [1]李金河.价值取向下的政党制度类型比较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09(06).
  [2]孔垂谦.试析西方政党对大学的影响——大学与政党关系的政治学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2(02).
  [3]邓红英.实现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基本路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

推荐访问:中看 政党 党建工作 高校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