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空中突击作战的强弱点


  空中突击作战,即突击部队搭乘直升机实施空中机动作战。美空中突击作战具有快速、灵活、突然、连续和受地形限制小等特点,能迅速将兵力兵器集中使用于某一重要地域,形成战役战术优势,加快战役战斗进程,影响作战的结局。因此,美军认为,空中突击作战是有别于传统的空降作战的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与一般地面攻防作战相结合,可大大增强地面部队指挥官在战术上运用兵力兵器的灵活性,是美军联合作战行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空中突击作战已成为美军应付海外“突发事件”、实施应急作战的主要样式;是扩大了的战场上实施纵深攻击的一种有力手段。
  
  主要强点
  
  机动速度快,受地形限制小,作战突然性大美军空中突击作战部队现已装备的直升机时速均可达到200公里以上,即便是掠地飞行,时速也可达到上百公里,因此它具有地面任何一种机动形式都无法比拟的高速度,加之它可以超越地面各种自然和人为的障碍,起降要求低,反应时间短,因而可在战场上的一些关节点上迅速集中和展开,使得己方的作战行动始终快于对方。与此同时,它还可以利用地褶、河床、狭谷、丛林等地形条件的掩护作超低空的隐蔽飞行,从而把现代战斗的快速性和突然性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战场更加立体化,战线更加模糊。1990年8月6日,美国前总统布什下令出兵海湾,美第82空降师在48小时内,从美国本土北卡罗来纳州行程10000多公里,作为首支强有力的地面遏制力量进驻沙特。8月12日,美第101空中突击师也快速机动,向海湾紧急部署,美正是凭借其强大的空中机动能力,使多国部队渡过了力量最脆弱的危险期,从而较好地建立起了第一阶段的战略防御部署。
  能连续机动,纵深攻击能力强空中突击作战由于改变了传统的空降作战中空降兵着陆后即宣告空中突击结束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把人、武器、直升机始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其战斗部队不仅能从出发地域迅速由空中机动至作战地域进行战斗,而且还可在作战地域内再次或多次地从这一作战地域机动到另一作战地域进行一系列的突击行动,实现了“机动—突击—再机动—再突击”这个带根本性转变的空降作战模式,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战斗效率,而且使现代战场的作战重心,时刻都可能发生“飘移”而变得更加复杂和捉摸不定。如在海湾战争中,美第18空降军所属空降部队连续实施机动,在4天的时间里,在伊战役纵深组织了6次伞降和机降,有效地割裂了伊军的防御体系,而第101空中突击师就不间断地“蛙跳”4次,前进约300公里,有效地策应了地面部队的正面进攻和翼侧迂回。
  纵深攻击能力强,主要表现在:过去在空中突击作战没有出现之前,由于受地面机动工具的限制,纵深作战的距离大都不超过50公里,持续的时间也只有24小时,而空中突击作战部队在纵深作战的时间可达2~3昼夜,深入纵深的距离更大。在海湾战争中,其打击纵深达150公里。据美军估算,地面部队在战斗中的一昼夜只能推进30~40公里,而空中突击部队推进速度可达90~120公里。
  战术组合灵便,使用范围广随着空中突击作战地位的提高,美军越来越重视对该作战形式的战术研究,从60年代创造的“蛙跳”式战术,到继而出现的垂直包围、伏击和垂直攻击,都是其空中突击作战战术不断研究和翻新的结果。这些战术不仅可以为执行某一特定的任务而单独地使用,且更多地是可以根据迅速变化的战场,因情、因时、因地而灵活地进行多种战术交叉组合使用;不仅适用于进攻、防御、追击、退却中的任何一种作战样式,且还适用于战役、战斗的各个时节;既可用于袭击对方的指挥机构、通信枢纽、导弹阵地、机场和后方重地,也可用于抢占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还可用于抢占滩头、保障登陆等等,其使用范围之广,是其它任何一种作战样式都无法比拟的。
