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军事题材电影的商业化突破探究


   摘要:作为2018年贺岁档唯一一部现代军事题材的商业电影,《红海行动》最终以36.4亿人民币的超高票房,超越了期间所有春节档大片,仅次于《战狼2》,位居内地影史票房亚军,再创军事题材电影新高。文章以此为背景,重点论述《红海行动》影片在军事题材向商业化运作中得到的突破,整理出该影片在军事题材宣传中的营销方案,研究现代军事题材影片的主流价值观构建,帮助理解军事题材电影的商业化突破。
   关键词:军事题材 商业化 影片宣传 红海行动
  当下军事题材电影的现状
   在如今喜剧、青春、玄幻为主的IP题材审美疲劳的电影市场,现代军事题材电影更加注重文化价值输出和国家集体记忆的建构。“在影片中再现历史,不是进行简单的事实排列,而是在各种事实之间建构一种因果联系。优秀的军事题材电影在讲述战争历史的同时,也将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历史因果逻辑植入了故事之中。”①
   当下军事题材电影分为两个方向,第一类方向是以《建国大业》《建军大业》《集结号》为代表的讲述中国近代以来遭受的侵略。此类影片围绕战争题材进行创作,创作主题主要体现在铭记历史、记录战争侵略、保家卫国,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意识形态话语,影片所带来的情感多数是敬畏。另一类方向则是以《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军事题材电影。前一类军事题材影片不同,这种军事题材的商业化运作是以现代战争为背景来构建故事情节。走心的剧情设计、理性的故事内容、流畅自然的剪辑节奏、适度的“主角光环”,准确把握了作品的潜在用户属性,把创作思考和时代价值注入到影片中,观众在观看时更具有代入感,因此市场回馈显著,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电影制作公司也逐渐认识到现代军事题材影片与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商业联系。该类影片正逐渐加入到电影市场的分羹队伍中,此类影片更能够反映出当下我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观,下面文章将重点针对现代军事题材影片商业化运作模式进行研究。
  现代军事题材电影的时代意义
   “倡导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由原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于1987年3月提出。主旋律电影提出之初主要是倡导“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表现党和军队光荣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②口号的提出是基于改革开放之后电影传统的意识形态功能弱化以及受到了异质性价值的潜在挑战,然而由于其承载了过多的意识形态宣教色彩,降低了除教育功能以外的其他价值,主旋律影片很久未能有效发挥其积极作用。在改革开放后的多年时间中,我国主旋律影片难以与美国好莱坞影片竞争,长期疲于应对寻求政策保护,文化产品中主旋律的羸弱,影响着国人的自信。
   《红海行动》以索马里海盗劫持中国商船后展开的一系列营救为线索,构建的是营救及战争撤侨情节。二十一世纪我国已经进入到和平发展的稳定状态,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提升的國际背景下,国际局势却并不稳定。我国商人在中东地区受战争局势影响常常会伴随着生命安全问题,为保障当地华人华侨以及领事馆工作人员安全,和平年代下我国的维和部队也面临着战火狼烟以及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危险。爱国及和平发展是我国社会价值的主旋律,在融入大众文化元素下所构建军事题材主题电影,更符合社会发展主流的时代审美意识和标准。军事主题电影中所构建的营救以及战争故事情节,更接近于真实的国际环境,通过影片主题来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以及对外影响力的增加,这也是现代军事题材电影制作与宣传取得大众关注的关键要素。符合时代审美主旋律的影片不仅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影响力,同时在进行商业化运作时也拥有更大的群众基础。
  现代军事题材影片商业宣传路径
   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与维护。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途径是:官方理论精英生产话语,作为话语传播的“过滤器”把关人设计意识形态的话语内容,再由大众媒介选择对应的路径进行话语传播,最后把信息传送到受众手里。在自媒体领域,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由原来的单一型解构成多元综合体。任何话语想要取得受众的认同,既要注重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的隐蔽性,生硬直接过于主导的意识形态话语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引发受众的排斥。电影使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更具有说服力,一方面电影话语叙事戏剧性强,受众接受起来更容易。另一方面电影传播意识形态转化力效果明显,电影可以把宏观严肃的政治立场转化为感性严密的意识形态话语,从而使得话语解释力更生动,话语吸引力更明显。
