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化纤颗粒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44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6-0544-01
  
  全世界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十万分之17.1,其中25%-40%是由慢性肝纤维化发展成为肝硬化,全世界范围,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慢性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过程,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或治愈。但若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肝脏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假小叶形成即发展为肝硬化。如能在演变成肝硬化之前,通过某种手段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将在各种慢性肝病的治疗上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因此,抗慢性肝纤维化药物研究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治疗学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外肝病界学者的高度重视,临床有效抗慢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近年来广泛开展的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许多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多成分、多途径作用,能明显缩短疗程,甚至大大降低复发率,且中药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临床用于慢性肝纤维化的化学药物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秋水仙碱等,副作用较大,故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们按照根据中医药理论,参照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从2006年开始,对440例肝纤维化患者服用珍珠化纤颗粒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
  1 本研究计划入组440例病例.其中试验组完成研究303例,剔除、脱落27例。对照组完成研究103例,脱落、剔除7例。详见表1:
  表1 病例完成情况表
  入组病例数脱落、剔除例数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303103277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以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为标准。中医辨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可无症状。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可有疲倦乏力、肝区不适或胀或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舌质暗红或暗淡、脉弦细等;实验室检查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以及AST/ALT比值、GGT、APRI等异常升高。
  3 治疗方法: 珍珠化纤颗粒,口服。4周为1个疗程。对照药保肝颗粒。服药期间禁止饮酒、宜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规律作息,劳逸结合,根据体力适当安排工作与生活,勿过劳。注意心理疏导以及原发病与并发症的调摄与护理。
  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下降2期;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两项以上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50%或恢复正常;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证候明显改善。
  有效: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有任何两项测定值较治疗前下降≧25%;血清肝功能指标改善和/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较治疗前下降1期,证候改善。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二疗效分析
  本研究中试验组入组303例,脱落剔除27例。对照组入组103例,脱落剔除7例。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2两组疗效比较(100%)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有效率(%)zp治疗组3037811111425.7462.382.160.03对照组10314434613.5955.34结 论:珍珠化纤颗粒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的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标志物水平,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纤维化。该药物在改善肝纤维化疗效方面与对照药比较,均有明显优势。同时研究过程中未见明确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比较安全。
  临床个案报道:
  例一:何某,女,39岁,简易病历。初诊日期:2013年8月21日。
  主诉: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近期疲倦乏力、肝区不适,偶感胀痛、 食欲不振。
  现病史:症见胁下痞块,胁肋疼痛,面色晦暗,腰膝酸软,疲倦乏力。
  舌象: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或微黄。
  脉象:脉弦细。
  实验室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高于正常范围。
  西医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中医辩证:瘀血阻络,肝肾不足。
  治法:扶正化瘀。
  方药:本项目处方
  治疗经过:11月19日,上方服1疗程后,精神好转,肝区无不适感,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含量明显降低),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继续服3疗程,后随访所有临床症状消失,显效。
  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纤维化分期下降2期两项以上测定值或恢复正常;证候明显改善。
  例二:李某,女,53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2013年6月4日。
  主诉:食欲不振,大便异常7天。
  现病史: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肝区不适、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斑。
  舌象: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
  脉象;脉弦涩。
  实验室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高于正常范围。
  西医诊断:慢性肝炎
  中医辩证:气阴虚损、瘀血阻络。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方药:本项目处方
  治疗经过:8月24日,服药2疗程后无临床自觉症状,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LN含量较治疗前下降46%,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继服3疗程以巩固疗效。
  例三 李某,男,42岁,初诊日期:2012年11月6日。
  主诉:有脂肪肝病史,胁肋刺痛,大便溏泻。
  现病史:胁肋疼痛,痛有定处,肝脾肿大,神疲乏力,面色晦暗,大便溏泻。
  舌象:舌质暗红有瘀斑。
  脉象;脉弦涩。
  实验室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P-Ⅲ-P及LN含量)高于正常范围。
  西医诊断:慢性酒精性肝炎
  中医诊断:肝郁血瘀型
  治法:益气活血,疏肝解郁
  方药:本项目处方
  治疗:2013年1月16日,服药1疗程后自觉症状减轻,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P-Ⅲ-P、LN含量较治疗前下降59%,血清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继服3疗程以巩固疗效。
  

推荐访问:肝炎 疗效 化纤 颗粒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