  从美军对空中突击作战的研究以及美军的一系列演习和局部战争的实践看,空中突击作战主要用于以下几下方面:
  ●用于包围歼敌。美军在以往的《作战纲要》中指出:“在任何谋求以强击弱的军事理论中,包围都是基本的机动样式”。从美陆军试验结果看,1个空中突击师装备的直升机1个航次可摧毁800多个敌装甲目标;1个航次可运载380吨作战物资和3个空中机动步兵营。从空中达成包围要比地面达成包围快7~9倍。美军在60年代侵越战争中,以及随后的入侵格林纳达、巴拿马和海湾战争中几乎都采用了垂直包围这种样式,其规模通常是一次机动1个旅,最多1个师。
  ●用于特殊环境作战。美军野战条令指出,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作战,空中突击作战起着主导作用。如在越南战场上,由于山岳丛林地较多,因而使用空中突击作战也相当多;入侵格林纳达,先垂直着陆,后又转入山地作战。由于地形复杂,道路稀少且崎岖不平,森林密布,地面部队的机动困难极大,而且地面火器的射击效果也较差,因此,空中突击作战也就成了主要作战样式。在海湾战争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沙漠地形单调,往往没有显著的特征,在这种地形上进攻,便于空中突击作战发挥作用。
  ●用于袭击敌“重心”目标。空中突击作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突然袭击敌人的“重心”。据有关资料分析,对集团目标的袭击,使用的兵力视对方力量大小而定,一般是1~2个营,最少1个连,最多5个营,通过空中机动突击,可使对方受到严重的打击。
  ●用于反空降。空中突击作战用于反空降,是陆军与敌空降兵斗争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以快制快,充分发挥自己的优长。在反空降作战中,空中攻击分队能以200~250公里的时速实施机动,侦察敌情,并在敌空降地域迅速着陆,攻击敌已经着陆或正在着陆的空降兵。
  ●用于扩张战果与追击。在扩张战果时节,空中突击作战比任何其他作战方式都来得快。特别是追击行动,更能充分发挥其速度快的特点,如美军在侵越战争中的波来古战役中,越军连续遭遇到打击后,企图沿丛林密布的德浪谷向柬埔寨边界的宋帮山方面撤退,美军及时命令空中机动部队追击,结果取得了预期的战果。美军在野战条令中下了这样的结论,“空中突击作战最适于扩张战果和追击”。
  支援火力猛烈,摧毁地面装甲目标的能力强美军在实施较大规模的空中突击作战时,通常要在空中突击部队出发前,以各种射程远、火力猛、杀伤力大的武器预先进行数小时至几昼夜的火力突击,给对方以沉重的打击,从而使空中突击部队顺利地进行战斗。近几年来,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大量出现和应用,也使其空中突击作战的火力支援变得比以往更加猛烈,对地面装甲目标的摧毁能力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如美军现装备的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可携16枚“地狱火”式反坦克导弹、76枚70毫米火箭弹和1200发30毫米机关炮弹,可同时攻击多种和多个目标。据有关资料表明,海湾战争中,“阿帕奇”直升机一共摧毁了伊军500辆坦克及数百辆装甲车辆,在地面攻击开始前,“阿帕奇”直升机还摧毁了伊军的早期预警雷达系统。在整个战斗中,“阿帕奇”直升机与伊军的T-72坦克的战损率为1:11~19;其空中突击师的一个UH-IB攻击直升机营(36架)一次攻击,可发射1728枚火箭;3个武装直升机营可在90秒内发射460余枚导弹,足以给对方一个待机的坦克师以沉重的打击。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第24机步师的一个攻击直升机营在巴士拉以西同伊军共和国卫队的战斗中,就创下了一举击毁伊军84辆坦克、38辆轮式装甲车、4个防空系统和8门火炮的记录,其火力之猛、摧毁力之强由此可见一斑。
  
