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信仰”


  【主题导言】
  一个民族不亡,是因为他们有独特的信仰,一旦信仰灭亡,这个民族也会随之灭亡。信仰,是这几年中国人谈论最多的话题,我们的信仰在何方,国家在思考、社会在思考、国民也在思考
  【主题素材】
  名人名言
  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丘吉尔
  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惠特曼
  信仰是精神的劳动,动物是没有信仰的。野蛮人和原始人有的只是恐怖和疑惑,只有高尚的组织体,才能达到信仰。——契诃夫
  时事素材
  主题关键词:信仰·文化
  变脸的女神,迷失的信仰
  2011年12月6日,在天涯杂谈等多个国内知名论坛上,网友“三青王”发帖称,两尊“雷人”雕塑被摆放在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的图书馆门前,造型分别是希腊神话人物“雅典娜”和中国神话人物“女娲”。但雅典娜的面部则是一张亚洲女性的脸,雕塑下有校方的说明:“雅典娜面相采自我院创始董事郭女士,以示女士对学院征地建设重大贡献之永久纪念。”不远处的“女娲”雕塑,右手持法器,飘带披身,基座上的碑文除了对“女娲”的介绍外,也介绍了“女娲”的面相采自创始董事李女士。两座雕塑的创意撰文人同为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院长刘家全,落成时间都为2011年5月,在雕塑的说明中还称,雕塑为西北大学的“守护神”。
  【素材解读】
  为功臣塑像,目的是想展现开拓者的信仰追求,让后人解读开拓者卓越而又伟大的艰苦历程,借以启迪信仰的继承和发扬。因而,这两尊不伦不类的塑像,即便让感恩于两位女校董万千功劳的“现代人”看来,也毫无“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激情和勇气,她只让我们切实看到了因胡乱塑像而使信仰出现了乱伦的悲剧!“校董成神”,正形象的说明了钱是我们的宗教,我们的信仰,我们的神。
  【话题链接】
  感恩、文化、尊重、信仰、目的与方式
  “文化立国”见成效
  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韩国本土文化在日美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几乎被淹没。当时,美国“大片”等外国产品在韩国影视市场上几乎占60%的份额。1998年,韩国正式提出“文化立国”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韩国先后颁布了“国民政府新文化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等十几部法律法规,并于2001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
  10多年来,韩国影视业风靡国际市场,2011年,韩国影视产品出口额达6700万美元,电视剧出口额近1亿美元。尤其令人关注的是,韩国影视产品已经登陆欧洲和北美市场,并确保占有一席之地。
  【素材解读】
  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的民族是悲哀的。”同样的,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是不幸的,而一个拥有了自己传统文化却不知发扬的民族也是悲哀的,韩国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强国的典型范例,而我们的文化信仰,强国之路又在何方呢?
  【话题链接】
  尊重、文化、强国之路、国家软实力
  主题关键词:信仰·良心
  毕淑敏和老农的对话
  下乡采风时,毕淑敏吃到了农户自家种的玉米和土豆,还有刚从水中打捞起的半尺长的鱼,感觉味道鲜美,尤其是那鱼,浑身披挂盐霜,硬而微黄,吃到嘴里,鱼刺和鱼肉都是干脆而火爆的。
  毕淑敏问老农:“用了什么调料呢?”
  老农嘬着旱烟嘴,含混地回答:“没有任何调料,只有盐。”
  毕淑敏说:“今天才知道,盐是这样好吃啊。”
  老农就笑了,说:“你这个人啊,整差了。盐并不好吃,好吃的是我们给自己预备的这些个物产。乾隆年间老一辈怎么着种,咱现在还是怎么着种。我们给自己吃的东西,用的是土法,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更没有激素。”
  “我们从来不吃给城里人准备的东西。我们把给自己吃的东西和卖给城里人的东西,分成两个地块,绝不掺和。今天给你们吃的,就是平日留给俺们自己吃的东西。”老农非常热情地说。
  随后,老农不好意思地问:“我们在庄稼和菜叶上,用了那么多化肥和农药,眼看着活蹦乱跳的虫子眨眼间就扑拉拉死了一地,可你们城里人一年到头吃的就是这种粮食和菜,怎么到如今还没有被药死呢?”
  面对老农的问题,毕淑敏感叹说:“我拿捏不准自己作为城里人的一员,在农药和化肥的围攻浸淫中,至今活着,是该自豪还是该悲哀呢?”
  【素材解读】
  泾渭分明地把种粮的人和吃粮的人齐刷刷分开,给自己留下清洁的食品,然后用慢性毒药去“药”他人。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生存的智慧还是蓄意的谋杀?如果是生存智慧,那么他的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人生信仰呢?
  【话题链接】
  敬畏、生命、良心、责任、信仰
  自在源里的“蛙稻米”
  梅雁航,上海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本从事医药行业的工作,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颇多。他认为,“病从口入”,有近80%的疾病都来自于食物。于是,梅雁航拉上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从上海市区直奔青浦乡间,包下了88亩地,做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民”。如何种出无污染、无公害、又好吃,还不能太贵的稻米,成了梅雁航千方百计想要攻克的问题。就在这时,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的“蛙稻米”生态农业科技项目让他眼前一亮。“蛙稻米”与传统大米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稻田里放养一种号称“吃虫冠军”的海南虎纹蛙。稻米的病虫防护不用农药,全靠青蛙吃虫,据说,这种海南虎纹蛙每年平均能吃水稻害虫1万多只,这样种出来的稻米既天然又环保,很受民众欢迎。2009年,梅雁航的自在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进驻园区,对“蛙稻米”项目进行产业化运作。“我们从种子、水源、肥料,到收割技术、浇灌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部采用统一化、标准化管理。种地的还是那些当地的农民,但是种米的方法和种出来的大米,却和以前截然不同了。”梅雁航负责任地说。

推荐访问:拿什么 拯救你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