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清泉 [为有清泉地下来]

     “地质队给我们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2007年12月11日,玉屏自治县田坪镇塘冲村全村上下一片欢腾,当地群众兴高采烈地举行塘冲深井钻探工程竣工庆典仪式,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即将喝上安全、优质、清澈的自来水。这是省委、省政府从去年开始实施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程,解决老百姓饮水问题的一个感人镜头。
  我省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从无到有,由弱到强,走过了30多年。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的地下水勘查、开发和利用开启了新的篇章。
  2008 年5月底,本刊记者走进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请局长朱立军结合解决百姓饮水安全,构建“和谐贵州”,介绍我省地下水勘查、开发和利用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祖祖辈辈的饮水之苦
  
  “勘查、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主要是为了解决我省老百姓饮水困难和安全问题。”刚一见面,朱立军便向记者道出了我省地下水开发和利用的意义所在。
  在许多人看来,贵州的降雨丰富,怎么还会缺水呢?面对记者的疑问,朱立军解释说:“由于地处典型的岩溶高原山地,降雨经地下渗流,地表难以存水,尽管每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喀斯特生态系统脆弱,地表严重干旱缺水,因此,在我省民间一直流传着‘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的说法,它从侧面反映了我省水资源分布的真实现状。”
  地处毕节市东北部的普宜镇祖祖辈辈都在为吃水发愁,“下坡半小时,上坡五个钟”是他们挑水艰难的真实写照。曾经有一位村民大年三十夜到河里挑水,行至半山腰时刚想歇歇脚,不料崎岖不平的山路打翻了水桶,只好下河再挑,好不容易把这担水挑到家时,已是大年初一早晨了……老百姓一般都会反复多次使用珍贵的水,洗脸水留作洗脚、洗脚水留作喂猪牛,洗衣、洗澡只有等到雨季。由于长期在发臭变绿的水塘里洗衣服,不少人都患有皮肤病。
  这仅仅是缺水地区的一个村的例子。事实上,在我省还有许多的老百姓都过着缺水的生活。目前,全省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人口达1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其中严重缺水人口567万人,水源保证率不达标207.55万人,饮水水质不达标537.13万人,缺水灌溉耕地1400万亩。
  缺水已经成为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道,这样的现状无法改变吗?
  “我省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只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不断创新找水的技术,缺水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朱立军的回答掷地有声,他告诉记者,“据初步勘查显示,贵州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138.86亿立方米/年,已开发地下水总量仅为25亿立方米/年,仅占允许开采量的18.03%,占总资源量的10%,还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领导牵挂饮水民生
  
  水是生命的源泉,百姓事,无小事。
  “时刻想着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切实把群众的‘柴米油盐’问题放在心上,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石宗源到贵州任职后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面对我省1300万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石宗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石宗源这样说道,坚持把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全面启动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和部分城镇缺水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步伐,2007年6月,石宗源组织召开的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解决毕节地区饮水安全试点方案”。
  朱立军告诉记者,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明确了要在“十一五”期间基本解决我省的饮水安全问题,将我省基本解决饮水安全的计划整整提前了5年,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把改善民生摆在各项工作首位的工作思路。
  全省近7成岩溶石山地区的人、牲畜的不安全饮用水源问题,也时时牵动着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树森的心。
  “应加强地下水的勘查与开发,形成必要的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合理、有序地推进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地下水在增强抗旱灌溉能力、解决城乡饮水困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解决贵州工程性缺水的重要保障。”这是林树森在谈及我省地下水资源开发时多次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对此,朱立军深有感触,他回忆道:“2007年6月11日深夜,我给林省长写了一封信,汇报关于我省地下水资源的基本情况,地下水资源的勘查情况等,同时,我还告诉他,合理地开发我省的地下水资源完全可以缓解百姓饮水困难问题。林省长在看完信后很快与我取得了联系。6月15日,林树森省长带着禄智明、肖永安两位副省长,以及国土资源厅、水利厅、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的主要领导专程来到省地矿局现场办公,调研地下水勘查开发利用详细情况,研究解决老百姓饮水困难问题。”
  林树森省长在现场办公会上立即作出明确指示,为加强贵州地下水勘查的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了贵州省地下水勘查和开发领导小组,要求省地矿局制订在5年内开发和利用1000条地下河方案,同时负责编制《贵州省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利用规划》。同时强调,要在充分利用好地表水资源的同时,深入勘查,合理规划,加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使地下水资源在解决贵州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中发挥更大作用。并要求地矿部门发挥技术、人才和设备优势,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保障。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个部门也积极配合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7年,国土资源厅从地勘经费中拨出了2000万元作为地下水勘查经费。由于成效显著,今年省里又专门从地勘专项资金里安排了4000万元,用于地下水勘查。
  
