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健康产业跨越发展攻坚行动方案

  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要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是促进中西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当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产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趋势加快,我省应抓住机遇,掌握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势,把握关键环节,积极主动承接,促进我省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特征
  
  当前,新一轮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征。
  在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转移重心上,服务业取代制造业成为转移的主导产业,并且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主流。
  二是转移模式上,国际产业分工向产品内分工延伸,以发达国家为主体由生产环节向研发环节和品牌营销环节转移,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由下游生产环节向上游生产环节转移。
  三是产业转移方式趋于多样化,国际产业结构突破原来单一的直接投资模式,跨国间的企业收购和兼并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方式。
  四是产业转移规模迅速扩大,发达国家为了赢得全球经济竞争的优势,纷纷以国际产业转移为手段,进行大规模结构重组和升级,从而引发世界范围产业转移浪潮。
  五是跨国公司日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跨国公司控制着50%以上的国际贸易额、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专有权和70%的国际技术转让。
  六是转移动力既有成本导向的生产转移,也有市场导向的战略性转移,后者正逐步上升为主要因素。
  在我国东部产业转移方面,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4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就将达到1.4万亿元左右。
  二是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当前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食品、玩具、皮革、制鞋等产业转移最为迫切,电子信息、家电等产业也开始寻求新出路。此外,依托资源进行开发的产业如竹木加工、家具制造、矿产品开发及加工、水电开发、旅游开发、药材种植及加工等行业,也都向外转移。未来一段时期,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转移的产业以纺织服装业、农产品加工、化工、家电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等为主。
  三是企业抱团转移趋势明显。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移。也就是龙头企业和大企业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产品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大规模转移,同时将研发、采购、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各个营运环节也进行转移。
  四是区域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集聚优势、特殊优惠政策优势等,中西部地区为吸引企业投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些中部地区开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很大、发展水平较高,已经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努力推动本省市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已开始向一些东南亚国家转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东部地区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因此,中西部区域间争夺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
  
  选准产业转移承接点
  
  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承接方式,是承接产业转移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化结合在一起,着重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和新机制。为此,我省需要在承接什么产业上下功夫,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一是依托产业优势,主动承接关联配套产业转移。我省装备制造业已发展成为我省工业经济的支柱之一,产业本身有延伸加工链条的内在需求,对承接沿海产业制造业转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坚持以我省优势产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省工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二是依托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深加工产业转移。我省矿产资源丰富,很多资源的储量居全国前列。但大多数资源存在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宜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做大做强我省资源加工型产业。
  三是依托成本优势,主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企业综合成本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工业用电、用水等基本要素成本。相对沿海地区,我省则具有综合成本低廉的优势,不仅劳动力成本较低、资源丰富,而且工业用地、工业用水用电等价格远低于沿海地区,这对我们承接和发展纺织服装、建材化工、塑料制品、机械电子等产业,十分具有吸引力。
  四是依托区位优势,主动承接加工贸易和服务业的产业转移。我省地处西南中心腹地,是西南地区联结珠江三角洲、北部湾经济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交通枢纽。随着贵广两高和贵阳至昆明、长沙、重庆、成都快速铁路的建成,我省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有力改善。良好的区位条件,有利于我们引进和承接“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产业,以及金融、商贸物流、餐饮、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也为沿海地区产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平台。
  
  推动贵州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首先,体制机制对接。一是应建立承接产业转移领导小组,提高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组织保障水平。二是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联系机制。由有关省领导召集,省商务厅负责组织,与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等单位建立联系制度,协调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务实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实施省市联动、政企联动、部门联动,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合力。四是每年应召开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开放工作会议。
  其二,载体对接。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且发展工业园区有利于优化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土地。如何发挥工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载体作用。一是搞好规划。以我省现有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二是加大建设。可借鉴安徽每年投资2.6亿元打造皖北工业园区的做法,加大投入,着力建设好现有园区,新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专门园区,努力使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龙头。三是创新机制。探索新的办法,创造新的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各类投资主体来黔兴办产业园区。例如通过联合建立工业园区,双方共同招商,利益分成,以及鼓励东部地区开发区和企业通过租赁、股份经营等方式在我省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设立“区中区”、“园中园”,以实现互利共赢。
  其三,设施对接。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能否顺利转移,经济合作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交通”和“流通”,而流通的基础还是交通。应努力加强我省通江达海、覆盖城乡的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特别是加快贵州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直达快速通道建设,缩短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流动。二是完善物流体系。我省物流产业发展严重滞后。鼓励物流业向制造业渗透,重组、改造、提升制造业物流运作模式。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培育物流服务品牌。
  其四,环境对接。建立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政策体系和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以及建立一个宜居的环境。如尽快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建立省承接产业转移引导资金。建立财政资金为社会资金分担部分风险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加强金融支持,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投融资平台,适时建立国际私募基金。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特别应加强产业链招商,特别应注重对配套企业的引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树立一批有说服力的外来投资样板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的成功示范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我省投资。(执笔:王龙杨昌德)

推荐访问:承接 跨越 产业转移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 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