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民主政治改革与发展初探


  摘要: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已经历近65个春秋。在执政台湾的过程中,国民党“洗心革面”,励精图治,顺应台湾经济、社会和民众的发展要求,施行党务民主,从一个威权型专制政党逐步向议会型民主政党转变。抓经济建设和民众福祉,台湾跻身亚洲“四小龙”,国民党的历史及民主改革与建设进程值得华人社会和专家学者关注。
  关键词:国民党;改革;发展
  一、早期国民党治党统政章程与状况
  (一)、1949年大陆解放之前,国民党是一个典型的威权政党,当时的国民党“以党统政”、“以党治国”,建立起了一党独裁的专制政体。1928年,国民党通过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五权分立”,确定了国民党对政权的控制和垄断,《中华民国训政纲领》规定国民党总揽一切权力,公民和其他一切政党事实上不得享有包括选举权在内的所有政治权利。此后颁布的各种条文、法规均规定,国民党以外的任何其他政党都是“非法党”。之后,国民党又进一步确立了“领袖”蒋介石的独裁地位。其价值取向日益转变为强化蒋介石的个人独裁、建立清一色的蒋系国民党一党专政并通过特务体系和保甲制度得到贯彻,保甲制成为全国推行的基础政权组织,它负责对国民实行“管、教、养、卫”,即实行所谓的“训政”,收缴各种苛捐杂税,组织军事训练等。通过这些措施,国民党一直实行着严厉的独裁统治。虽然1937年后的国共合作与抗日产生了统一战线,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削弱作用,但最后的结果以国民党挑起内部争斗、镇压其他党派而告终。
  (二)、1949年败退台湾后,国民党也长期实行一党集权、高压专制的政策。在这种政党体制下,党权高于一切并控制国家、政府、军队和社会,党的决议通过政府机关或所谓的民意机构上升为国家意志。为了解决组织涣散的问题,国民党在台湾也进行了自我改造,例如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员必须信仰三民主义,严格服从党的纪律,执行党的政策等。改造后的国民党迅速发展壮大,许多地方组织和社团都由国民党掌控,国民党因此实现了对台湾社会的全面控制,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中国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也成为了国民党的傀儡。党外无党,党内无派,国民党的高压政治使得这一时期的台湾政治社会显得格外沉静、压抑,并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
  二、近期国民党民主改革进程与转型
  (一)、上世纪80年代,台湾经济迅速增长,中产阶级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兴起。随着经济的繁荣和中产阶级的壮大,他们的政治诉求和参与意识也不断增强。面对政治参与的压力,国民党在蒋经国的领导下开始实行较为开明的政策,扩大民主选举,党外候选人在竞选中获得了更大的个人自由、结社自由,台湾地区主要行政职位的直接选举权利等。与此同时,蒋经国推进国民党的本土化,越来越多的台湾本土精英被提升到领导岗位,使得党内民主逐步多元化。
  (二)、政治自由化终于带来了1986年台湾地区的民选的突破。在蒋经国执政期间,他逐步意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台湾社会的诉求以及党内的矛盾,决心进行全面政治改革,还政于民。与传统的独裁与收买手法相反,国民党开始主导台湾的民主化进程,采取了解除戒严和军事管制,开放报禁,开放党禁,启动修改宪法和全国大选等措施。同时,国民党也告别“强人政治”,积极推动党内民主化进程,代表的民主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这之后,以国民党为主导的竞争型政党制度开始在台湾成形。之前在台湾“非法”存在的政党也开始浮出水面,新成立的党派如雨后春笋,现今国民党的最大竞争对手民进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壮大起来的。此外,国民党内部由于观点与派系的分裂,“新党”从国民党剥离而出并另起炉灶,这使得竞争型政党制度在台湾得到最终确立,国民党的优势地位受到民进党和其它党派的挑战,台湾民主竞选制度已成为事实。
  (三)、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丧失政权,民进党上台执政。随后,以宋楚瑜为首的原国民党势力又自立门户成立了亲民党,以李登辉为教父的台联党也宣告成立,台湾社会形成了多元化的政党竞争格局。在这之后,国民党又开始了新的反思和政党改革,例如精简人员、精简层级、储备后备人才:建立新提名制度,将民意调查纳入正式提名机制,强化参选人作为民意代表的分量,积极拉近与人民的距离。同时,国民党着意减弱政党的标签作用,联合亲民党、新党等“泛蓝”阵营,共同争取台湾选民尤其是中间选民的支持。在两岸政策上,国民党顺应历史潮流,坚持“一中”原则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向大陆释放善意,并通过05年的“胡连会”实现了国民党迁台后的首次国共领导握手,引起了岛内的舆论热议,获得了更多的民众支持。国民党学会了接近社会,学会了选举政治的运作,学会了民意的把握。
  (四)、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国民党不负众望,候选人马英九亲民务实,成功击败民进党籍候选人谢长廷,重新夺回了时隔八年的地区领导人宝座。2010年的台湾地区议会选举,国民党赢得过半数席位,2012年马英九成功连任,也使得民主选举、政党轮替成为常态化。“两岸三通”、“大陆居民赴台游”等的实施赢得了岛内外人民的一致好评,马英九“全民总统”理念的提出也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和信任。自此,国民党从长期执政的威权政党正式转变为普通的议会型民主政党,台湾社会也实现了由专制到民主的“软着陆”。
  三、国民党迫切改革内因与外因
  (一)、国民党自组建之初就结构松散,即使经过多次改革也没有真正成为一个组织严密、制度严明、管理网络化的政党,党内始终存在不同的声音。由于历史原因,国民党发端于海外,整合于国内,融入了诸多派系,整党也不够深入,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档案制度和清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个“大杂烩”。1946年毛泽东在分析蒋介石和国民党发动内战面临的困难时就指出,他们面临的困难比我们多,国民党是泥塑的巨人,貌似强大,其实腹中空。为了扩大规模,国民党还大量采用集体入党、强制分配指标等非常规方式扩充党员数量,这无疑给本来就组织涣散的国民党带来了更加难以控制的混乱。在招收党员时,国民党也常常忽略了人员的具体信仰和资质情况,盲目扩张的结果是党员整体素质下降,纪律性和战斗力薄弱。此外,还有部分党员只是挂名党籍,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也没有在民众中起到带头作用,党内派系林立、争权夺利,导致党务“派系化”。在新旧思想交织的大环境下,国民党的政党改革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推荐访问:初探 国民党 民主政治 改革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