  将找水进行到底
  
  “在岩溶山区开展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和利用,谈何容易!”与地质勘查研究打了20多年交道的朱立军感慨道,“我省的地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岩溶地下水的赋存的规律和产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分布广,很难找。”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地质工作者不畏艰难,开展联合作战。从野外一线地质技术人员到水文专家,从项目组长到队长局长,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推进、分步实施、又好又快”的原则,一场声势浩大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工作全面展开……
  8月苗岭高原,骄阳似火。在黔西北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由王玮、刘武、刘忠贵等5位水文地质技术人员组成的威宁花岩洞岩溶大泉地下河水文地质调查组顶着烈日,翻越一座座遍布白花花石头的山坡,认真开展岩溶地下泉水勘查。他们以花岩洞流域为重点,开展了100多平方千米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通过采用流量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共测量出3个地下河出水量达1.217立方米/秒的好成绩,并检验出该地水质清澈干净,水流量、水质完全达到饮水要求。在黔东北铜仁地区,几十位地质技术人员带着手提电脑、图纸等工具,冒着纷飞的细雨开展地下河水资源调查。
  事实上,在找水过程中像这样的事情还有许许多多。地质工作者跋山涉水,沐风栉雨,克服了重重障碍,用行动给老百姓带来了福音。
  摊开一张密密麻麻的贵州省地下水资源勘查分布图,朱立军指着地图上被不同颜色标记的地方,一脸自豪地将地质工作者已经或正在破解的一道道难题,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向记者娓娓道来。2007年,地矿工作者打井55口,成井50口,成井率达到了90%,超过了国际和国内的平均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不仅如此,打井找水的成本每立方仅仅1角钱;此外,在打井技术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过去,打井需要大量的水,面对打井找水的地方严重缺水的现实条件,省地矿局结合我省地质条件,引进了空气潜孔锤(泡沫)钻进技术与气举反循环钻探成套技术。该技术的采用,将突破干旱缺水地区钻进中长期存在的若干技术难题,能够安全钻进、高质量钻探,并保证了在若干岩层钻进中的效率。
  朱立军说,之所以去年我们能在短时间内,花最少的钱打出这么多的井,得益于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地下水勘查理论研究,同时也是我们一直不断加强地下水勘查和开发关键技术创新的成果。
  从点到面,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一连串名单和数字足以令人鼓舞:
  ――2002年,在安顺市普定县陈旗堡村打出昼夜涌水量达800立方米的地下水深井,解决了全村2008人和16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为1230多亩耕地的灌溉提供了水源。
  ――2003年,在黔南自治州平塘县成功实现巨木地下河低坝拦蓄地下河成库及出口提引地下水的试验性工程建设,实施梯级开发,解决了平塘县塘边村6000多人和100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缓解了6000余亩耕地灌溉问题,示范区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2005年,在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白碗窑镇成功打出日产量500立方米的深层优质地下水,缓解了当地3000多人和大牲畜的饮水问题,解决了4000多亩旱地的水源灌溉。
  ――2007,在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田坪镇江口村成功打出日出水量约1500立方米塘冲深井,缓解了塘冲村民组及周边村寨110余户人家600余人饮水问题,同时也将解决800余亩的农田灌溉问题。白花花的地下水抽出来,当地群众在进寨公路上搭建了一个迎宾“门”,悬挂了一幅“甘洌清泉润民心,饮水思源谢党恩”的对联。
  一幅我省地下水勘查、开发和利用的立体“地图”正徐徐展开。

推荐访问:清泉 为有 为有清泉地下来 坤为地 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