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部署地震灾区医疗卫生系统重建工作


  2008年6月10日上午10点,卫生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宣布:“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毛群安还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卫生部针对地震灾区的医疗卫生系统重建工作的周密部署。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卫生系统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灾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灾情发生的当天,卫生部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调度全国的医疗防疫力量,全力协助四川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同时在成都设立了卫生部抗震救灾前方综合协调组。截至目前,共向四川灾区派出医疗、防疫、监督人员10 000余名,紧急从全国各地抽调急救车、防疫车和卫生监督车将近2000辆。卫生部组织制定了《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鼠疫等3种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指南》、《关于加强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工作预案和方案。目前,大规模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绝大多数伤员得到妥善救治;万名伤员转移工作已圆满完成,重症伤员已被妥善安排,国内知名专家开展集中救治,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全面展开,重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人员、消杀物资、疫情监测已实现全面覆盖,各项防疫、监督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具体措施已部署到位,军地协作、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已形成,省部之间建立的良好合作机制在抗震救灾中得到加强和完善,灾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毛群安说,本次地震造成的破坏之严重、人员伤亡之多、损失之大为历史罕见,防疫工作点多面广,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灾区应急医疗救治工作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一些重症伤员的医疗康复工作仍将持续,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仍然需要加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短期内难以承担灾区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亟待恢复重建。
  随后,毛群安就卫生系统继续做好灾区卫生救援的各项工作的下一步部署作了详细介绍。
  毛群安说,首先要千方百计确保地震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充分估计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认真分析当前工作中的具体困难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坚持依法、科学有效地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一是在坚持卫生防疫工作全覆盖的基础上,加大对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力度。强化政府职责,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示范点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切实做好对聚集性病例的核实与追踪。三是对重点人群做好甲肝、乙脑等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建立人群免疫屏障,预防重点传染病发生流行。四是努力保障灾区群众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卫生监督人员深入一线,实行分区划片、定岗定员,巡回指导、落实责任,重点对灾民临时集中安置点的集中供水供餐以及分散式供水的卫生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保障灾区群众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有效预防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其次要继续做好灾区群众特别是重症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一是在安置过渡阶段,继续发挥全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力量,并根据现阶段医疗救治工作的新形势,调整医疗队伍的专业结构。二是加强救治力量,整合多学科专家以提升救治工作水平。针对挤压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混合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等重症伤员,采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军区总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集中接收重症伤员,集中国内有关专家力量,集中调配血液透析等设备,实施有力的集中救治措施,尽最大努力挽救伤员生命。三是通过援助支持和恢复功能,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组织各省医疗队选择白内障复明手术、妇科常见病诊治等针对性强的医疗项目,开展专项医疗服务。四是加强灾区群众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保护灾区群众身心健康。

推荐访问:卫生部 灾区 部署 地震 卫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