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效应检验


  摘 要:运用全国31个省及东、中、西地区2005—2015年的经验数据,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对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未产生显著作用,医疗卫生支出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同时,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政府在稳步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规模的基础上,更应关注支出结构的优化和地区间的均衡,以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在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方面的效率。
  关键词:民生性财政支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8)01-0031-07
  一、引言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对我国经济转型及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消费需求内涵着城乡全体居民的需求,城乡消费需求的失衡必然对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但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指导思想,注重效率优先而忽视公平,城乡间实行两套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直接后果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整体消费能力的不足和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从图1可以看出,自2011年起,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开始下降,由2010年的3.46下降到2015年的2.81,体现了政府在缩小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所做出的努力,但当前的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依然巨大,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绝对差距由2005年的7 048.56元增加到2015年的17 457.92元①。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严重失衡已不利于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发展及社会的和谐。
  毋庸置疑,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但正如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民生保障机制方面的缺失和不到位(储德银 等,2010)[1],及公共服务在城乡和区域间供给的严重失衡(纪江明 等,2012)[2]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规模和比重是不断提高的,由2007年的14 559.4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57 243.7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由29.25%上升到32.54%②。这与我国政府近些年致力于构建公共财政和民生财政的目标是一致的。然而民生财政的构建不应只是停留在各项民生支出的总额和比例上,而是要以此为基础,使社会公众都可以切实、公平地享受到诸如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养老保险等基本公共服务,发挥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功效。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既有收入方面的因素,也有来自于财政支出结构及地区差异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出发,并从全国和分区域两个维度来分析民生性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间的关系,对于检验我国民生性财政的构建效果、促进居民消费并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阐述与研究综述
  公共财政支出是政府改善民生和刺激居民消費的重要手段,其支出方向和结构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重要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起,学术界对公共财政支出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影响的程度和影响的机制一直争论不休,但并没有形成共识。
  分析当前的研究我们能看出,虽然观点存在分歧,但基本观点主要是以新古典模型为代表的挤出效应和以新凯恩斯模型为代表的挤入效应。前者认为政府支出增加需要更多的收入,收入增加必然来自于居民,从而导致私人收入的减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私人消费,又被称为替代效应;后者认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促进社会产出的增加,不但不会导致私人消费的减少,还会刺激私人消费增加,又被称为互补效应。当然也有学者认为这两种效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同时存在。
  Bailey(1971)是最早研究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他假定政府提供的公共商品和服务等于为私人消费提供θ(0<θ<1)个单位的商品,并在有效消费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消费者效用函数:U=u(c+θg),U′>0,U″<0,?鄣(?鄣u/?鄣c)/?鄣g=θU″。因此,当θ>0时,则有?鄣(?鄣u/?鄣c)/?鄣g<0,即财政支出增加会导致居民边际消费效用的下降,说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替代效应;而当θ<0时,则有?鄣(?鄣u/?鄣c)/?鄣g>0,即财政支出会导致居民边际消费效用的上升,说明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互补效应[3]。Barro(1981)进一步拓展了Bailey的研究,将有效消费函数C=c+θg引入政府支出的产出效应模型[4]。随后西方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假设和数据模型,对θ的符号进行了检验,并得出不同的观点:(1)θ>0,即财政支出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主要有Amano et al.(1997)利用相对价格的方法证明了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跨期替代关系[5];Ho(2001)基于面板协整和动态OLS模型对OECD24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证明了财政支出与私人消费两者间具有明显替代关系[6];Hjelm(2002)对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并指出居民消费增长在积极财政时期低于紧缩财政时期[7];Schclarek(2007)选择19个工业化国家及21个发展中国家1970—2000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了政府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性[8]。(2)θ<0,即财政支出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互补关系。Devereux et al.(1996)在寡头竞争和递增的规模产出的假设前提下,论证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的正向传导机制[9];Liberal(2005)从新凯恩斯模型出发,认为财政支出有促进和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10];Tagkalakis(2008)通过对19个OECD国家1970—200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认为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支出刺激居民消费的作用明显大于经济繁荣时期,两者呈现明显的互补关系[11]。

推荐访问:城乡 民生 居民消费 财政支出 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