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风险预警与公共危机防控:基于突变理论的分析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wzz/rwzz200906/rwzz20090626-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rwzz/rwzz200906/rwzz20090626-2-l.jpg
  本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转型期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课题编号:06JZD0034)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转型期中国社会风险预警及其干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05BSH010)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提要 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社会风险是潜在的危机,公共危机则是社会风险的实践性后果。如何预防社会风险、控制已经发生的社会危机,成为社会学关注的问题。预防社会风险控制公共危机需要跨学科的合作,而突变理论则为审视社会风险与控制公共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大量不连续现象,可由某些特定的几何形状来表示。只要控制参量的个数符合要求,我们就可以借助级数展开式完全预测机构的定性状态,此即突变理论对社会风险预警的参考价值。一旦出现公共危机,我们借助控制变量与状态变量的关系可以尝试研究从理论上对之进行防控。
  关键词 突变理论 社会风险 公共危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6-0161-08
  
  突变理论诞生后,已经被较广泛地运用于科学研究中,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相关研究如:凌复华:《突变理论——历史、现状和展望》,《力学进展》1984年第4期;赵松年:《突变理论及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大自然探索》1986年第1期;沈骊天:《突变理论的哲学讨论》,《大自然探索》1986年第4期;田盈:《基于突变理论的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模型》,《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6月增刊;孙尧:《突变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余茂迪:《对突变经济系统预测问题的研究》,《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周绍江:《突变理论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人民长江》2003年第2期;胡晓婷:《基于突变理论的复杂网络系统行为预测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3月;付成华、陈胜宏:《基于突变理论的地下工程洞室围岩失稳判据研究》,《岩土力学》2008年第1期;门峰、刘子先、杜慧滨:《基于突变理论的评价方法在经营者激励评价中的运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等。),但在社会学中的应用却很少为人注意,笔者不揣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辨义
  
  20世纪初一位风险管理专家就预言:“20世纪是保险业的世纪,21世纪是风险管理的世纪。”
  ③李航:《我国转型期弱势群体社会风险管理探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页。)现代制度的构建虽然提高了人们认识和防御风险的能力,但也产生了新的更大的风险,制度系统越复杂和精致,社会风险及其后果的不确定性就越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今社会可看做高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理论所要揭示的是:风险的解决不是要消除现代性制度,而是要对它们进行反思性变革,避免付出更大的经济成本与社会代价。③乌尔里希•贝克甚至认为,中国由于正在全面迈向现代化,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两三百年现代化的里程,期间社会转型的痛苦、震荡是不可避免的,宛如一个饥肠辘辘的人快吃一盒压缩饼干,短时间可能还尚无饱意,但不久肠胃胀痛与不适就会接踵而来,因此,中国也即将进入“高风险社会”。(注:〔德〕乌尔里希•贝克著:《什么是全球化?全球主义的曲解——应对全球化》,常和芳译,吴志成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代序”,第5页。)贝克的断言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还很难妄下断言,但毫无疑问,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确实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
  到目前为止,风险一词的词源仍然不是十分明确而且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大致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来自于阿拉伯语,一种认为来自于古希腊语,第三种认为来自于拉丁语。而根据卢曼的分析,“风险”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被发明出来是在从中世纪的晚期向现代的早期转换的阶段,它最早被发现存在于中世纪的文献中,但只是伴随着印刷业的出现,才出现在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中。⑥⑧
  刘岩:《发展与风险——风险社会理论批判与拓展》,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9月,第18、26、27页。)从字面的意义上来看,“危机”的概念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普遍用于医学领域,以形容一种至关重要的需要立即做出相应决断的状态。直到18世纪至19世纪“危机”一词才逐步被引入政治领域,表明政治体制或政府面临的紧急状态,是相对于政府的常规性决策环境的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危机”在古希腊语中指游离于生死之间的状态。(注:张小明:《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第28页。)
  公共危机与社会风险在概念上有诸多相似,这种相似源于“危机”与“风险”概念的相似。和“风险”一样,“危机”的概念也总是与现代性联系在一起。但公共危机与社会风险有着实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也源于“危机”与“风险”的区别。“风险”是抽象的,“危机”是具象的;谈“风险”是为了揭示问题,谈“危机”更侧重解决问题;“风险”的概念是为了反思,“危机”的概念则是为了控制。对“危机”进行探讨的动力来源于对其进行管理,因而强调“决策”,而对“风险”的分别更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现代性”,强调“自反性”。关键在于,任何风险在发生之后,却不能称之为风险,只能称之为危机,而危机在发生之后,仍称为危机。风险是因,危机是果,二者之间有一定因果关系。(注:张海波:《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江海学刊》2006年第2期,第114-115页。)公共危机的特征,除了符合传统危机的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决策时间的紧迫性和损失程度的严重性等特征外,最主要的是它们具有公共性。首先,它们导致了公共财政支出的增加,从而影响公共机构的预算;第二,它们极大地影响了公共利益;第三,对于这些危机的管理需要公众高度参与。(注:童星、张海波等:《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理论探讨与经验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5页。)
  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 )是第一位研究风险问题的社会学家。她从文化理论的视角率先解释了公众不断增强的风险意识和关注科技风险的新现象。詹姆士•肖特(James Short )则强烈呼吁社会学家要将注意力转移到从宏观视角出发侧重于“风险分析的社会转型”维度。而尼古拉•卢曼(Niklas Lumann)则提出了“生态交往”分析和风险社会学。⑥相对于风险社会学而言,风险社会理论最为流行,也是研究社会风险问题的主导理论模式。风险社会这一概念是1986年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 )在《风险社会》(Risk Society)一书中首次提出。朱力著:《变迁之痛——转型期的社会失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序言”。)他明确将未来社会界定为一种风险社会,指出现代社会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的转变之中。⑧(世界)风险(社会)的概念意味着:(1)既非毁坏也非信任(安全),而是真实的事实;(2)(依旧)与事实相反的是,一种具有威胁性的未来,变成了影响当前行为的参数;(3)在数学化的道德中,它结合了事实、声明及价值声明;(4)在人为的不确定性中所表述的控制和控制的匮乏;(5)在认知或重新认知的冲突中被意识到的知识或无知;(6)被同时重构为全球性的,地区性的“全球地区性”风险;(7)知识,潜在的影响和有症状的后果间的差异;(8)失去了自然和文化间的二元性的一个人造的混合世界。〔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7页。)风险分析需要一种跨学科的手段;对被建构和质疑的风险缺乏社会学想象力的风险科学是盲目的;不了解威胁的由技术制造的“第二性”的风险科学是天真的。②〔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6页。)风险社会不仅要求有国家,而且要求私有公司和各门科学开放其决策。②

推荐访问:突变 防控 预警 危机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