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看待两岸市场的事实等】 两岸一家亲的征文800

  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最高顾问钱复,日前在博鳌论坛指出,大陆市场是台湾对外贸易呈现顺差的主要区块,如果没有大陆市场,台湾就会出现严重逆差。钱复语重心长的一番话,点出大陆市场对台湾的重要性,映衬出台湾内部少数人一心想要与大陆对抗是不智的。
  台湾去年对外整体贸易,输出2700多亿美元,输入2500多亿美元,出超计200多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含香港)输出1247亿美元,输入375亿美元,总计出超771亿美元。钱复因此强调,如果没有对大陆市场大规模顺差,台湾入超将达500多亿美元之巨,平均每位台湾民众要负担2300多美元。
  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及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对大陆出口、进口贸易占台湾对外贸易比重,从2001年的20.27%及5.47%,提升至2010年11月的31.89%及14.31%。加总计算,台湾对大陆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台湾外贸比重23.1%,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之高,堪称居全球之冠。
  台湾属于小型开放经济体,进出口占GDP比例一直很高,特别是近年来台湾经济不景气,内需成长趋于迟缓,GDP成长率主要依赖也就指向对大陆与香港的出口成长。据统计,两岸贸易对台湾GDP成长率的贡献度,2002年即达75.84%,次年更高达91.85%,也就是说,台湾GDP成长率依仗的是两岸贸易成长,顺差就是最重要的基石。
  更值得重视的是,由于台商大举赴大陆投资,产出庞大的贸易扩张效果,带动原物料与中间财的贸易,在两岸贸易中形成愈来愈多的“产业内贸易”,更因两岸“垂直分工”,对台湾产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的竞争力,也产生显著的正面贡献。
  事实上,大陆对台湾经济的影响不止如此,去年来台旅客首度超过500万人次,其中大陆客就有163万人次,成为来台旅游最大客源地,为台湾带来20.6亿美元的消费额度,对台湾去年经济成长率贡献0.28%,今年额度更可望超过35亿美元。
  从多重角度来看,对大陆贸易之于台湾经济发展利多于弊、得多于失,台湾对大陆经贸依存度日益提高,自然成为难以阻挡的趋势。未来台湾固然要致力于分散市场,缓解过度集中大陆的风险,但最重要的是要因势利导,借助大陆崛起,使台湾经济也水涨船高。
  
  协助台商转型升级是两岸共同责任
  
  
  4月初,大陆国台办在广东东莞召开“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会”,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地涉台官员皆与会,针对协助台资企业解决经营困难及辅导转型升级等交换意见。国台办采取具体行动积极推动大陆台商转型升级,凸显出台商在大陆投资经营正面临与日俱增的问题与困难,如何加强协助大陆台商化危机为转机,实为两岸共同的责任。
  过去台商赴大陆投资以制造业为主力,占大陆投资总金额达70%以上。这些台商主要利用大陆廉价劳工及生产资源,为知名品牌国际大厂代工,在台湾接单,以大陆作为制造工厂,再将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台商的卓越管理能力及经营效率,加上大陆低廉的生产成本,正是如虎添翼,在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沿海一带,造就了庞大代工生产体系及产业聚落,从而也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并带动地方的发展,创造台商与大陆沿海地区的双赢。
  但近年大陆投资环境急遽改变,尤其金融海啸后大陆工资快速上涨,沿海各地工资涨幅更是惊人,平均每年调幅在15%至20%,广州、上海、深圳最低工资标准目前已接近新台币6000元,为台湾基本工资的三分之一;专家预测,未来5年大陆平均工资将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增长。另一方面,近年国际促升人民币的压力骤升,中国人民银行去年6月启动二次汇改迄今,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逾4%,估计未来每年平均升值幅度至少在3%到5%。
  大陆台商面临工资大幅上涨及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再加上金融海啸后国际品牌大厂皆为削减成本,大幅压低代工价格,原本就是“薄利多销”的代工生产模式已届临无利可图的存亡关头。这两年很多台资大厂纷纷将工厂移往大陆中西部,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其目的就在降低成本。唯大型台商西迁潮打散沿海各地原有的产业链,让很多无法随之西迁的中小型台商陷入极大困境。
  更让人忧心的是,大陆台商和大陆厂商原本是垂直分工的合作伙伴,但是,随着大陆经济快速发展及规模扩大,大陆企业日益茁壮,和台商从互补关系逐渐成为竞争对手关系。大陆“十二五规划”以加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并挹注大量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无疑成为大陆沿海各地众多台商的唯一活路,唯转型升级迫切需要资金及技术,台商向大陆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往往因为接单、财务操作等高端活动皆在境外,以致无法满足大陆金融机构基本需求而被拒绝。台商希望台湾科研单位如工研院等能够提供或移转转型升级所需的生产技术,又因岛内部分人士担心技术移转可能影响台湾本地企业竞争力致无法如愿。
  大陆一再宣示“十二五规划”将为台商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及更多商机。但不可讳言,“十二五规划”侧重在加快大陆经济转型,提升大陆产业发展层次,因而有意吸引更多台商将高级技术及高附加价值活动移转至大陆,而这无可避免会牵涉到两岸产业竞合的问题。
  有鉴于此,两岸可通过协商,共同研拟协助大陆台商转型升级的可行模式。双方应该就未来两岸产业如何更有效地分工合作,进行广泛深入探讨,从取长补短、互利共荣的角度,研拟可以连结两岸产业聚落、形成多元分工的新产业发展模式,并因势利导辅导大陆台商转型升级,为两岸经济及大陆台商创造三赢。
  
