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对策


  [摘 要]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这既有国内原因,也有国外原因。因此,应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加强信息沟通,优化出口结构。
  [关键词] 中国;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6)07-0081-04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是指一国或一区域组织以保证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和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由,对来自外国的进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或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在WTO的诸多协议中,与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密切相关的协议主要由两个:一个是《技术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另一个是《卫生与动植物检疫协议》,简称SPS协议。
  据WTO统计,自1995年WTO协定生效到2001年,WTO受理的农产品贸易争端案件共97起(占全部争端案件的40.2%),其中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争端最多,达14起(占14.4%)。由此可见,中国农产品目前遇到的最大障碍不是关税壁垒,而是有关国家和地区针对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等设置的技术壁垒。关注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及时制定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国际贸易是双方或者多方共同参与的一项互动性的经济活动,交易的顺利完成需要各方的积极配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交易双方会寻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各方利益存在冲突,从而难以在某一点达到各方利益的最大化。这时,贸易政策选择的结果就会偏离最优选择,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囚徒的困境”博弈类型。中国农产品由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密集、与贸易对象国的利益有冲突等原因,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此笔者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一)国际原因分析
  1. 贸易保护主义者将技术性贸易壁垒当作主要限制措施,并以此为“合法”手段缓解国内压力,解决本国贸易逆差和失业率上升等经济问题。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由于中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就目前来说,中国农产品中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已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进口国来说,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对国内同行业的生产和发展构成威胁。在他们国内保护势力的压力下,这些国家利用国际言论向中国施加压力,同时采取一系列隐蔽性的贸易壁垒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他们最惯用的一种。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国内经济问题加剧,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失业率居高不下。为了减少贸易逆差,缓解高失业率,发达国家政府于是使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进口。
  2. 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种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层出不穷。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很多教训,使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基于对健康的考虑,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转基因产品、对农产品的化学成分与含量要求、对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甚至于对动物的福利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颁布不同的规则和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和改变具有不确定性,使得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在短期内难以适应,从而限制了出口的增加,甚至因为违反标准和规则而遭禁运或退货。
  
  (二)国内原因分析
  1. 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1)中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标准建设滞后,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在农业生产中还没有很好树立。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从追求产品数量到追求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转型阶段,虽然制定了一些标准,但大都非常落后,只有24%与国际接轨,而且许多食品虽然建立了安全卫生标准,由于检验设备和检验能力所限,一些检测项目不能进行检验。中国无公害农产品的行业标准直到2001年9月18日才出台,其中规定的农产品中的农药、兽药、重金属含量标准远远低于国际和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对于有毒有机物的指标和标准根本未予考虑。截至2001年,中国共有国家标准19 744项,其中有8 621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约占43.7%。(2)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基本是家庭分散的生产,并且户均耕地少,如浙江省目前人均耕地不到半亩。在一家一户这种分散生产的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时间、品种和质量得不到统一,先进的生产技术难以推广应用,也很难进行大面积的、科学的质量控制和企业化的生产管理。(3)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缺乏科学指导,农药残毒等经常超标。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中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乱用和滥用抗生素、激素、农药、化肥等现象,致使出口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越来越高的质量与安全要求。例如中国吉林、辽宁和山东出口的果蔬,近年来以农药超标为由屡遭日本封锁,总计造成上百亿美元的损失;2002年初,欧洲借中国产蜂蜜所含氯霉素等超标,突然中止进口中国蜂蜜等。(4)农业生产环境日趋恶化。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三废”和城市排污量日益增加,再加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中国的大气、水质、土壤污染进一步加剧,进而危机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如某省农药和化肥施用量高达18.27公斤/公顷和443公斤/公顷,分别超出全国农药使用平均水平7.5公斤/公顷和国家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肥料使用安全上限。目前,该省八大水系水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40%的河流水质低于Ⅲ类标准,一些地方出口的新鲜蔬菜中被检查出含有汞、铅等重金属。
  2. 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多,加工制成品少,目前深加工产品仅占20%;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竞争性产品多、特色产品少。2002年,中国水产品出口45.1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5%),园艺产品43.6亿美元(24.2%)和畜产品25.8亿美元(14.3%),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达137.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6.3%,比1998年的92.2亿美元(占69.6%)增加了49.2%。由此可见,中国出口的农产品整体品质不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对进口国往往只有替代效应,而不具有补充效应,缺乏竞争力。此外,中国在出口农产品生产方面缺乏有效规划,对一些适应地区独特气候、在其他国家难以生产的产品和有中国特色、深受国外居民喜爱的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相对于高档、特色农产品,中国出口的中低档产品无疑是技术贸易壁垒冲击的主要对象。
  
  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出口地区过于集中,主要在亚洲和欧美地区。2002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前10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出口农产品总额为161.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9.5%。这些国家科技发达、技术先进且标准严格,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经验丰富,更加大了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风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随着经营主体的增加,中国大量农产品竞相压价进入这些国家,势必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冲击,因此也容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

推荐访问:中国 对策 贸易壁垒 农产品出口 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