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农业发展问题探讨


  [摘 要] 本文在简述井冈山斗争时期严峻的形势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当时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重点对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解决根据地生活、生存和发展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和成效进行了探讨,并从中得出两启示:一是农业问题至关重要,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二是新时期我们要用“井冈山精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粮食安全 井冈山斗争 井冈山精神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培育了凝聚中华民族之魂的井冈山精神。正是从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中国革命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在当时极端困难条件下,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井冈山军民发展农业生产,战胜“艰难困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展现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不仅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对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拟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农业发展问题。
  
  一、严峻的形势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军民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战争的频繁性。毛泽东说过,“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斗争”。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多次反击赣敌的“进剿”和湘、赣两省敌人的“会剿”,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井冈山军民在一年多时间内连续粉碎了敌人4次“进剿”和3次“会剿”,平均几天就要打一次仗,有时一天要打几次仗,经历了大小战斗近百次。井冈山的斗争是极其残酷的,每次战斗均有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在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艰苦卓绝斗争中,根据地内共有4.8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二是经济封锁的严密性。由于长期的武装割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生活上除了吃饭、吃菜、吃盐、穿衣保暖等问题面临困难之外,其他方面的供给也十分缺乏,加上当时中产阶级的“反水”,“白区”与“红区”对抗严重,成为两个“敌国”。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两区”(“白区”和“红区”)几乎完全断绝贸易,造成根据地食盐、布匹、药材和药品等日常必需品严重缺乏和十分昂贵,木材、茶油等农产品不能输出,农民断绝进款,整个根据地军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永新、宁冈两县没有盐吃,布匹、药材完全断绝。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生活、生存陷入极端困难境地。
  在这种“异常不利”的形势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面临的处境十分艰难、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为恶劣。首先是生活问题,缺粮少衣始终是根据地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其次是生存问题,由于生活必需品得不到保证,部队给养成了问题,国民党反动派又进行“进剿”、“会剿”,使部队生存面临严重威胁;最后是发展问题,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地的力量,拓展根据地的空间,这一方面使根据地得到了发展,而另一方面又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困难。
  
  二、面临的问题
  
  (一)面临多种问题
  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主要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具体问题:
  1.土地问题。土地既是农民的命根子,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红军未上井冈山之前(即1927年10月之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指的是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位于湘南、江西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宁冈、永新、莲花、遂川和湖南的茶陵、酃县等6个县)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地方军阀和豪绅地主阶级血腥统治和横征暴敛,苛捐杂税之多,百姓生活之贫苦,实为罕见;二是边界土地占有情况极不合理,“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江西方面,遂川的土地最集中,约百分之八十是地主的。永新次之,约百分之七十是地主的。万安、宁冈、莲花自耕农较多,但地主的土地仍占比较的多数,约百分之六十,农民只占百分之四十。湖南方面,茶陵、酃县两县均有约百分之七十的土地在地主手中”;三是边界地租非常高,一般地租都在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许多地主兼放高利贷,利率高达30%以上。不言而喻,边界农民一直过着苦不堪言的“无土地”或“少土地”的悲惨生活。
  2.粮食问题。粮食问题,或称吃饭问题,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面临的首要问题。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介在宁冈、酃县、遂川、永新四县之交”,东西南北方圆“共计五百五十里”,井冈山斗争时期,井冈山“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国民党欲灭红军于襁褓之中,对这一地区进行反复“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根据地经济出现危机,军民的“吃饭问题”面临困难,形势十分严峻。
  据《让历史告诉现在——毛泽东等在江西革命斗争时期的领导方略》一书记载:“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宁冈茅坪,近千人的部队给养问题,特别是吃饭问题,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当时,部队每人每天吃粮1.5斤,每月销粮4.5万斤左右,开始依靠袁文才、王佐部接济,渡过了难关。后来,部队在遂川一带打土豪、开粮仓,解决了吃粮问题。1928年4月朱毛会师后,“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负责后勤工作的范树德回忆说:“开始,我们这支部队只有千把人,没收地主的存粮就能解决吃粮问题。……1928年4月,朱德、陈毅同志率领湘南部队和我们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人数猛增到一万多,湘南来的部队很多人是一家都来了。他们为了革命而离开家乡,到了井冈山,但是我们又不能帮他们组织成严密的部队,又不能让他们在井冈山当‘叫化子’”。显然,从近千人到一万多人的吃饭问题,并不是容易解决的。
  3.衣服问题。衣服问题,或称穿衣保暖问题,是井冈山斗争时期面临的又一“棘手”问题。井冈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冬天特别寒冷。据朱良才回忆说:“井冈山的冬天非常寒冷,可我们都穿着单衣。就拿我来说,一条长单裤,因为连续战争,不论风里雨里,白天黑夜,起来一身,睡觉一铺,早已破得不象样,要补又找不到布,只得挖东墙补西墙——撕了裤褪补裤裆,撕来撕去,结果把一条长裤变成了短裤。”可见,衣服问题对井冈山军民来说,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
  4.食盐问题。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在战争年代,更是至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盐具有杀菌消炎疗伤功能)。因此,国民党反动派对食盐封锁异常严厉,一旦发现有人携带食盐运往根据地,不是杀头就是坐牢。由于食盐奇缺,伤员只得用白开水洗伤口,有的伤员伤口洗后发炎、生蛆。
  5.吃菜问题。由于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时正值秋季,吃菜便成了一大难题。最初,吃菜也主要是靠打土豪来解决。当时,每连每月的蔬菜费是6元。为了省钱,红军不断挖掘菜源,到了冬天,实在没有菜吃,就吃一点没油没盐的南瓜汤或野菜。靠着这种不畏饥饿、不畏严寒和不惧艰苦的精神,红军硬是挺了过来。
  6.药品问题。由于敌人封锁,根据地不仅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缺乏,药品同样紧张。老红军杨志诚回忆说:“在井冈山上,不仅粮食困难,医药同样是困难的,中药都用不上,那时伤病员的痛苦是难以言喻的。毛代表率领红军大队南下时,要我留守在井冈山上管理伤病员的工作,这个任务比打仗还要难。我看到伤病员在床褥上呻吟,辗转不安,十分痛苦。”王云霖回忆说:“红军医院各方面条件都是很艰苦的。由于敌人的封锁,医药非常缺乏。当时我们所需要的药是从哪里来的呢?其中一部分是从敌人那里缴过来的。地下党组织也会帮我们解决一部分困难,他们通过关系,从白区搞来一些药品和器材,由于红军医院伤病员多,医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怎么办?我们医务人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没有凡士林,就用猪油代替;替伤病员开刀时,用锯木头的锯子来代替。”这一方面,说明当时药品之缺、医疗条件之差;另一方面,则反映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军生活与生存条件是何等之艰苦!

推荐访问:井冈山 农业发展 斗争 探讨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