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改革服装 略论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服装发展流变

  摘要:改革开放带来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条件,中国的服装发展冲出了历史禁锢,迈向自由化、个性化、审美化。服装形制、色彩、质料多彩多姿,变化万千。西方服装形制融入了人们日常服装。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服装有所复兴。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服装;流变
  
  改革开放带来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经济条件,中国的服装发展冲出了历史禁锢,迈向自由化、个性化、审美化。服装形制、色彩、质料多彩多姿,变化万千。西方服装形制融入了人们日常服装。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服装有所复兴。
  
  一、走出禁锢迈向自由
  
  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发展出华美精致的服装系统,但它却深深禁锢了人们的服装自由。人们在选择服装的形制、质料、色彩和纹饰时,受到等级、阶层、出身、性别的约束,服装成为社会等级身份的必要标识。民国服装开启了中国服装发展的平等化、自由化之路。然而这一服装解禁的思想,仅为一些开明人士接受,广大民众身上仍遗留着传统的服装等级观念。建国初期服装的等级间隔是没有了,但是却烙上了阶级的烙印,服装自由化之路并未向前推进。而文革时期则完全失掉了服装的自由个性和审美化。
  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服装真正自由化的春天。随着政治环境的日渐宽松。思想的解放,穿着打扮不再受到批评和限制。80年代初,中国城乡街头的服装风景,在自由的空气中开始美丽多姿起来。文革时期想穿却又不敢穿的衣服,现在被大胆地穿出来。一些国外流行的服装。也悄然出现在少数前卫青年身上。服装的颜色鲜亮了,式样也丰富了。90年代随着人们服装消费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人们不再盲目跟风,追赶潮流,而是将时尚与个性相结合,呈现出新的服装自由化内涵。既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场合自由变化着装,上班穿职业装,回家换家居服。节假日出游穿休闲装,运动时则换上健身服,也可打破这一着装规范,展示特立独行的个性和“当代嬉皮”风范;既可以身着露透装,骄傲行走在繁华街市,也可以着一套雅致长裙,漫步古街小巷:既可以是一时髦妇人,在年节里身着大红唐装,展现传统的韵味与丰采,也可以穿上西式晚礼服,尽展女性妖烧的魅力。在服装自由化的时代里,人们在着装上可以尽情展现个性。
  
  二、多姿多彩的服装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在此篷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服装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服装的质料、品质、工艺流程、形制设计逐步实现了现代化,服装的式样、花色品种日趋丰富,流行周期大大缩短。中国服装的发展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化万千的风貌。
  男装:男装告别了单调的军服时代,有西装、中山装、风衣、大衣、夹克衫、猎装、背心、牛仔服、T恤衫、针织装等各种款式。造型上既有传统的直线造型。也有趋向个性化的修身曲线造型。用色上突破了传统的黑、灰、蓝,大胆使用中性色如米黄、银灰、浅黄等,近年还出现了用色上“孔雀革命”的倾向,大红外套,粉红、浅紫衬衣,为硬朗、沉着的男装增添了不少女性的妩媚与柔情。
  女装:女装款式更是变化多端,有裙装、西服、大衣、风衣、裘皮装、套装、牛仔服、T恤衫、针织装、礼服、内衣等,每一种款式又随时尚而变。以女裙为例,既有优雅的长裙,又有俏丽的短裙,也有庄重的半长裙。以裙摆的形式来划分又有大摆裙、三塔裙、一步裙、太阳裙、蜻蜓裙、鱼尾裙、高腰裙、旗袍裙、喇叭裙、百褶裙、西服裙、超短裙、牛仔裙、直筒裙……。风格上时而用优美的曲线展示纤柔,时而又柔中带刚展现女强人风采。
  质料:改革开放前,囿于国家经济状况,服装的质料总类较少,主要以各种棉布为主,毛料被视为高档布料。晴纶、尼龙等化纤布料因其耐磨、实用很受欢迎。改革开放后随着纺织科技的进步,服装质料日渐丰富。有植物性质料棉、麻等:动物性质料皮、毛、丝等;化工性质料的确良、晴纶、安纶、涤纶、尼龙、锦纶、人造丝等。如今,人们追求衣着的舒适与自然,多选择棉、毛等天然布料,化纤布料不再向以前那样广受欢迎。这种服装面料选择上的返璞归真。促使纺织科技人员不断改进已有的化纤质物,使其具备天然织物健康、环保特点。现代的服装设计中,对质料非常看重。流行款式的循环往复使得形制的翻新已无多大的花头,而面料的翻新则大有文章可做。据说。未来服装的面料将有多种新功能,如能随环境改变温度、永无皱痕、色彩多变、自动去污、防病治病、帮助自卫等。
  颜色:服装颜色不再是老“三色”的灰暗和单调,而是万紫千红,丰富多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是色彩的基词,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的调和色。据“中国流行色协会”近几年发布的我国服装流行色有:沙滩色、海滨色、表铜器色、水果色、晚霞色、原野色、南极色、唐三彩色、自然色、明亮色、轻柔色、脂粉色、普罗旺色、中性色、粉彩色、阴影色、国旗色、茜红色、明黄色、草绿色、纯黑色等。
  