  主要弱点
  
  装载、着陆条件要求苛刻,飞行航线易受制约这一弱点是直升机本身的客观因素所决定的,首先是其对装载、着陆的条件要求比较高。在通常情况下,每个机降营需5个内含30~60个装载点的装载区,面积达3~4平方公里,且装载地域距作战地域一般不超过30~50公里,若超出直升机作战半径的三分之二,就还须另开辟前进补给基地。着陆条件则要求每个机降营至少要有1个内含3~4个着陆场的着陆区,而每个着陆场又必须要有若干个着陆点:这些装载点、着陆点不仅需要一定的面积,对土质、坡度、进出路等也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些弱点,不仅随着未来战场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进一步扩大,且在以往的实践中已得到了证明。美在侵越战争中,几乎每一次大的机降行动都包含着装载、着陆地域被袭击和伏击的记录,其中在1971年越、老、柬三国人民取得的九号公路大捷中,就摧毁美伪达庚机场上的直升机50余架。其次,是直升机的飞行航线条件过于苛刻。美军在其《作战纲要》中规定,直升机的飞行航线必须满足以下5个条件才能选择:“一是能尽量避开对方的电子侦察和目视侦察的范围,并能充分利用地形遮蔽;二是能从对方防御的薄弱处通过,以避开对方的防空阵地和筑垒地域;三是便于导航,航线沿途有易于识别和导航的地形或电子导航设备;四是便于得到航空兵、地面炮兵和舰炮支援;五是航线短直,力争直接飞至着陆场。”除此之外,为了保证飞行编队的队形,飞行的转变角度不得超过45度等等。这就使本来就相对单一的、可选择的飞行航线更加“捉襟见肘”,从而受对方制约的可能性也就更大。美在侵越战争期间的机降行动,就曾被越军在其飞行航线上采用预先伏击和机动伏击相结合的战法一天击落40余架直升机。虽然未来战争中,美军空中突击作战的护航力量将更为强大,但对方的对空火力也将远非越南战场上的高射机枪可比。因此,直升机本身存在的这些弱点也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受不良气象、恶劣天候的影响大直升机和其它先进的武器一样,对天候变化条件都比较敏感,严冬、酷暑、暴雨、浓雾、风沙都可能使其行动受到影响而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海湾战争中,美军及其多国部队仅在“沙漠盾牌”行动的第一周,就因不良天候和气象变化的影响,而致使20余架直升机坠毁,后又因之而出现多起误击事件。在实施“沙漠盾牌”行动的第一阶段,即突破伊军“萨达姆防线”这一阶段,在与法军协同夺下伊军萨勒曼机场后,美第101空中突击师受命向纵深推进,可由于气候的影响,其在接到命令8小时后才开始行动,从而大大地制约了战争发展。同样,在未来战场,美军的空中突击作战行动仍将受这个自然因素的制约,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风和气流的影响较大。阵风或强烈的热气对流均会对直升机的飞行造成影响,难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二是受空中冷空气的影响。当气温在5度以下,云中含水量较大时,直升机的发动机进气口、施翼水平安定面、座舱玻璃和空速表感应器等,均易发生结冰现象。发生这种现象,轻者影响飞行,重者造成空中停车而坠毁;三是受云、雾的影响。云中飞行除易发生结冰现象外,云雾还会对直升机上配备的红外,热成像制导的武器系统造成干扰。这些武器一旦进入战场上空的云层,就会因看不见目标而失去攻击能力;四是受风沙影响特别大。直升机起飞、降落搅起大量的沙尘可从发动机进气口进入发动机,使发动机叶片加快磨损,不仅增大了飞机维修的工作量,且极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突击着陆后防御体系难以稳定,作战协同难度大美空中突击作战在着陆后,除担任袭击任务时不占领目标、构筑工事外,一般都采取攻占目标后才构筑工事和设置障碍,形成环形防御体系。在组织整个防御过程中,正面宽、间隙大,易被穿插分割。以空中突击步兵旅的步兵营着陆后防御为例,其一线营的实际防御正面要达到15~25公里,每个连要防守6~13公里。这样的少兵力、宽正面的防御,易遭对方穿插分割。如果再算上空中着陆阶段的战损,则其防御中的弱点更是难以避免;与此同时,对美军空中突击作战这一特殊作战样式来说,与一般的地面作战相比,最大的困难是协同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一是突击着陆后的步兵旅在夺取预定攻占目标时,直升机通常在攻击部队前方1~3公里外实施火力掩护。由于现代地面防空火力对直升机的威胁不断增大,迫使直升机只能尽量利用地形飞行,且引导员只能派到连一级,实践证明这种协同很难达到一致。二是其独特的作战方式直接带来的是作战方式转换频繁,组织协同复杂。突击着陆部队的“蛙跳”式作战方式,从收拢人员、登机、空运、再次空降着陆,指挥层次多,重心转换快,在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或遭到对方破坏时,就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协同。
  对各种保障的依赖性大直升机的机降作战行动,不仅受其自身弱点和一些自然的客观条件所制约,且受各种人为的保障条件所制约。它自始至终需要向其提供准确情报、安全的装载点和着陆点,以及及时的弹药油料和其它后勤物资的供应,更需要周密细致的空中和地面的安全屏护。否则其独立作战的能力就显得十分脆弱。这些复杂的保障条件,就像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不仅不能缺一,而且还不能有任何一环受损,一旦受损,轻者行动受挫,重者则可能导致整个突击作战行动满盘皆输的局面。△

推荐访问:作战 突击 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