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对策研究


  摘要:为提升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区域交通体系内部的融合与整体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及同种交通方式内部的衔接与换乘,文章分析了黄河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从明确交通设施一体化建设的主体和方向,建立科学、便捷、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立城镇组团内部统一管理机制,提升交通信息一体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对策;黄三角经济区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与充分利用,提升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效率,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改善地区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为提升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实现区域交通体系内部的融合与整体发展,促进区域之间、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以及同种交通方式内部的衔接、换乘,本研究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现状与问题,并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交通管理、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对策。
  一、黄河三角经济区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分析
  1. 公路
  从规模上看,该区域公路建设总体滞后,2010年公路总里程约为3.59万公里,占全省的15.6%,路网密度为1.37公里/平方公里,低于全省1.46公里/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
  从等级上看,公路等级不高,2010年等级公路比率为98.56%,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干线公路比率为14.78%,低于全省1个百分点。不同等级公路空间分布差异也比较大,呈现明显的阶梯特征。东营、滨州高速公路里程数量突出,明显高于其他县市,一级、二级公路里程也较高;而相对的是,乐陵市与庆云县至今尚未建设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比重也不高,不能满足当地对内、对外交通发展的需要。
  从客货运输上看,该区域客货运水平明显偏低。2010年东营市客运量为4044.77万人,滨州市客运量为6612.40万人,分别占全省客运量总量的2.40%和3.95%,而全省17地市平均客运量为14120.30万人,两市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东营、滨州二市的公路货运量分别为6271万吨和11179万吨,分别占全省的2.40%和4.20%,而全省平均公路货运量为15549万吨,两市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公共交通的通达性上看,各个区县的公交线路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具体情况见表1),尤其是县或县级市与地级市之间的差异明显。东营市的公交体系建设相对健全,线路设计也较其他地区合理,包括近郊、远郊在内的各个市辖县均有公交覆盖,并与市区相联通。而其他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庆云县至今还没有通公交车,极大地影响了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莱州市、昌邑市、乐陵市等地公交数量较少,远不能满足本地居民的增长需求;线路规划上,侧重于市区线路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城乡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利于地区交通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从物流设施上看,站场对于客货运输的中转、换乘、换装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年底,本区域共有公路客运站点198个,占全省14.6%,其中东营市有站点90个,滨州市有站点30个,其他市县较少;全区货运站点13个,仅占全省的2.6%。与本地区货运量(27758万吨)占全省(264366万吨)的10.5%相比,货运站点布局明显偏少,不能满足区域货运需求。
  2. 铁路
  本地区铁路发展缓慢,滞后于公路建设。空间构架上,总体呈T字型分布:一横(大莱龙线)两纵(淄东线、青大线)。铁路总通车里程约325公里,占全省的9.8%,全部为单线铁路。其中,国家铁路里程占全省3.5%,地方铁路里程占全省48.3%。
  铁路等级不高,以地方性铁路为主,通车里程有限,运力较低。2010年,铁路累积旅客发送量60万人,仅占全省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6061万人的1%不到。货物运量0.235亿吨,占全省货物总运量的13%,运量水平稍高于客运。
  从铁路衔接看,本地区公铁联运、港铁联运水平较低。由于铁路运营里程短,乐陵、庆云等县市距离铁路较长,一般客货运选择公路运输;港口方面除了潍坊港、莱州港距离铁路较近以外,东营港、滨州港与铁路站点距离较远,陆路运输完全依靠公路,制约了交通设施的一体化发展。
  3. 港口
  自规划实施以来,黄河三角洲港口建设速度加快,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莱州港已经成为国家港口重点港区,东营港、滨州港和潍坊港已由一般性港口上升为区域性重要港口。2010年,四大港口吞吐量达到4365万吨,比2009年增加1281万吨,增长41.5%。然而,总体来看,本地区的港口基础设施仍然相对滞后,单个港口规模偏小,吞吐量低,缺少亿吨级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占全省比例低。
  4. 机场
  本区域包括东营胜利机场、滨州大高通用机场和潍坊机场。机场规模总体偏小,2010年东营机场、潍坊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分别为6.65万人次和14.1万人次,仅占全省民航总运量的0.56%和1.2%。机场与铁路、公路的衔接水平低,影响了机场功能的发挥。
  (二)问题评价
  一是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偏小,设施配套与支撑能力不强,运力低,交通运输的对内、对外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二是交通运输网路及站点等级不高,枢纽建设滞后,缺乏现代管理设施、设备。三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之间的换乘与衔接不顺畅,同种交通方式内部也未形成有效的衔接机制。四是区域集疏运形式比较单一,以公路为主,铁路、航空运输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总体上,本区域城镇组团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没有建立,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相互衔接、快速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还处于建设当中,交通设施一体化水平较低。
  二、黄河三角洲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对策建议

推荐访问:黄河 经济区 基础设施 对策研究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