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启示]福特公司发展战略带来的启示

   2011年10月2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也意味着国家战略实现了对全国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所有沿海区域的全覆盖。河北沿海经济带和之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一系列沿海经济板块及相关规划,共同构成了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的完整战略体系。我省作为新近加入的一员,不仅需要对省内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全面审视,充分利用,更需要对省外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及经验认真研究,深入思考,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 竞合新象:沿海经济发展呈“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之势
   我国沿海地区完整战略体系的形成,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和统筹协调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平台,有利于各沿海板块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把准发展方向和定位,在更高起点上展开竞争与合作,实现错位和互补发展。综观其他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不难发现,其发展目标和定位普遍具有统揽全局、兼顾内外、站位高远、立意宏阔的特点,尽显各自独特优势、宏伟蓝图和良好发展前景。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其改革试验内容涉及到金融、土地、涉外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唯一聚集了高新区、港口、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区港联动运作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地区,具有极强的体制创新优势和发展活力,将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被誉为继“深圳号”、“浦东号”之后的“滨海号”“经济航母”。
   江苏沿海经济带、辽宁沿海经济带分别于2009年6月和7月获得国务院批准,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两省都意在强化沿海意识,弥补长期以来沿海经济发展的不足。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是欧亚通往太平洋的重要出海通道和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门户,将成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最佳承载地和东北地区振兴的强力引擎。江苏沿海地区将着力建设海港群,并综合发展陆路交通和航空业,同时利用陇海线连至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提升中西部地区东突西联的能力,使江苏沿海“洼地”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分别在2011年1月、2月、7月获国务院批复,三省都依托各自的海洋资源优势和良好区位条件,提出了既立足海洋,又超越海洋的发展定位和构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不仅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还将为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浙江将强力开拓发展空间,创新发展模式,为“经济强省”寻求“海洋”支撑,形成长三角重要增长极。与山东、浙江相比,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在综合开发和区域合作方面将承担更多使命,将与港澳、海西区、北部湾、海南乃至东盟等地区合作,挖掘和提升珠三角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是极具活力的三块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利用其独特的对台地缘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推进闽台产业深度对接,构建环海峡经济圈,形成中国经济版图上新的增长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利用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努力建成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海南国际旅游岛将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促进海南现代服务业和整体发展水平提高,谋求海南在中国、在世界“特别之位”。
   二、“蓝色”航标:海洋经济成为发展新亮点和转型新动力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海洋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沿海省份普遍面临陆域空间、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开始把发展的关注点转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选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都是直接以蓝色经济或海洋经济命名的经济区,“蓝色经济”正在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和新航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利用其海岸线长且海洋资源富集、海陆经济联系紧密、“海上山东”建设具有20年基础,尤其是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等独特优势,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聚集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打造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等集中集约用海区。这对促进山东半岛成为黄河流域的经济龙头和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增长轴,拉动我国腹地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是全国首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浙江利用其优良的深水岸线、数量众多的海岛、居全国首位的可开发海洋能、可围滩涂、滨海旅游景观等海洋资源和港口物流、船舶工业、海水利用等海洋产业优势,走出“陆域资源小省”困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新契机和突破口。