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产业转移中的主导行业选择


  摘要:东西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范畴,东西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产业转移。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对东西部第二产业内部25个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区位商及梯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得出了产业转移的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不具有资源禀赋优势,而且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或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已经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资源型产业。
  关键词:东西合作产业转移行业
  
  0引言
  
  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何星明,蒋寒迪,袁春惠,2004)。有关产业转移的研究较早形成理论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对日本棉纺工业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雁行发展模式。其后提出的有关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投资理论、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等,对于产业转移的研究,中国国内还处于初始阶段。1997年,卢根鑫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角度研究了国际产业转移问题,这是国内较早的对产业转移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学者对东西部产业转移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显示,经典理论所预言的生产要素的大规模转移并没有出现,而且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反倒由于追求更高的回报而流向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期待的产业转移进展并不理想(刘艳,2004)。本文对东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梯度差异作了分析,其目的是希望找出东西部各自的优势产业,以期对东西部间产业转移具体行业选择能有借鉴意义。
  
  1比较劳动生产率分析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以及历史原因,东西部形成了不同的产业优势,只有明确了东西部的比较优势才能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开展有效地合作,产业转移才能够顺利的进行。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定义为某产业国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与该产业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重之比。比值越高,说明这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越高。以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参照来计算东西部问三次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计算结果见表1: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一、二、三产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都大于西部的区的,分别是西部地区比较劳动生产率的1 7、1.4、3.1倍,西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较优势最明显。
  通过比较第二产业内部的25各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判断东西部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计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除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比较劳动生产率低于1外,其他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值均大于1,东部的绝大部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其他区域相比都具有一定优势:西部地区只有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加工业,这些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大于1。在这些行业上西部地区有着较高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从东西部产业转移的角度来看,选择这些行业也是比较理想的。
  
   2区位商分析
  
  产业合作的一个基础是区际间比较优势的差异。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区域之间在经济总量、人口、地域规模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直接对各产业市场绝对份额进行比较无法准确地显示不同区域规模下各地区的优势所在。区位商值则是在排除区域规模差异基础之上的比较值,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所在,因此,区位商常被用于定性衡量某地区的产业比较优势。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2005)》的数据对工业内部25个产业的区位商进行了计算,西部区位商大于1的行业见表2:
  西部地区工业内部各行业的区位商大于1的有六个,分别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
  
  3产业梯度分析
  
  产业梯度是比较劳动生产率与区位商的乘积。如果将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区位商依据其内涵划分为大于1和小于1,则可构成产业梯度的联合分布。在I象限中的产业,是该区相对处于顶端的行业。在||、|||象限内的产业,意味着该产业处于梯度的中间层,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具有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可能性。在lv象限的产业,意味着该地区这一产业处于产业梯度的最底层,已经失去竞争优势,应该逐步淘汰或者向其他地区转移(戴宏伟,2003)。计算结果显示,东部地区位于第|||象限,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主要是: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采选业、医药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饮料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共10个行业。东部地区位于第1V象限,需要转移出去的产业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主要应该集中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转移行业又主要集中在东部不具有资源禀赋优势,而且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或者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已经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资源型产业。
  
  4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可以促进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西部地区提高产业水平、更新产业结构,更好地发挥资源与劳动力优势,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经济经过30年来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西部。但是由于经济活动过于集中于某些地区,产生了诸多问题:生产与生活成本日益上升、公共服务质量每况愈下;结构区域老化,发展方向不明确;资源得到过度开发,环境恶化。如果这些地区不及时提升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产业,终将会陷入萧条的泥潭(张可云,2005)。但是据测算和观察,到目前为止,东部许多资源及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全国较具实力优势的强势行业,其优势和实力并没有出现很明显下滑迹象: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很明显的增量,特别是西部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属于有待发展的潜力与弱势行业。这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刚刚开始,产业转移进程缓慢。首先,必须加强区域协作。政府有必要充当“桥梁”、“纽带”,提供组织协调与政策支持,使产业对接与承接转移的代价更低、成本更小、周期更短、效果更好:其次,加快西部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消除东西部省区之间有形壁垒的同时,逐步消除各行政区之间的无形壁垒,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市场与物流,实现同东西部地区的全面对接,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下市场基础;再次,要努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能力。西部欠发达地区往往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生产配套能力不强,大大影响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基础设施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支撑条件,是吸引外资的硬环境,是招商引资环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西部地区政府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改革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体制和机制,加大投入,尽快完善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为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提供良好硬件环境;最后,构筑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波特(1998)就指出,落后国家或地区要想超越单凭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参与竞争的阶段,发展功能完善的集群是必不可少的。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顺应市场,强调特色,尽量避免与东部发达的产业集群进行正面冲突。

推荐访问:主导 产业转移 东西 选择 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