   《红海行动》影片在索马里海域营救中国商船的撤离过程中,又卷入到了非洲北部政局争夺的漩涡内。影片在不脱离军事题材的前提下,情节构建波动较大,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表现出我国军人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大的精神,舍生忘死的保护华人华侨生命安全。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影片主题以及故事情节在展现我国军事力量与国家软实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海行动》影片在宣传中节省了很多资源,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作用下群众能够自发的对影片进行商业宣传,主动建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并积极进行多渠道传播与转发,为影片的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从影片内容表达的意识形态来看,《红海行动》成功塑造了国家形象,正确宣扬了我国对外政策。正是因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坚实的支撑,影片才引领社会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同时在商业化层面有了较大的突破。
   二、平凡的英雄主义满足市场的消费情怀。现代商业军事题材电影在叙事结构上视角更多元化,创作者用时代价值观念去塑造人物形象,选择新时代的人物去讲述新时代下的中国式军人故事,深入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全面真实去了解军人的生活,用细节去刻画不同性格的中国军人形象,就是因为创作者坚持了人物塑造的个性化和创作模式的多样化,才导致此类型军事题材电影与传统的军事主旋律影片有着质的不同。现代军事题材电影既坚持了艺术审美性又兼容了商业娱乐化的属性,该类影片自然成为现代电影市场其他类型片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红海行动》的人物设计在主旋律题材的宏观角度下,摆脱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过度人物刻画,也没有成为建军、建国、建党系列的人物群像电影。选角到位,几乎每名演员都较好地表现了自身角色。舰长和政委的谨慎、冷静全局部署,队长虽预见性稍差但果敢变通,狙击手虽倨傲但技高冷静,观察员虽胆怯但智慧、成长迅速,通信兵的恻隐但坚守职责生命最后一刻,爆破手的冷静机警,机枪手的勇猛和协作,无一不彰显海军的战力水平和“蛟龙”特战部队战斗素质。《红海行动》陪伴演员成长,这部没有流量明星参与的影片,演员极其敬业。海青在艰苦的拍摄环境下还原了战地记者这种“离上帝最近”的职业,黄景瑜的恐高症在几十次跳楼拍摄后直接治好了,蒋璐霞的搏斗展现出的专业性让我们看到中国女性打星没有断代,剧中不少演员拒绝用替身,敬业精神和演技可圈可点。
  
  结语
   《红海行动》的票房口碑双丰收一方面反映出观众与市场对作品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文化领域有效表达民族自豪、大国意志的作品较稀缺。这种稀缺使得军事题材如《湄公河行动》《战狼》等更具有典型意义,极易成为市场跟投跟拍的对象。当前军事题材影片已有了深厚的观众基础,成为电影市场的新热点,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众多电影人多年来的探索,从早期的《冲出亚马逊》《集结号》到近年的《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等,都在一步步地拓展军事题材片的空间。然而,从军事题材影片的历史来看成功的并不容易,2002年上映的军事题材片《冲出亚马逊》在当时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然而迄今为止具有典型意义的军事题材片仍屈指可数。如何避免说教式宣传将主旋律融入影片之中,如何有效使用重工业电影中的大片元素,怎样去开展叙事等,都需要电影人静下心来遵循电影工业规律,认真讲好故事,摸准观众脉搏,找准时代的“燃”点。
   注释:①《以军事题材电影彰显大国军队光辉形象》,《中国艺术报》,2017/07/31。
   ②贾丽萍,胥家豪:《“学院派”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新尝试——浅析电影〈古田会议〉》,《军营文化天地》,2017(4)。

推荐访问:商业化 探究 题材 突破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