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祖地:连城的28小时] 客家名小吃

  从2011年2月16日下午5时30分赶到福建龙岩连城县至次日晚9时30分离开该县姑田镇,短短的28个小时,因目睹客家人走古事、游大龙活动,我的心海被时光镌刻下一道深深的印迹。
  
  2月16日 星期三 辛卯年正月十四
  长汀县城―连城县城 阴有小雨
  
  深夜。窗外爆竹声依旧不绝于耳,那是游大龙引来的炮声。在客家民俗文化节开幕式上,一位叫谢剑琪的女孩子情绪激动到几乎语无伦次地对我说,明天的走古事和游大龙是任何事都不能替代的,别说看,就是想,心里也会激动。每逢春节就天天盼着元宵节看走古事、游大龙,要是错过了,那将是最大的缺憾。
  客家民俗文化节的开幕式是在不绝于耳的爆竹声中进行的。演出刚刚进行到一半,身后的孩子忽然欣喜地大声喊叫起来:“大龙来了,大龙来了!”当主持人宣布大龙进场时,爆竹声变得震耳欲聋,刚才还灯光闪烁的广场完全被炮竹的烟雾所笼罩。在重重烟幕的烘托下,只见一条数百米长的“巨龙”通体弥散着金色光芒在成百上千的壮汉肩扛手举下进入会场,刚才还坐着看演出的数万人瞬间进入欢腾忘我的境界,起身离座汇聚成一条人流,欢呼着随大龙狂奔起来……
  其实,客家人哪里还是客家,他们已然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千百年来,他们耕读持家,节俭度日,以人为本,恪守着心底最后的精神家园,世代传承,绵延不绝。爆竹发出的早已不单单是炸响声,而是客家人发自内心的呼喊;弥漫的硝烟,也早已不是硝烟,而是对这片土地无限的眷恋,对生活不尽的期盼。
  
