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八字格言_基于成功素质理念下的非专业素质测评模式探究

  摘要:非专业素质的测评推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通过对非专业素质测评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测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和改进的思路。
  关键词:非专业素质;测评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识码:A
  
  成功素质教育认为,一定的教育模式总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测评模式,一定的测评模式总是反映一定的教育模式,测评模式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棒”的作用。素质学分制作为一种全新的测评模式,对大学生实现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的成功“四部曲”,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以及帮助社会正确选择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非专业素质的测评相对于专业素质测评而言,更注重于对学生内在素养的评价,如观念、品格、能力、态度等等进行全面综合的了解,以评定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由于非专业素质测评内容的多样性和主观性,使其可操作性变得复杂化,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实施规范化的非专业素质测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非专业素质测评内容的主要构成
  非专业素质学分主要指成功素质教育所要求的非专业素质教育项目所必须修满的学分,主要由非专业素质教育理论课程学分、非专业素质教育实践课程学分、非专业素质表现学分以及品格、能力学分等构成。如下表所示:
  非专业理论课程学分
  显性学分 非专业实践课程学分
  非专业素质学分非专业行为表现学分
   十大能力学分
  隐性学分
  八大品格学分
  
  非专业素质测评根据成功素质的五大体系,即观念体系、品格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体系来评价学生,测评的内容既包含显性素质学分,又包含隐性素质学分,以此来达到综合评价学生素质的目的。显性素质学分主要通过非专业理论课(“两课”、成功学、创新学等)、实践课程(基础项目实训、素质拓展)、行为表现(考级考证、评优评先等)三个方面考核。隐性学分主要针对能力、品格等内在不易察觉、隐蔽的学生特性进行考察。
  二、非专业素质的测评方法
  非专业素质的测评采取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过程性测评与结果性测评相结合,一般性测评与专项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尤其重视预测性测评。
  (一)显性素质学分的测评
  非专业素质显性学分的测评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理论课程教学根据设置的具体课程科目,测评方法形式多样,如课程考试、小论文及答辩、书写实评、表演实评、演讲、创新成果实测等。实践课程以基础项目实训和综合素质拓展为教育环节,如“一笔字”采用书写测评,“一口话”采用演讲与辩论测试,“一手文章”采用写作实评,素质拓展、计算机技能、英语技能、入学教育与军训等以获得相关证书来进行考核和认定学分。行为表现学分的测评以考级考证、评优评先、发表论文和发明专利等为考察项目,根据这些项目的等级区分,以认定不同的学分。
  (二)隐性素质学分的测评
  隐性素质是相对于显性素质而言的,指具有隐蔽性、不易被量化测评的素质,这些素质集中表现在人的观念体系、品格体系以及某些能力方面。隐性素质具有信息表征的缓慢性、掩饰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对于隐性素质的测评,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如下表所示:
  
  隐性素质测评方法
  测评方法 对应素质
  跟踪观察法 志向、意志、道德、诚信、崇实
  事件分析法 领导、管理、协调、创新
  情景测试法 表达、沟通、应变
  技术分析法 心态、性格、胸怀、体能
  问卷法 思维、胆识
  跟踪观察法就是对一些需要长期观察分析才能得出结论的素质,在确定观察点和观察指标后进行定向跟踪观察。如志向,可以生涯规划为观察点,以目标正确度、计划的周密度以及执行度为观察指标,综合考虑作业的认真度和时间投入情况,然后进行综合评定。事件分析法通过有针对性地交给学生一项工作,通过他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来评估其素质,如学生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的素质评定。情景测试就是对一些素质通过设置特殊的情景而使其信息表征出来。技术手段测试法就是通过运用医学、心理或其它技术手段进行测评学生的相关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也经常被我们用来测试思维、胆识等不易外显的素质。由于隐性素质的特殊特性,要做到准确测评,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方法。
  三、非专业素质测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思路
  (一)非专业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
  非专业素质学分的测评,是素质学分制与传统学生测评模式的根本区别所在,作为一种全新的测评模式,它在不断探索和前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
  1. 测评内容的标准化问题。
  在测评过程中,如何选取测评内容,是有效实施素质测评的关键问题,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直接关系着测评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进行“一笔字”测试,我们测试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书写能力,如果测评内容仅仅只是要求学生书写一段文字,最后测评师看到的结果,只是一段学生按自己的书写经验誊写的文字,书写的标准化与我们推崇“一笔字”测试的意图不相符,学生也因测试内容单调而产生枯燥感。所以,在测试内容的选取方面,仍然需要我们不断探寻新的方式和方法。
  2. 测评实施过程中的监督问题。
  非专业素质测评的项目比较多,同时,测评也是采取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过程性测评与结果性测评相结合的方法,在实施测评的过程中,对于一些需要长时间观察或者积累材料的测评项目,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监督工作是否到位?比如品行修养学分的测评,就是根据平时的表现来认定最后所获的学分,如果平时资料的收集工作和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在实施本项测评时就会出现不公正或者不准确的评价。
  3. 非专业素质测评指标构建问题。
  非专业素质测评的内容很全面,在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面,仍有不够完善之处。比如某些测评项目中指标权重的分配,多为人为确定,主观性过强,缺少科学的理论依据。测评指标的选取方面,不同的测评项目可能产生测评内容重复,比如创新学分和特长学分的申报,如果学生有一篇论文上了核心期刊,且都符合申报要求,则他既可申请创新学分,又可以申请专业特长学分。尽管这种情况是不允许的,但由于目前学生测评资料的管理还没有做到信息的网络化,对于不同项目重复测评的内容,只能通过老师的手工审核。因此,如何把握测评中各项指标体系以及如何设计指标,也是需要不断去改进的。
  (二)非专业素质测评改进思路
  非专业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较大的工程,这项内容的完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来改进。在实施素质学分制过程中,如何合理设计各指标体系及分支,使测评更易于操作,是每位测评师在测评过程中需要认真总结并思考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为了更加高效做好学生素质测评,我们还需尽早建立学生测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这是提高测评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保证信息快速准确处理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曹子瑛, 成林. 浅论构建、完善和落实素质学分制[J]. 青年文学家, 2009(4).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