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和省(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机关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完善学习制度,创造性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7月7日,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共贵州省直机关工委共同举办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研讨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地矿局作为我省创建“学习型组织”六家试点单位之一,参加此次会议。本文为会上交流文章,特刊载以飨读者。
近年来,省地矿局紧紧围绕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先进理念,大兴学习之风,加速知识更新,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打造学习型团队,有力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升了机关效能,推动了地矿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不断深化对人才战略的认识
我局作为贵州省地质勘查工作的主力军,主要从事全省地质矿产勘查工作,承担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任务,以及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勘察治理等工作。根据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的要求,局党委提出了“实现找矿突破、推进矿业开发、构建和谐地矿”的科学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地勘工作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科学发展,就必须把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提高职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关键在学习。
在认真研究分析和系统思考的基础上,局党委提出了“人才科技兴局”战略,明确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通过创建“学习型机关”带动全局“学习型组织”建设,从而实现“提高机关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地质工作服务能力”的目标。
我局围绕实施“人才科技兴局”战略研究制订了“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提出了培养造就一批包括省重点专家、局管专家和局管专业技术骨干在内的人才队伍;力争在矿产勘查和工程勘查及施工领域拥有全省最强的综合资质,形成“专、精、特”的产业技术优势的奋斗目标。
努力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团队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团体的智慧高于个人智慧,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我局把稿好团队学习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抓好落实。
建立学习制度。坚持周五学习制度,定期传达学习中央、省委和局党委的决策部署及会议精神。同时,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了在重要政策制定前、重要文件下发前、重点工作部署前,局党委中心组都要采取深入调研、集中研讨、专题辅导等形式加强学习的制度。坚持以党委中心组学习带动党支部学习、支部学习带动个人自学的“三级联动格局”,使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氛围、一种制度。
组织集体送培。近年来,我局与省委组织部联系,先后选送60多名队(处)级干部参加北大、清华班的学习,选派10名领导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学习;与省纪委联系,选送60多名干部参加中纪委北戴河培训班学习。
委托高校办班。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工商班和工程硕士班,对350名领导干部、后备干部、专业技术骨干进行培训。
邀请名家讲学;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王希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秘书长朱训,贵州大学副校长张世俊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举办地质矿产前沿理论、中国探月工程与深空探测、地质成矿理论、现代科技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学术报告会和专题讲座。
组织实地考察。先后组织了100多名局管专家、局管技术骨干赴新疆阿舍勒铜矿、阿希金矿、新疆地质一队选矿厂和黔西南贞丰水银洞金矿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先后组织130多名技术干部参加国土资源部、贵州省赴美国、澳大利亚、南非进行地质找矿、矿业开发、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考察及培训。
组织综合考察。以局领导领题调研的形式,组织队(处)级干部到省外兄弟省局进行调研考察和学习交流。
此外,我局还出台有关政策,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提升、在线学习等,形成了积极、竞争、有序的学习氛围。
努力营造学习的文化氛围
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习本身成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对于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转化,都起着强有力的催化作用。为促进这种催化作用的发生,我局重点从五个方面打造学习型组织文化。
学习力文化。采取各种措施,对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用有所获的干部职工进行奖励,激发组织和个体的学习热情。
快乐文化。通过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在全局营造快乐的文化氛围,我局还通过拍摄局庆50周年专题片《苗岭先行兵》及在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栏目举办“家庭才艺展风采”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职工的精神风采,极大地振奋了全局职工的精神。
创新文化。我局加强与政府、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规划为主导、地勘单位为技术支撑、企业市场开发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新机制,先后与毕节、黔西南、铜仁、乌江水电开发公司、瓮福(集团)公司、海南省地矿局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反思文化。在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或每一个重大的活动结束时,注意认真总结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努力在总结反思中提升认识水平。
速度文化。注重加强地勘系统办公自动化、作风建设和效能型机关建设,着力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快捷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局机关的工作效率。
强化制度机制保证
我局坚持把完善制度机制作为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促进全局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作为抓长远、促长效的根本举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并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
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成立了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各部门开展创建工作的情况汇报,交流创建活动经验,有力推动了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我局在“十五”期间每年拨款80万元的基础上,又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拨款180万元,专项用于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和完善动力机制。局党委凝聚干部职工合力,并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对参加继续学习并取得学历和注册师的人员,给予补贴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建立和完善联动机制。邀请省有关领导和专家到局指导和讲学,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建设学习型组织”各种专题讲座,与省检察院、省医等单位开展了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交流的局面。
建立和完善共享机制。以局域 网、地矿网建设为重点,整合资源,逐步建立知识传播、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学习系统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合理利用,为学习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保障。
成果转化成效明显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中,我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地质勘查主力军地位充分体现。围绕全省1300多万老百姓饮水安全问题,局党委号召举全局之力高质量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我局各单位和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努力在石漠化和缺水严重的地区开展找水工作,并在毕节、铜仁等地区取得重要成果。近两年来,由我局实施的地下水勘查项目提供的地下水源点,可解决勘查区142.8万人饮水问题。同时,围绕我省的石漠化治理、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勘查与开发利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我局切实抓好“找矿、找水、找地热”25个重点项目的实施,较好地发挥了我局技术优势和服务功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和技术支撑。
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了具有地矿特色的文明基地、党员活动室、职工俱乐部创建活动,着力建设地矿文化,先后被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省直工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被省目标办授予“2008年度目标绩效管理考核一等奖”。我局所属的105队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7个单位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和“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我局在历次贵州省“新长征”杯职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中,共获得奖项60多个,列全省行业文联前列,被评为全国优秀文联;由我局拍摄的局庆50周年专题片《苗岭先行兵》获“全国十佳行业片奖”;在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栏目举办“家庭才艺展风采”演出活动,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由我局职工欧阳黔森创作的电视剧《雄关漫道》、《绝地逢生》在中央台和贵州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被誉为“贵州地质文学现象”。
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5年来,局、队共举办各类短期培训班489期,共培训职工18340人次。先后有86人获国家注册师资格,290人获高级职称任职资格,957人获中级职称任职资格,基本形成了规模适度、结构较好、素质较高的干部职工队伍,大大提高了我局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103队锰矿勘查与科研团队、106队铝土矿勘查团队、遥感地质与科研团队等已成为全国同行业的标兵。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