  2月17日 星期四 辛卯年正月十五 元宵节
  福建龙岩市连城县罗坊乡―姑田镇―龙岩市 阴雨不绝
  
  早上7时30分,我们冒雨乘车赶往距离县城15公里的罗坊乡,那里将举行一场精彩纷呈的元宵节庆活动――走古事。
  罗坊乡是个山区乡镇,群峰环绕,山清水秀。阴雨让这个小镇变成了灰蓝色,地上满是积水,偶尔看到个把集市也已被雨水淋得没了往日的热闹劲儿,只有住家门前燃烧的松明和不断响起的烟花爆竹声提醒着你,这是个非同一般的日子――元宵节。
  走古事,有些像现在的化妆舞会。小孩子被扮成五虎将、七仙女或是三国、水浒等故事中的英雄,并被“扎”在轿上,车载人抬悠游市井、穿街过巷……
  福建客家人走古事之盛以龙岩连城罗坊乡为最。相传,当地罗家十四祖才徵公从湖南卸任后,把当时流传在湖南一带的走古事带了回来,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绵延至今,走古事竟成了民间欢度元宵节的狂欢庆典。
  据当地人介绍,这场古民俗其实是一场房族间的较量。古事走起,哪家房族旺盛,哪家就极有可能胜出。当年最昌盛时有9大房族,共有9棚,而今已减至7棚了。
  依照惯例,正月十四一大早参加走古事的村民就忙活了起来。他们抬着古事棚走街串巷、敲锣打鼓,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最精彩的环节之一当属古事棚间的竞赛。场内呐喊助威声响彻云霄,而肩抬古事棚的汉子除了领头的天官不能超越外,其余6棚古事俱是你追我赶、各不相让。据说一些汉子会因不堪重负和剧烈奔跑,当场口吐白沫,昏倒在地。
  8时许,我们赶到了罗坊乡罗坊村。雨依旧下个不停,村道上满是积水,走上去又湿又滑。一位村干部模样的人带着我们七折八拐来到一户人家,听说他家是今天7棚古事棚中的第三棚。堂屋里人很多,大多是来自外乡的拍客。我走近一只古事棚细看,只见正中央贴着一幅剪纸,内容是计划生育的,两边还贴着一副对联:“生男生女一样好 女儿也是传后人”。想不到这走古事还走出了当今之国策,真是与时俱进了。
  近9时,堂屋里的气氛顿时肃穆起来,一个男孩儿被抱到了方桌上。化妆开始了!面对那么多黑黢黢的镜头,孩子有些惊恐,大声喊着妈妈。后来我听说,这孩子从化妆到走古事结束,要有近7个小时不能吃喝,不能大小便。每分每秒都在众人的目光中度过,那滋味绝非常人能够体味。
  走古事最热闹、最刺激的是正月十五抬着古事棚下江河。为尽快找到下江河的地方,我们找了一个年仅12岁的向导给我们带路。小向导名叫罗挚文,念小学四年级,生的眉清目秀。问他古事棚在什么地方下河,他指着很远的地方说:“那边有座风雨桥,就在桥下下河。”说完他又自问自答道:“你知道那座桥什么时候修的吗?是宋朝,距今已经好几百年了,我们这里的人特别喜欢它。”
  村里的路很滑,走了好久才上了大路。一上大路,风雨桥便扑入眼帘。那是一座横卧于山脚江面上的木桥。它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煞是好看。桥内正中还摆着一张香案,香案上烛光灿灿、香烟袅袅,给本就古老的风雨桥又添了几丝神秘。
  时近正午,雨越下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河岸被数以万计的伞花装点成了一条艳丽的彩河。
  12时34分,伴着一阵惊天动地的火炮炸响声,古事棚终于下水了,几乎就在古事棚下水的那一瞬,刚才还是绵延不绝的细雨,忽然变成了瓢泼大雨,天地间顿时一片混沌。只听得雨声、呐喊声和人们在河水中的奔跑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元宵狂欢曲。
  从古事棚下水到穿过我站着的那座大桥,前后仅仅用了2分钟。站了2个半小时,拍了2分钟。为了这2分钟,我被雨水淋了个浑身透湿。
  回首望去,罗坊村烟花四起,整个村子已被烟雾笼罩……
  午饭后,我们又赶往40多公里外的姑田镇拍摄享誉海内外的游大龙。
  姑田游大龙煞是壮观!
  天地间一条巨龙蜿蜒游走于中堡、厚洋等村落,数以万计的民众或尾随或眺望,家家门前都点起松明、燃放鞭炮迎接大龙。
  相传,姑田游大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据考证,游大龙起源于当地下堡村的邓屋。邓屋的八世祖邓应出任潮州府检校后,定居潮州。有一回他在姑田的侄子们到潮州探亲,看到游龙兴奋不已,回姑田后便仿制大龙出游。适逢元宵节,游龙之举一发而不可收拾,由此成为姑田闹元宵的民俗而世代传承。据当地史料记载,在清代至民国年间,这里最多时曾经有12条大龙同游,其中9条龙是由两三个姓氏合擎的,后来姑田大龙的条数逐渐减少,直到今天只剩下中堡、下堡的邓屋、万堂、城兜等3条大龙。
  据当地人介绍,最初的游龙都短小精悍,直径不过40厘米,长度只有二三十节。到了清乾隆年间,经过多次改进,龙的高度、宽度才基本定型,并沿袭至今。今天我们看到的游龙仅龙头的高度就有2.4米,长7米,最大直径0.8米;龙口大张,口含大红龙珠,颇有威震山河,吞云吐雾之势;龙腰每节高2.2米、长4.3米,龙尾高为2.4米、长6米。游龙时每节龙身都用2米来长的龙棍衔接在一起,龙尾却与龙身脱节,据说如果不这样会招来电闪雷鸣、暴风骤雨。
  游大龙程序极为繁复,从祭拜龙头到龙头起驾,再到接龙出游,都有严格的章法,一步不能乱,步步都彰显着百姓祈愿之虔诚。
  有趣的是,大龙出游之初比的是谁家的大龙漂亮威武,结束时比的却是谁家的龙身最破烂,越破烂就越吉利。
  入夜,游走于田地间的大龙进入街头,顿时,姑田镇的夜空成了烟花的天堂。
  今晚客家不眠,今晚夜空无眠,今晚我心难眠……■

推荐访问:连城 客家 小时 客家祖地:连城的28小时 客家祖地 客家祖地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