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新闻网最新消息 [六盘水:践行科学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以科学发展观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统筹城乡,跨越发展,需要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2009年5月,六盘水市委就影响和制约六盘水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专题座谈会,共谋六盘水科学发展良策。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像抓现代工业一样抓现代农业,以工业强市弥补农村农业之短。”六盘水市委书记刘一民认为,“三化”是六盘水实现跨越发展的“三步棋”,未来将通过“三化”互动,统筹发展,破解城乡二元困局,走出一条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科学发展之路。
  六盘水是一个新型工业城市,也是资源富集的“江南煤都”。20世纪60年代中期,六盘水在“三线”建设的高潮中蓬勃而生。
  然而,截然不同的反差摆在人们的面前:地下几百亿吨煤炭亟待开发。地上近20万农民在贫困中徘徊,先进的工业基地与落后的贫穷山村交错,构成了六盘水典型的二元结构经济板块。
  “由于历史的原因,六盘水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矛盾特别突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再不统筹城乡发展,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六盘水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六盘水市市长何刚告诉记者。
  在全面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后,六盘水市把“统筹城乡,跨越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并明确提出“三化”(加速工业化、加快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六盘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化’的最终落脚点,是要实现六盘水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何刚强调。
  以新思想、新观念、新方式、新方法谋划六盘水统筹城乡之策,孕育着六盘水实现跨越发展的新途径。
  
  加速工业化:
  火车头带动大马车
  
  从六盘水发展现状看,工业化一直是六盘水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加速工业化是带动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和推动一、二、三产业互动的核心和动力。
  眼下,六盘水市基本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和化工为主的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体系。作为西南、华南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和煤化工基地,加速工业化,一直是六盘水市的优势和潜力所在。
  据六盘水市发改委纪检组组长陈晶分析:“目前,在新一轮的国家宏观调控中,国内沿海地区的产业呈现梯次转移的态势。作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转移最佳平台的六盘水,必将迎来全市工业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随着‘西电东送’、水利资源开发、机场建设和一系列大项目的逐步上马,将使这里进入大规模投入的高潮。”
  近年来,六盘水市坚持把抓投资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争取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六盘水市决策层认为,这是保持六盘水良好发展势头的当务之急、头等大事。
  以2009年1―4月份为例,在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大思路谋划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六盘水市提出的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共104个,总投资近1850亿元。104个重点项目今年拟安排投资计划是158亿余元,其中1―4月已完成投资20余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3%。
  眼下,六盘水市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项目总投资达446亿元的贵州盘县煤(焦、化)一钢一电一体化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已正式开工,是近年来六盘水市境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产煤1077万吨、钢550万吨、焦炭600万吨的生产规模。
  此外,在“西电东送”的春风下,六盘水的电力项目“水火并济”,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全市已有盘南、发耳、野马寨和泥猪河、万家口子等一批水火电项目建成或开工建设。根据现有规划,到2010年,六盘水市规划产煤7000万吨,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火车头”带动“大马车”,使六盘水行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上。去年,工业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74.7%。六盘水开始了由能源城市向新型工业化城市的转变。
  
  加快城镇化:要让农民和市民一样
  
  “你们的城市像欧美,而你们的农村像非洲。”不久以前,一个外宾参观六盘水市后,撂下了这样一句话。事实上,这句话正是六盘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最生动的写照!
  “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加快城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城镇化不仅是城市问题,更是城乡统筹问题;不仅有城镇发展问题,更有新农村建设问题。”刘一民认为。
  近几年来,六盘水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据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统计,2006年的城镇化水平大致相当于全国1990年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比全国落后了3个五年计划。即便2010年实现了35%的城镇化率,也还比2000年的全国平均水平低1.22个百分点。这种滞后型城镇化呈现出“工业城市、农业社会”的格局,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广大农村市场无法启动,制约了工业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发展。
  六盘水现有人口739.8万人,70%是农民,30%是城镇居民。因为身份上的差别,城市人享有社会保障并可以享受到各种社会公共设施的方便;农村人缺乏社会保障,并且难以享受大城市的公共设和福利待遇,城乡之间出现的差距,影响着社会的和谐。
  为此,自2008年6月以来,六盘水市委果断提出“太城市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服务”的发展思路,重点抓六盘水市内外路网的规划建设,并结合全国范围内新一轮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新形势,“要找准六盘水在长江流域经济带和泛珠三角经济圈中的城市定位和发展优势,积极谋划壮大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同时,六盘水市委书记刘一民还提出要围绕“凉都”品牌,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树立生态、宜居、高效的城市发展理念,推动城市增量扩容。
  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六盘水市按照“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方针,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城乡携手奔小康。
  刘一民表示,“加快城镇化建设,缩小城乡差别,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和市民一样,城乡共同发展,促进现代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他具体阐释道,城镇是工业化的载体,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重要途径。六盘水市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必须下大力加速推进。要按照功能匹配、资源互补、布局合理、整体推进的原则,把六盘水市建成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发展服务业的重要载体。
  
  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四大”引领农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六盘水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 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对农村工作提出“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的工作构想。
  在水城县陡箐乡冷坝万头优质肉牛基地。记者发现,村民黄昌群家今年的发展势头不弱,种上了15亩牧草,养了5头牛。眼前的养殖小区建设工地上一片繁忙景象。据水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永俊介绍,这是六盘水市以“大种植、大养殖、大加工、大市场”作为重要举措,推动农业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六盘水市“四大”工作构想是结合农民素质提高、农民增收,结合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破题之举。通过突出大种植,发展优势特色产品;突出大养殖,提高畜牧水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突出大加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突出大市场,提高农副产品商品率,努力实现工农互动、城乡统筹,推动六盘水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大种植是指结合六盘水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和潜力,因地制宜,着力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作物单产,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数量。仅马铃薯一项,六盘水市财政从2009年起,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资金予以扶持,重点用于种薯繁育、商品薯基地建设、技术培训、新品种引进试验和政策性奖励等。
  大养殖是指坚持“大力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禽蛋”的畜牧业发展方针。六盘水拟用5年左右时间,在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钟山区合理布局一批上规模、上水平、标准化的商品猪、肉牛、家禽生产基地和养殖小区,
  大加工是指推进农产品“大加工”,以“产业链”延伸促进“附加值”提升,重点突出粮食、畜产品、马铃薯、生姜、辣椒、茶叶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按照规划,从2009年开始,六盘水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将以每年30%左右的幅度增长,未来3年内力争建成4至5家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大市场是指围绕发展农村大市场,着力构建满足现代流通发展需要的城乡一体化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六盘水准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培育一批农业流通领域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一批消费品、农资连锁经营店,集中扶持一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建设一批标准化北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推荐访问:践行 统筹 城乡 六盘水:践行科学发展,实现城乡统筹 科学发展观在城乡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