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如何走好国际化办学之路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要走向开放、走向国际既是现实需求,也是各界共识。然而,从现有各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实践来看,这条路走得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顺畅。
  先看“引进来”。青岛职业技术學院国际处处长李震说,他们特别希望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让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前来学习,但这需要学校“大量贴钱”,很多时候实际情况不允许。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就引进加拿大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办了“中加班”,可招生情况一路走低。2017年,计划招生80人的“中加班”只招到了18人。一方面,学费贵(1.2万元/年)让绝大多数农村孩子难以负担,而相对更加复杂的课程设置让这些以较低分数考进来的学生(录取分数比普通班低60~70分)无法应对;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觉得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标准有差距,毕业生就业并不占优。
  再看“走出去”。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就将4位老师送到赞比亚和当地的中资企业合作办分校,不过后续遇到了不少操作层面的问题。比如走出去办学需要设备,但学校的设备属于国有资产,根本带不出去。再比如教师出国手续报批困难,还需要各个部门协调统筹。尽管操作有困难,但许多高职院校还是争相布局海外分校,“鲁班学院”“鲁班工坊”“鲁班实习所”等名目层出不穷。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宗瓦认为“服务当地”才是绝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出路,因此,“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很多职业院校在开辟国际化道路之前并没有考虑好方向的问题,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没有在战略层面形成国际化办学的指导思路。同时,中国的职业教育要走出去,是否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国家级的品牌,是否要在教育精神和实施措施上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等等,相关问题都还值得研究探讨。
  什么样的职业院校需要国际化?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国际化需要政府的统一布局还是院校的各显神通?类似“国际化”这样的发展机遇,职业院校应该如何把握?
  (根据《中国青年报》相关报道编写)

推荐访问:之路 职业教育 办学 走好 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