  陆客“自由行”深化两岸了解
  
  台“行政院长”吴敦义前不久表示,最快可望于6月初开放陆客“自由行”,两岸的观光交流将进入新的阶段。
  迄今为止,陆客来台均采团进团出的方式。尽管这些年来陆客采取这种方式来台观光,每年都多达几百万人,但因受限于这种方式,大陆观光客都被旅行社安排至一些特定的景点或饭店。因此,大陆观光客能够见到和接触到台湾社会的层面,其实非常有限,这对于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虽有作用,但仍受限制。
  而从实际的经济效益层面来看,陆客以上述方式来台,受益的基本上多是运输、观光景点和饭店服务等行业。其他许多行业和一般民众对于陆客来台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基本上仍处在无感的状态中。但陆客来台如果采取“自由行”的方式,对于台湾许多行业和民众而言,就会开始感到由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然而更重要的是,陆客以“自由行”方式来台,可深入了解台湾社会各个层面,对于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的深化,将会产生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陆客可以“自由行”方式来台后,陆客观光人数将会持续增加,这对于台湾观光软硬体的承载能力,无疑也将是一大考验。除此之外,陆客“自由行”标志着两岸观光正式迈入双向交流的阶段。
  开放陆客“自由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上述台湾民众关于大陆信息不对称或阻隔的情况。台湾民众因为陆客“自由行”和陆客接触的机会,将会不断增加:因此,台湾民众直接取得关于大陆的信息,在质量上都会增加,从而也比较可能摆脱对媒体或口语传导等途径的依赖。
  不论台湾民众或陆客也好,在相互接触以前,都会通过包括媒体报道在内的渠道,形成关于对方的印象或成见,而在实际接触后,双方对彼此的印象或成见,将会产生实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两岸民众可以通过直接互动,开始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倾听,从而甚至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深化发展。
  
  两岸关系的稳定才是人民最大福祉
  
  民进党2012“大选”党内初选结果出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1%的差距,险胜对手台湾“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中国国民党已确定提名马英九竞选连任。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蔡对决态势底定。
  两岸关系已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这场选战不仅将影响台湾的命运,更会对两岸关系与东亚战略情势产生重大影响,应是台湾、两岸及全球关切的议题。
  民进党党内初选风风雨雨已成过眼烟云,但凡走过必留痕迹,任何蔡英文说过的话,特别是反复无常的谈话,都将成为她身为民进党候选人言论的对照组。未来数月,她的一言一行将更进一步受到台湾人民的严格检验。
  两岸关系千丝万缕,两岸当前最重要议题,还是针对ECFA签订后的后续经贸议题举行谈判,也有许多新的财经合作议题与文化合作议题需要规划。民进党第四场政见发表会上,蔡英文说民进党“执政”后,会从台湾地区整体利益对ECFA做最好的处理。一如她在“双英辩”后曾说要推翻该项协议,后又说会接受“前朝政策”,这是她再一次对该项协议采取模糊策略,政策方向之反复莫此为甚。就像前不久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论述,她企图两面讨好的政治谋略表露无疑,作为角逐“大位”的候选人,不能以左右逢源为能事。两岸关系的稳定才是人民最大福祉。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