2011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舟山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将重点发展以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海洋医药、海洋渔业等为支柱的开放型经济,打造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对于促进浙江经济转型、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岛开发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将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第一大省的优势,提升优化珠三角海洋经济区的核心作用,发展壮大粤东海洋经济区、粤西海洋经济区两个增长极,并以“一核、两极”为支撑,构建粤港澳海洋经济合作圈、粤闽海洋经济合作圈、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分梯度、有节制开发利用海岸带、海岛、近海海域和深海海域,形成“一核、两极、三圈、四带”的空间布局,建成提升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区、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的聚集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和推进海洋综合管理的先行区。海洋经济有望成为广东加强与周边经济区对接合作的新支点和带动省内东西两翼地区协调发展的新抓手,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提供新路径。
   三、协调联动:组团型立体化发展模式方兴未艾
   沿海地区开发的龙头是港口,港口直接产生带动了港口产业(海运、仓储、物流等)和临港产业(造船、贸易、钢铁、石化、电力、加工工业等)的发展,从而带来人口和人居服务需求的增加,推动沿海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因此,传统的沿海地区开发模式,可以归纳为“深水港口――临港工业区――滨海新城(区)”三步走模式。但港口和沿海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经济的支持,所以还必须不断拓展经济腹地,打造沿海城市带,实现“临港工业区――滨海新区――滨海功能带(产业带)”的联动发展,形成点、线(轴)、面三位一体的网络发展格局。我国这一轮的沿海开发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强调的是整体发展和统筹推进,多维联动的组团式和立体化发展特征较为明显,表明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正在由最初的以城市和增长极为核心的“极化发展”阶段,进入以区域为单位、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统筹发展新阶段。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一轴、两翼”,即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沿岸及主要岛屿)。这一布局横跨黄海和渤海,呈带状沿海岸线展开,并逐步向内陆扩展、辐射,有利于带动产业集群和城市体系的全面提升。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统筹海陆和区域资源,培育了以青岛为龙头,以潍坊、东营、滨州为西北翼,以烟台、威海、日照为东南翼的“一体两翼”科技创新体系和新兴产业发展体系,构筑了“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即提升胶东半岛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核心地位,壮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区两个增长极,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3个城镇组团,形成了海路对接、空地一体的立体化发展新格局。
   江苏沿海地区着眼于深水海港开发建设,发展以连云港港为核心,由南通港、盐城港共同组成的海港群,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联动开发和沿海三市的错位共同发展。浙江将打造“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为空间布局的海洋经济大平台,形成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其依托城市为核心区,以环杭州湾产业带为北翼,以温州、台州沿海产业带为南翼,以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沿海都市圈为支撑,以9个沿海产业聚集区和诸多岛屿的开发和保护为主体内容的立体化发展体系。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根据空间布局和岸线分区,规划建设南宁、钦(州)防(城港)、北海、铁山港(龙潭)、东兴(凭祥)5个功能组团,区域联动发展态势初步显现。
   四、标本兼治:破解海洋生态环保难题
   我国新一轮沿海经济的整体推进和热潮涌动,无疑将刺激地方经济更快发展,容易导致急功近利、产业趋同、生态恶化等后果和问题。目前,我国临海产业结构趋同、产业规模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环渤海地区,辽宁盘锦大型石油化工基地、河北省曹妃甸钢铁石化基地、黄骅大型石化基地、天津滨海新区石化钢铁基地密布,趋同严重。并且生态环保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根据国家海洋部门统计,在全国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已有7成以上不达标,造成三分之一左右近海海域污染。因此,虽然各地沿海区域发展规划无一例外地写入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海洋可持续发展”等条文,但更主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实际的环保效果。
   国家要建立海洋开发的统筹协调机制与生态环保机制,加强相关立法,把海洋生态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规范海域使用秩序,做到依法用海、科学用海、集约用海,把海洋作为生命支持系统,切实维护“海洋健康”。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超标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临海工业污染排放总量,逐步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垃圾无害化处理。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减少海上排污,着力解决海上石油平台、倾废等带来的污染问题。加强入海口、海湾带等重点海域污染防治,使近海海域功能区划各类海水水质达到相应标准,逐步恢复污染海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
   要借鉴欧、美、日、韩等国海洋开发中的环保经验,注重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滨海景观,建立多种类型的海滨公园和“海洋风情带”,用于海岸带及海域生态系统保护和公众游憩活动。要总结梳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经验,挖掘各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搞好沿海地区旅游规划,做足山水文章,推动滨海休闲旅游、观赏渔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使生态系统、休闲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融合,使海洋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编/于亚博)

推荐访问:发展战略 沿海地区 启示 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的启示 沿海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战略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