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撒与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

  当年布鲁图和卡西乌谋刺恺撒,是要将罗马共和国从恺撒的独裁下解放出来。他们像美国总统小布什一样,以为独裁者倒台之后,人民一定会自发支持民主政权。历史的实际进程却远远偏离他们的理想。
  
  某日走过书店,见到考琳・麦卡洛的新书《十月骏马》(The October Horse) 降价降到三折,顺手便买了一本,聊补旅途闲暇。麦卡洛当年以一本《荆棘鸟》(The Thorn Birds) 风行天下。
  麦卡洛早已是历史小说名家,美国拥趸多多。“罗马英烈”系列在美国的知名度,至少相当于唐浩明的《曾国藩》在中国。笔者买下这本书,却恰恰与伊拉克战争有点关系。当年布鲁图和卡西乌谋刺恺撒,是要将罗马共和国从恺撒的独裁下解放出来。他们像美国总统小布什一样,以为独裁者倒台之后,人民一定会自发支持民主政权。历史的实际进程却远远偏离他们的理想。笔者就是想看一看,在当时的气氛中,麦卡洛会如何描写恺撒弃世的后果。
  果然,当恺撒知道谢幕时刻无可避免,跌倒在地但拉齐衣服以维持死亡的尊严时,麦卡洛的结语是:“恺撒的死亡是一种解放,但所解放的却是混乱”――简直就是伊拉克战争的谶言。
  《十月骏马》有个副标题:恺撒和克娄巴特拉。我们对克娄巴特拉的印象,多半来自好莱坞――最近去世的伊丽莎白・泰勒在电影《埃及艳后》(Cleopatra, 1963) 中的扮相。但在麦卡洛笔下,当克娄巴特拉将自己裹在地毯中,躲过与她争夺王位的埃及国王托勒密的卫兵,被送入恺撒大营时,恺撒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没有值得一提的胸部,也没有臀部,只是直筒筒地从上到下”;“只有眼睛是美丽的,很大,睁得很大;深黑眉毛下的深黑睫毛;有着与狮子同色的眸子,金黄”。克娄巴特拉直截了当地对恺撒说:尼罗河已经两年缺水,原因是我身为尼罗河女神却至今未孕,你是传说中的西方来的神,你让我怀孕吧,只有这样才能解除埃及的干旱之苦。
  恺撒开始真的喜欢克娄巴特拉了――为了她的理解。恺撒的独裁遭到元老院重重抵制,而克娄巴特拉来自东方独裁国家,她天然就能理解恺撒的种种措施。
  恺撒当时的职位,中文史书里一般音译为“狄克推多”,或意译为“独裁官”。英文为 Dictator ,我们常说的“专政”(dictatorship)就从这一单词而来。古罗马的共和国时代,狄克推多的特权中,最厉害的是法律豁免权――任期内任何作为,事后不受法律追究。“罗马英烈”系列的前几部,就说到恺撒利用这一特权,宣布不同政见者为“人民公敌”,随意处死,并没收他们的财产。恺撒虽非始作俑者,但他当上了就不肯卸职,迫使元老院封他为终生狄克推多。
  布鲁图、卡西乌等谋刺恺撒的二十三人,推倒了压在罗马头上的狄克推多,他们被称为“解放者”,倒是与布什总统对驻伊拉克美军的赞美一样。野心勃勃的恺撒副手安东尼,如愿以偿地成了罗马最有权势的人。为了避免内战,他主持元老院赦免了解放者,并建议恺撒的支持者分别请解放者吃饭,以示和平团结。一位以忠诚著称的支持者,在宴会后指着聚集街上的恺撒老兵,对以为事情已经圆满结束的小布鲁图说:我们都是有地位而无野心的人,我们都不愿见到动乱,但是,“一旦葬礼结束,他们就会转为丑陋。安东尼也一样。如果不是安东尼,就是另一个有权的人,多拉贝拉,或那条滑溜的鳗鱼李必达。或某个我们还没放在眼里的人,因为他只是等在侧厅。”
  当志大才疏的安东尼还在元老院为各省总督的任命而争吵,当著名辩论家西塞罗还在幻想让共和国重返文人之手,屋大维却悄悄运走了恺撒积存的军费,从此有了收买军心的本钱。当安东尼打败了布鲁图和卡西乌,两万五千名解放者的军队,却全数投靠了屋大维(该书在此处结束)。假以时日,屋大维终将作出恺撒不忍做的事:铲除那些占据着元老院的名门望族,成为罗马第一任皇帝,完成从共和国到帝国的历史性转变。
  没有一个解放者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
  西方国家如今正在轰炸利比亚。美国报纸讽刺法国:当年进攻伊拉克,安理会里法国反对最高调;这次却冲在美国前头。其实,八年前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并不是绝对反对美国进攻伊拉克,而是不愿让安理会为美国的“政权更迭”政策背书。但法国可以接受美国根据安理会以前已经通过的决议,称萨达姆违约而予以惩罚。这是希拉克老到之处。打碎一个政治权威,之后变数莫测。比较稳妥的,是以有限的军事行动迫使萨达姆订立城下之盟。

推荐访问:伊拉克战争 恺撒 恺撒与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