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景观【媒介操控下的景观诱惑】

  【摘要】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先是一系列有关乡村生活题材的电视剧火爆荧屏,然后与电视剧同名的“刘老根大舞台”闪亮登场,人们蜂拥而至。本文旨在运用景观社会的文化理论对刘老根大舞台进行解读。
  【关键词】景观社会 刘老根大舞台 媒介操控
  
  一、媒介操控下的景观制造
  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德波1967 年发表了著作《景观社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景观时代,“景观”成为资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新形式。在德波看来,“景观”是指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景象,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做秀。①在弗尔茨和贝斯特的笔下,景观是指“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②在这里,少数人指的是幕后操控者,他们制造了这种景观性的演出;而多数人指的是那些被支配的痴迷的观众们。
  刘老根大舞台是赵本山率领众弟子一手创办的。在剧场里,各种表演充斥其中,有二人转表演,也有各种杂技绝活。前来叫好的观众更是人山人海,排在售票处的队伍十分壮观。波德里亚用“沉默的大多数”④来形容沉醉在少数人制造和操控的景观性演出中,居伊・德波也刻画过这个“大多数”,他说:“观众简直被期望一无所知,一文不值。那种总是注视着观察下一步将发生什么的人从来不行动:这肯定是观众的情形”。⑤当人们站在售票处长长的队伍中时,或许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沦为景观控制的奴隶,能做的只有单向度的默从。正是因为景观被制造出来,所以控制被隐藏起来,但这种奴役往往是最深刻的。
  然而,景观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呢?这就要归功于我们当今的大众传媒了。
  赵本山的小品可谓深入民心,成了央视春晚这桌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赵本山牢牢把握住了央视春晚这个巨大平台凝聚的“注意力”所带来的机遇,顺其自然的将自己的明星效应延伸到了影视领域。当赵本山在影视领域里出尽风头时,又打起“绿色二人转”的口号,在各大城市建立连锁式的剧场。
  赵本山旗下的文化传媒包括9处“刘老根大舞台”连锁剧场, “刘老根”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为注册商标。“刘老根大舞台”火了,充满东北地方戏娱乐元素的二人转在赵本山的带领下出现在全国人民的视野中,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借助大众传媒制造的景观秀。正如德波所言:“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积”⑥,而“景观的工作就是利用各种各样专门化的媒介”⑦,如今起决定作用的是“让人看到”,即通过媒体呈现出来,在景观中缺席意味着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同样,在景观中频频登场亮相,必将成为芸芸众生关注的焦点。凯尔纳将德波的景观发展为今天横行全球的媒介景观。⑧很明显,从央视春晚上的赵本山小品到赵本山的电视剧,从“刘老根大舞台”到赵本山影视主题乐园,从小品演员赵本山到注册商标“刘老根”,这一系列的操作无疑都是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实现了自身景观的不断呈现,从而形成了“赵本山”这一文化符号。
  二、意象诱惑下的深入民心
  面对赵本山现象,有人传出了不同的声音。对于赵本山在美国的巡演,纽约作家毕汝谐撰文说:“赵本山其节目内容庸俗,言辞粗鄙;赵本山以嘲笑生理缺陷、插科打诨为能事。这样一个活宝,却成为观众的宠儿!呜呼!”纽约律师陈梅说:“……很多人抗议他的演出内容,……他们的演出:无聊、下流。赵本山的演出团队,演员上台一讽刺残疾人,二讽刺肥胖者,三讽刺精神病患,……”。对于赵本山乡村题材的电视剧,有人提出:剧中的乡村并非现实意义上的乡村,而是赵本山乃至都市人理解或想象中的乡村。田间地头只是为了给故事的生成提供一个空间,剧中人物只不过是一群很少甚至不谈农事、被包装而成的农民而已。⑨
  尽管有人提出质疑,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赵本山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制造出令人目炫的景观秀,赚了大把的银子,而消费在景观中的人们更是乐此不疲。这不由得让我们思考:媒介时代下制造出来的景观秀何以如此深入民心?
  “景观是对话的反面”⑩,德波如是说,“景观自身展现为某种不容争辩的和不可接近的事物。它发出的唯一信息是: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⑾在德波看来,景观的本质是拒斥对话,景观所带来的是一种隐形的无意识心理文化控制,人们痴迷在景观之中,彻底偏离了自己本真的批判否定性和创造性,从而只能单向度的默从,沦为景观控制的奴隶。如此,看到排在刘老根大舞台售票处长长的队伍,我们便不难理解了。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西方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在组织消费的过程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电视广告,不仅物品的形象得以展示, 而且消费也得到了引导与控制,⑿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德波提出:交换价值最终成功的控制了使用价值。根据交换价值的有效性,使用价值变得纯粹是被观看的,并且现在它已完全被交换价值所摆布。⒀在商品社会中,人们消费是为了物品的使用价值,消费本身是受到抑制的。但是在景观社会中,由于商品的极大富足,消费本身不再是为了基本需要的满足。在大众媒介的消费引导下, 在这个充满了影像、符号的景观世界里,真实的使用价值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被大众媒介建构出来的意象,大众消费的变成了对意象的消费。“真正的消费者变成了幻想的消费者。商品是这一物质化的幻想,景观是它的普遍表达。”⒁所以,在景观社会中,对意象的疯狂追逐是人们理解生活的一种新的方式,消费的异化是景观得以统治一切的根本原因。“在其全部特有的形式――新闻、宣传、广告、娱乐表演中,景观成为主导性的生活模式。景观是对在生产领域或由生产所决定的消费领域中已做出的选择的普遍肯定。”⒂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媒体时代到来。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使人们所需物品极大丰富,大众文化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视选秀、时尚消费、娱乐休闲、户外广告等景象深深的抓住了大众的眼球。人们对于时尚消费的追逐、娱乐诱惑下的各种狂欢无不呈现出景观社会的影子。在景观秀的诱惑下,欲望被制造出来,大众消费呈现符号化的特征,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刘老根大舞台”所折射出的就是大众文化的狂欢,人们摆脱了工作上的规训,坐在剧场里,看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表演。在赵本山眼里,二人转就是大俗,“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大舞台呈现的是改良后的商品。波德里亚给消费地点下了个定义:它就是日常生活。⒃当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太累,生活压力太大,到“刘老根大舞台”看演出就是为了找一乐时⒄,我们便不难理解休闲与工作相对立的符号学意义。斯泰德曼・琼斯强调了工作与休闲的对立,指出酒吧和歌舞杂耍剧场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性。⒅费斯克和德波都看到了意识形态的规训流向了大众的休闲层面,景观的无意识心理文化控制和对人的虚假消费的制造都是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悄悄完成的。在娱乐的迷惑下,景观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①张涵,《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评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9(3)
  ②⑤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二版代译序言,P11
  ④凯尔纳・鲍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10
  ⑥⑦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二版,P3、6
  ⑧凯尔纳:《媒体奇观》[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⑨王衡,《被想象的乡村――浅析与及其续集的叙事视角》[J].《影视传播》,2008(17)
  ⑩⑾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二版,P6、5
  ⑿仰海峰,《商品社会、景观社会、符号社会――西方社会批判理论的一种变迁》[J].《哲学研究》,2003(10)
  ⒀⒁⒂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二版,P16,P3
  ⒃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3
  ⒄此处采访引自凤凰卫视《走读大中华》娱乐至死:二人转火爆的背后2009年8月9日
  ⒅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9月第2版,P78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8级研究生)
  实习编辑:王雨燕
  责编:刘冰石

推荐访问:操控 媒介 景观 媒介操控下的景观诱惑 媒介景观 媒介景观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