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堂:联结两岸宗亲_宗亲

  我是迟至去年方知同安有个苏颂芦山堂的。在此之前,我只知道苏秦、苏武、苏东坡,独不知芦山堂的苏颂公。台湾各个苏姓、苏周连姓宗亲会也是如此。“四苏”独漏苏颂公,实不可原谅。
  走近这座古建筑,感到悠远历史的余晖拂面而来。人生百年虽短,但人的智慧却可穿透千年铁障,照耀后人。芦山堂――北宋贤相苏颂的故居,就这样把我们揽进她的怀抱。
  2008年底,国台办、国家文物局、福建省政府在泉州举办了“涉台文物保护工程启动仪式”,首批启动的15个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厦门同安的芦山堂位列其中。
  
  苏颂
  苏氏子孙的骄傲
  
  几乎每个厦门人都知道厦门历史上有个赫赫有名的郑成功,却未必清楚厦门还有一位论成就和地位均不逊色于郑成功的历史名人――北宋名相苏颂(1020年~1101年,厦门市同安人)。苏颂是900年前闪耀在北宋时期的一颗科技巨星,他研制的水运浑象仪,为中世纪的天文学、机械制造学作出了举世无比的贡献。他编撰的《本草图经》是流传至今最早的有图本草书,为人类的药物学研究也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他身居宰相之职,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文学家,与苏东坡为同宗密友,善诗文。“存小心与宋千古:知大义惟公一人”便是朱熹为苏颂故居题写的对联,可见苏颂其人的历史地位之高。
  
  芦山堂
  宗亲血脉绵延不绝
  
  苏颂故居芦山堂始建于五代后晋开运年间(公元944―946年),位于同安大同葫芦山南麓,是苏颂高祖左屯卫将军苏光诲所建的府第,是苏氏芦山派入闽的尾脊,两侧护厝马鞍脊。前厅和正厅为苏氏大宗祠,后为苏颂祠堂。
  步近芦山堂。抬头可见著名科学家苏步青题写的“芦山堂”题匾。触目所见,虽是中国古建筑常见的斗拱画梁、石雕木雕,但是,我听到的是有别于其他祠堂的另一种诉说。
  芦山堂前,原有一口池塘,相传苏颂童年少年时常在这儿洗笔,故名“洗墨池”。可惜前些年因房地产开发,池塘被填。徘徊于洗墨池旧址上,我依稀看见一泓碧水,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一个少年的身影,身影突然漾成无数碎片,原来是那少年在洗笔,几滴墨色洇入那碧绿之中。
  从苏氏大宗祠绕到后面,便是新近修建的苏颂专祠。跨入堂门,迎面是苏颂的全身塑像,大厅四周悬挂着8幅苏氏家族的风云人物画像。陈列柜里摆放着《同安县志》、《苏魏公文集》等历史文献。香案的上方,挂着一面写有“发挥苏颂世界第一精神”的旗帜,落款是“连战及许连周宗亲拜谒”。
  
  寻根谒祖
  联结两岸乡情
  
  说起连战为何在芦山堂留下墨宝,这其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早在元代的时候,苏家的官员在押解泉州府三县丁粮时,路上遭到抢劫,朝廷派人来“调查”,钦差徇私枉法,冤枉苏家通匪。被怒火中烧的苏家人一脚踢死,犯下了滔天大罪。苏家为了族群的生存,只好四处逃亡。在动荡的岁月里,苏氏子孙有的保留了姓苏,有的化姓为许、连、周,因而有了“一夜奔九州,化姓许连周”的典故,并保留在苏家的族谱里。
  所以现在的苏颂故居,不但是苏氏家族的宗祠,而且是许、连、周宗亲寻根谒祖的圣地。
  作为宋代历史名人苏颂的故居,以及苏氏芦山派入闽发源地,同安芦山堂近年来接待了众多两岸苏氏后裔前来寻根谒祖,这里也成为联络两岸宗亲乡情的重要纽带。目前,台湾共有14个苏氏宗亲会,苏姓人口20几万人。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台湾苏氏宗亲每年都会组团回芦山堂寻根谒祖。

推荐访问:芦山 宗亲 联结 芦山堂:联结两岸宗亲 芦山堂 厦门同安芦山堂致函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