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才的就业,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专业的设置都应当以市场就业需求为核心进行完善。除此之外,对于非学历教育和培训也应当予以重视,可以通过虚拟学校的形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或者通过学研结合的方式参与到社区教育中,为社会提供更多教育资源。
  关键词:中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方向
  引言
  对于中职教育培养质量的衡量,主要是从毕业生社会贡献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两个方面进行的,而这两种能力通常是由学生把握环境的能力以及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来决定的[1] 。若想使人才的质量有显著的提升,就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环境和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就业导向以及社会发展理念等多种形式。由此可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转变而转变的,要保证其科学合理性。
  一、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常用的培养方法为校企合作法和产学结合法,并且辅以实习、实训等教学活动。然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才刚刚迈出脚步,因此还有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培养定位模糊,产学研不到位
  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理论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并且需要对人才的职业技术能力负责,因此无论是办学方式还是课程内容等都需要根据实际的需求而制定。但是目前诸多中职院校对于实践、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向虽然有了简单的了解和认识,却并未深刻的了解到其含义,甚至出现过多取消文化课等过犹不及的现象。与此同时,有诸多中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只对相关课程进行略微的提及,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深入的指导;而诸多学校实习的课程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劳动中,达到培养专业技能的目的。一方面,学生学习的课程深入程度有限,且有诸多盲区需要逐渐探索;一方面,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2]。由于学生的培养定位出现偏差,其最终的社会价值也会受到影响,因而使中职教育的竞争力被削弱。
  2.国家政府相关补助经费与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
  对于我国扶贫攻坚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树立而言,中职教育是其有力的教育基础。然而我国民办中职教育都是近年来开展的,不仅发展历史较短,且国家对其扶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许多民办中职教育都是依靠自营的方式生存的,也因此在设备设施以及师资力量方面有所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诸多中职院校只能以文科性质的课程体系为主,无法安排具备设备、器材高消耗的理工科课程。由此可见,中职院校急需在设备设施上投入更多资金,改善当前的办学条件并且进一步的吸引人才壮大师资队伍,这不仅需要自身的妥善经营,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
  3.师资力量与培训需求矛盾进一步扩大
  中职教育对于人才毕业的要求是毕业后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工作岗位并且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为严格。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实践经验。然而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通常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制定方面无法根据社会或者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整。然而从企业聘请既有知识又有经验的教师则成本过高,将会给学校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的建议
  1.产学研相结合, 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首先,要让学生对于学习的目标进行了解,在这样的基础上培育其迅速投入到工作中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习的内容定位更加明确,并且对课程体系的设计有方向性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要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培养过程中,仍然要不断强调其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投入工作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应当大力开展实践课程。与此同时,中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形式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合理的流程和制度,使企业和学校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例如,对于会计专业、工程专业以及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国外较为成功的中职教育模式,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证书分开发放的制度。与此同时,还应当适当的开展素质比赛活动、技能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使中职教育的发展更有活力。
  2.加大民办中等职业院校政府扶持力度,实行分类管理
  资金投入的力度对于学校发展速度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而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财政部门对于中职教育的支持力度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管理可以根据其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进行分类管理,为市场需求量大、教学质量高、就业形势好的专业或院校提供重点支持。与此同时,还可以施行奖励制度,根据民办院校的学生数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不同程度的资金鼓励,推动民办院校的发展。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学活动开展的顺利与否,与教师引导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学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教师应当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随着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民办中职院校的教师薪资水平也应当予以提升,同时要引进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教师队伍中既有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又有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此同时,应当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其培训力度,每个培训周期都应当选拔表现优秀的老师进行专业实践的培训。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利用学校的精品课程开发慕课、可以把教师在企业接收的先进技术制作成微课,并且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最后,要促进国内外职业学校的交流,在不同学校之间开展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互换活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结语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道路建设还需要在办学体制改革的方面进行深化,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通过办学体系改革的方式推進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并促进中职院校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伦.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重建之思考[J].教育研究,2004,(6).
  [2]王媛媛.对于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

推荐访问:中等职业 方向 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