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求生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xicf/xicf201307/xicf20130714-1-l.jpg
  内部需求严重不足,进口洋煤抢滩搅局,煤企艰难求生。而多地政府出台的“煤电互保”措施,不但让踟蹰前行了20多年的电煤市场化改革再次遇阻,还可能令本已处于“寒冬”的煤炭行业更加艰难。
  风光了10多年的中国煤炭行业,从来没有过得像现在这么落魄过。尽管“迎峰度夏”的传统煤炭需求旺季已经到来,但煤炭行业仍然盘横在市场的寒冬中。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自2011年11月创出历史新高834元/吨后一路下跌到目前的610元,累计跌幅高达26.86%。煤炭市场萧条的背后,是煤炭企业的艰难求生困境:山东煤炭企业35%陷入亏损,山西省煤炭行业利润大降近七成。
  不过,煤炭行业的这一境况有望得到改善。近日国务院召开座谈会,专门研究减轻煤企税费并规范进口煤市场。而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也已经进入发布倒计时,对给国内煤企造成冲击的进口煤设置了高门槛。
  乌金褪色
  因为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增长乏力,内部需求严重不足,致使浙江、山东多省出口型企业大面积限产、减产,从而导致了煤炭的需求量急剧下滑。另外淘汰高耗能产业被收紧,导致企业普遍开工不足,制约了煤炭的需求。
  产能过剩、价格持续走低正使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陷入到亏损泥潭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6%,利润同比下降43.6%。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亏损,个别企业出现了贷款发工资或者推迟发工资的现象。截至4月底,全社会煤炭库存2.92亿吨,比社会正常库存多1.5亿吨左右。被称为山东“最赚钱”上市企业的兖矿集团于5月迎来了第一次降薪和大规模裁员。煤炭业的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让煤企怀念的过去。
  进口冲击
  在国内煤炭企业眼里,进口洋煤是一个搅局者。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全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同比增长29.8%。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中国煤炭进口量达8000万吨,保持30%以上增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并连续4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进口量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95%左右。
  进口煤的大兵压境让中国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愈加严峻,国内大小煤企的生产空间不断遭到挤压。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已经连续6个月持续处于震荡下行的低迷态势,而产煤大省山西,一季度炭行业累计实现利润65.22亿元,同比减少48.24亿元。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用煤企业进口煤炭的需求却越来越高。虽然国内煤价一直在下降,但仍降不过进口煤炭,价差仍在每吨20-30元,足以支撑进口煤持续高位运行。而进口煤在经历2013年1、2月的低谷之后,正在加紧 “抢滩登陆”中国,从而让进口煤炭数量再次增加。而对于国内煤炭企业来说,进口煤显然已经成为它们的眼中钉。
  煤电掐架
  国家能源局于最近发布的《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给处于困境中的国内煤企带来了曙光,但引却发了电力企业的强烈抗议。煤企和电企这对冤家,又开始掐起了架,陷入了新一轮的利益博弈中。
  上述征求意见稿对进口煤做出了限制,禁止进口热值低于4544大卡/千克、灰分超过25%、含硫量超过1%的相对劣质煤(褐煤)。同时要求进口商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元,2010-2012年间每年有至少100万吨的进口量,有固定经营场所且有足够的仓储设施及场所。
  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表示,暂行办法的制订既对进口煤的质量实行了严格管理,同时又对国内煤的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以及使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对以后规范商品煤的质量管理和加强进口动力煤是一个很好的约束。
  据业内人士介绍,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价格相对便宜的低质煤炭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对前几年效益低下的火电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低质煤的使用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由于此次暂行办法规定,未经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或者质量不符合要求的煤炭不准进口。限制低质煤炭的进口和使用,对目前供给大于需求的煤炭市场将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低质煤炭的价格受到进一步打压,而大量进口煤的“限入”,也将对国内供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
  显然,这一新规如果出台,对于国内煤企不啻雪中送炭。不过刚尝到低价进口煤甜头的国内发电企业却不干了。因为电企之所以青睐进口煤炭,是由于随着煤炭价格不断降低,进口煤炭相比国内煤炭在价格上仍有优势。受益于煤价不断下跌,2012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五大电力集团利润总额预计为460亿元,创下2002年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进口煤带来的环保问题,在电企看来只是国内煤企一个拔高的理由。业内人士表示,低卡煤蜂拥进入中国市场,原因之一就是如果仅按吨为单位计算,低卡煤价格更便宜。中国电厂进口印尼煤主要是用来掺煤,掺在一起后,中和了热值量和含硫比例。对于电厂来说,大大降低发电成本,满足国家排放要求。
  在发电企业看来,如果有相关政策出台,进口煤受到限制,电厂会受到影响,发电成本将会增加。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提高进口煤门槛对电企不公平,只考虑煤炭产业电力行业会受到损伤。据悉,五大电力集团中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已经联名上书发改委,反对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
  官方救市
  虽然电力企业还在抗议,但形势还是在向着利好煤炭企业的一面发展。
  煤炭行业需求不旺、企业经营困难已经得到决策层重视。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相关行业一季度运行情况和未来走势,提出十四条措施,并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据媒体报道称,上述措施主要包括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规范进口煤市场两项工作,以缓解目前煤炭行业的困境。
  座谈会分析认为煤炭企业负担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建议进一步加大清理涉煤不合理收费力度,并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制定差别化的煤炭税费政策及研究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积极解决煤炭企业遗留问题等。这项工作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税务总局、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共同办理。
  国家层面限制进口煤炭,这让更多人解读为政府层面的“救市”。虽然这一政策还没敲定,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出手帮困—鼓励发电企业使用本地煤炭。5月,河南省政府出台“煤电互保”政策,要求发电企业优先使用本省煤炭,还推出了奖励电量政策。山东等多个省市也纷纷采取措施,意欲将煤企拖出“泥沼”。安徽省国资委各省属企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省属企业合作发展活动的通知》中要求,各省属企业应优先“做自家人的生意”。内蒙古鄂尔多斯也表示,将继续落实延续已出台的优惠减免政策,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再减免部分税费。甘肃兰州提出将建立煤炭市场价格波动调节基金,补贴政策性亏损,以此来稳定煤炭供应价格。
  自2012年煤炭价格走低以来,这是各地方政府首次密集出手拯救煤炭企业。然而,地方政府的做法已经和中央此前的政策要求相悖。2012年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自主衔接签订合同,自主协商确定价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煤电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不得干预。
  分析人士认为,2013年是实行电煤合同完全市场化的第一年,多地政府出台的上述 “煤电互保”措施,不但让踟蹰前行了20多年的电煤市场化改革再次遇阻,还可能令本已处于“寒冬”的煤炭行业更加艰难。

推荐访问:求生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