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经验对湖南的启示


  摘要:产业集群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湖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呈现出较快发展态势。但产业集群发展层次较低,具有比较优势且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少,产业的本地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借鉴沿海经验,湖南应该培育本地化和国际化产业集群、重点发展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品牌。
  关键词:产业集群 产业链 竞争优势 湖南省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产业集群发展日益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培育产业集群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实力[1]。沿海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率先发展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规模。借鉴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对于湖南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对于建设“两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
  
  1.1基本情况
  从20世纪90年代广东出现的“专业镇”,到2000年浙江提出来的“板块经济”,沿海地区产业集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 [2] 。如今,一个个产业集群如璀璨明星点缀在沿海经济版图上。在广东,沿珠江两岸形成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和家电制造产业集群。跨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四市的电子信息走廊,是亚洲电子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电子产业产值占广东全省的3/4。深圳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企业超过1600家,计算机、手机、电视机及各种数码产品的零部件80%在深圳及其周边地区可以实现配套。珠江三角洲的建制镇中有1/4具备产业集群特征,较典型的如南海西樵的纺织印染、石湾环城的童装、张槎的针织、中山沙溪的休闲装、云浮罗定的针织、佛山石湾的陶瓷等。在浙江,年产值10~50亿的民营企业集群118个,年产值50~100亿的民营企业集群26个,年产值100亿以上的民营企业集群3个,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30%以上的集群有53个,其中多数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专业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例如,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的防风打火机集中于温州的鹿城区和瓯海区,海宁的许村、许巷的装饰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5%以上,永康的衡器产量占全国的2/3。福建晋江具有产业集聚特征的产业集群有26个。300余家企业为七匹狼、恒安、雅客等龙头企业配套生产。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乡镇,如陈埭镇生产旅游运动鞋、深沪镇生产内衣、龙湖和英林镇生产化纤纺织品,每个镇同类企业达2000多家。
  1.2主要经验
  1.2.1地方政府发挥引导支持作用
  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历程表明,政府的引导支持作用是必要的。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及当地产业基础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加以引导、扶持、促进。如福建出台《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政策性文件,为发展产业集群指明了方向。沿海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良好环境,让创业者进行自发的制度创新和组织试验,充分发挥创造精神。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形成初期、在产业集群的升级过程、在产业集群成长的外部环境改善等方面,积极扶持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的实践证明,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各地政府在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推动区域内外的金融、技术、信息服务等组织机构与本地产业合作、激励企业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
  1.2.2注重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植性
  根植性用于描述经济行为受当地社会文化、关系网络的影响。从沿海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来看,蕴涵在当地历史和文化中的内生的制度性资源、地域文化、传统工艺、企业家精神等对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产生了重要影响,产业集群与地域文化得以融合并扎根于本土的历史和文化中,集群因而具有持续的发展动力。沿海企业家敢冒风险、务实开拓。在这种创业理念的支配下,沿海地区产业集群千帆竞发、快速成长,特别是蜂窝状企业群。集群企业合并同类项,分享公共基础设施和专业技术劳动力资源,相互获得中间投入品的供给,节省运输费用,从而促进企业分工,提高生产灵活性,形成基于友谊与互惠基础上的高度信任关系和紧密的社会网络。交往便利性加速集群内部的技术扩散,提高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技术的扩散过程就是相关知识的传播过程。集群不仅有利于显性知识、专业知识的有形媒介传播,更由于其形成的社会网络的互动和面对面的非正式交流,还促进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扩散,激发新思想、新方法的应用。
  1.2.3构建以网络结构为支撑的区域柔性生产体系
  沿海发达地区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优势,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了以网络结构为支撑的区域柔性生产体系[3]。网络是指一定区域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和行政机构之间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关系。对产业集群而言,“集”是过程,“群”是结果,“ 群聚”是空间现象,“ 结网”是内在本质。具有典型意义的有浙江永康五金产业集群等。
  1.2.4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融资环境
  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企业在发展初期基本上无法在国有金融系统中获得支持,而是通过社会借贷的方式来获得资金。后来当地政府通过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面投资,同时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限制改善产业集群投资环境,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组建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建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和贷款担保风险基金;建立以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与自律制度,同时推动企业互相担保和商业性担保业务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发展风险投资体系,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以市场化为原则,培育多层次、多形式的风险投融资主体,扩大风险投融资渠道,完善风险资本融通市场,形成良性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和健全区域性风险投资体系,吸纳更多的资金,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1.2.5培育能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一些配套件及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让专业化配套企业生产,并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积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建立最终产品与零部件厂商的战略联盟,努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本地配套率。鼓励龙头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2.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1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不均
  湖南产业集群发育程度不均,有的已有一定规模,有的初具雏形。装备制造业形成长沙工程机械制造、株洲(湘潭)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永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衡阳高等级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群。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效益已初步显现,全市有29家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产品中混凝土机械、液压静力压桩机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70%。①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显示器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卷烟制造业形成了以长沙、常德烟厂为依托的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两大产业集群。钢铁有色初步形成了以湘钢、涟钢、衡管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集群和以株冶、株硬为依托的有色产业集群。石油化工形成了以巴陵石化、长岭石化为依托的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群,以株洲化工集团为依托的基础化工产业集群。据邓勇等对湖南产业集群现象的实证研究,在各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已形成产业集群。此外,湖南正在着手打造风电产业集群等新产业集群。

推荐访问:湖南 发达地区 产业集群 启示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