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初探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产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會上的关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明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保证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涵,联系实际的生产情况,分析了农村土地产权的现状,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土地产权 产权制度 农村经济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但是我国的农业却在不断的快速发展中,这就要求必须明确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完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实际农业生产上的不足之处,才能发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作用,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内涵
  农村土地是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土地的集体使用所有权归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的土地,如耕地等,和依法使用在农业上的土地就是农村土地。土地产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继承权、土地抵押权等多项权利,农村土地产权受我国法律的保护,土地所有者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使用和处理土地的内涵是,首先,土地所有者可以对土地进行使用和处理并获得收益,其次,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使用和处理受法律的保护,最后,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使用和处理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即土地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受到法律的制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一切与农村土地相关的财产权利,农村土地产权的客体是农村土地,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只有明确了农村土地产权才能保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有效进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仅可以调节在农村土地使用和处理中,权利交互带来的各方利益主体上的转变,还可以不断调节利益主体由土地使用和处理中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同时对于保护农村土地资源过于缺乏的现状,维护农村土地的使用效率,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建设新时期下的农村经济体系都有着重要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
  1.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尚不明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发展也迎来了发展契机,在此基础上,就必须对农村土地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土地管理过程中,农村土地的产权归属依然尚不明确,我国相关的土地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但是大部分的农民对于权利归国家和集体所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农民对于基本法律的认识不足,对于自己的权利个义务没有明确的概念,是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尚不明确的一个方面。另外,在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并不具备在农村经济组织中的法人资格,因此在农村土地产权中虽然具备了主体的权利,但并没有主体的地位,在多方利益主体权利交互的时候农民常常处于劣势,虽然农村土地产权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在实际的农村农业经济活动中,保护常常无从谈起,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生产负担,农民在承包田地的时候难免有所顾忌,土地经营活动不断减少,使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抑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2.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局限性。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农民可以采用土地承包的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但是土地的所有权是归国家所有,在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农民不能对承包的土地进行流转和交易,只能在承包的土地上进行使用,这就要求政府必须先将土地进行征收,来转变农村土地的性质,是农村土地可以流转和交易的前提,这样的制度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带来两方面局限:一方面,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是政府而不是农民,这样使得农民无法在利用土地进行抵押来获得银行的贷款,使农民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无法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无法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的经济收益不高,使得农民无法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土地的流转和交易必须先要政府对其征收,政府对土地征收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流程,这使得政府土地征收工作效率低下,农村土地资源本就匮乏,政府征收后的土地无法满足于现阶段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我国为了保护农民在承包土地是面临的生产经营风险,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避免和减少农民在承包土地时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最大程度的弥补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实际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局限性,但是针对于我国现有的农村土地匮乏,农村土地流转性不强的现状,农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三、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措施
  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相关制度。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之处,为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家必须针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农业政策。首先,必须明确农村土地产权,针对农村土地的性质作出说明,对于农民不够深入了解的现状,相关组织和单位必须对此进行大量的宣传,对农民开展讲座和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工作,使农民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及性质,同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等,不但可以激发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热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还可以明确农民在土地承包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避免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多方利益主体权利交互引起的经济冲突及纠纷。其次,要明确土地征收的范围,对于土地征收的标准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避免由于盲目的土地征收给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影响了农民的经济收益,限制了农业的经济发展。
  2.土地流转方法应注重民主合理化。在土地流转方法中要注重民主合理化,对于农村土地承包的流转工作,要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对其负责,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要保证农民在土地流转的选择问题上是处于完全自愿的,要对土地流转的具体环节和流程对农民做到细致的讲解与分析,要规范土地流转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流转工作的民主性与合理性,对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法律性帮助,明确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和流程,科学合理对农民在土地流转问题上进行指导,解决农民的疑惑,从而保证农民安心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快速的增长。
  四、结语
  我国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虽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但是经过国家政策上的扶持,和社会各界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使得我国农业的发展依然保持平稳增长的水平,总而言之,健全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重谱.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与创新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地方财政研究,2009,01(03):9-13.
  [2]杨风寿,和萍.新农村建设下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06):36-41.
  [3]刘晓敏.新形势下的我国农村土地产权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01):27.
  [4]刘俊杰,张龙耀,王梦珺,许玉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来自山东枣庄的初步证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5,02(06):51-58+111.
  [5]韩晓楠,刘秀红.试析21世纪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方向[J].法制与社会,2011,09(11):223-224.

推荐访问:农村经济 初探 产权制度 农村土地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