  三、时尚与流行
  
  流行是服装的生命,也是服装繁荣的标志。二十世纪前三个时期。都能找到一种或几种代表时代特色的流行服装。改革开放后,各种流行服装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很难说某种服装是这一时代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曾风行一时。喇叭裤的臀部和大腿都剪裁得紧身合体,从膝盖以下逐渐放开裤管,使之成喇叭状。对时髦青年而言,裤管越大越前卫,一条喇叭裤的裤脚达到一尺五左右,形象地称之为“楼道义务清洁员”。喇叭裤来去匆匆,之后又流行直筒裤、锥形裤、中裤。80年代末,健美裤盛极一时。健美裤是一种弹力针织踏脚裤,伸缩性很强,穿着起来舒适方便,因此广受女性欢迎。从少女到中年妇女,从城市到乡村都可以看到它的踪影。回过头看,这种踏脚健美裤实在不具审美性。尤其是脚过短、过粗、过细的女性,穿上它之后,反而会暴露腿部线条的不足。但就是这一种款式,在当时却风靡全国,可能流行是无需解释的。之后裤装的流行舞台一直由牛仔裤统领了,它的普及和长盛不衰使之当之无愧成为流行的经典。
  20世纪90年代服装的流行,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款式,而是表现为风格的流行。90年代初自然主义流行,柔和、含蓄、舒适的着装代替了夸张、浮躁、俗艳的打扮,仿佛人们已厌倦了城市的浮华,渴望回到质朴的乡村。之后流行朋克风,庄重雅致遭到颠覆。乞丐装成为新潮,破洞牛仔,毛边布裙,拼接针织衫展现的是叛逆与个性。90年代中期流行简约风,严谨、简练替代了漫不经心,简约流畅的造型受到欢迎。脚裤、针织衫、A字裙、大头鞋在街头流行。之后露透风流行,内衣外穿、吊袋装、露脐装成为现代女性的新宠,是伦理的革命亦或是重新陷入性感的枷锁,不得而知。
  21世纪之交,民族风兴起。刺绣、流苏、钉珠、花边、拼布斑斓的色彩成为时尚,华服的流行更是其中的亮点。APCE上鲜亮的唐装。街市女子身上的旗袍,为日渐衰落的华服点亮了希望。进入21世纪,统领多时的简约风格在减 退,奢华风、装饰风、性感风全面来临共同开启新世纪的流行舞台。
  
  四、西方化与全球化
  
  西方化是这一时期中国服装发展的主要趋向和特征。早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服装的发展就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西方化趋势。但无论是广度、深度还是积极主动性上都不及这一次。
  1983年5月,新华社发布一条消息《服装式样宜解放》,怎样解放?郝建秀对轻工部负责人说:“服装要解放些,要提倡男同志穿西服,穿两用衫,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1987年,总书记胡耀邦和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一律西装革履,在记者招待会上亮相。这一举动标志着中西文化在新时代的再次接轨,促进了西方服装在中国的流行。西装热在中国迅速升温,一时间不论何种职业,何种阶层都以穿西装为时髦,一项调查反映80年代中期有76.3%的青年人将西装作为首选服装。
  20世纪90年代,中国服装在形制上几乎出现了全盘西化的局面。20世纪服装现代化潮流中,仅存的几款中式服装。中山装、军便服等慢慢退出了服装舞台,只在偏远的乡村才偶见它们的踪影。西服套装、茄克装、西式衬衣、牛仔服、T恤衫等西方服装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服装。服装西化,促进了中国传统服装工艺的革新与进步,构筑了现代化的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销售、服装信息体系。同样,服装西化,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带来了服装观念的革新。西方服装以立体裁剪为本,重在突显人体的曲线美。这一服装设计理念对中国传统的服装遮闭人体曲线的观念造成了冲击。是否体现人体曲线美,成为现代中国服装设计中重要的衡量标准。
  中国服装在西化过程中受益不少,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引进西方服装的进程几乎是以牺牲中国传统服装为代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西方服装文化目的原本在于发展我们民族的服装文化,结果,中国本土的服装文化却在学习的过程中丢失了。当今世界上,许多民族传统浓厚的,国家在着装西化的进程中,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己的传统特色,而中国服装却面临着“全盘西化”的威胁。再者,引进西方服装形制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相关服装规范和服装内涵的引进。穿着西服套装在西方是有很多讲究的。然而,引进到中国,便发生了变化。比如,西服上衣有大小不同的各种兜,一般来讲外侧的兜均属装饰用,内侧的兜才是实用性的。但一些人穿着时,并不懂这一规范。在西服外侧的兜里装一些过重过大的东西,破坏了西服外形的美观和齐整。20世纪90年代休闲装的流行,是建立在对正规着装的厌倦和叛逆之上,体现了人类心灵在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压抑下,渴盼轻松自然的文化心态,但一些人根本不懂这一内涵,穿着短衣短裤出入高雅场所,将休闲解读为“随便”。
  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可避免要融入“全球化”浪潮中。中国服装的发展,如同一条涓涓细流,终究汇入全球服装一体化大河。在全球化过程中,服装在其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上,已经不再满足于以往那种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运作模式了,而是走出国门、跨越了地区、联结了不同的城市,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有序的设计、生产销售网络体系。一件在市场上比较新潮的服装,其质料可能来自美国,其形制可能来自法国,其加工可能在中国,其销售又可能既在中国又在日本和俄罗斯,而最后穿着这一服装的人则可能地域甚广。中国服装业在全球服装生产体系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到90年代。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服装业成为最主要的出口创汇大户。据1994年统计,当年服装产量为70亿件,服装出口额占全球比重已达16.7%。在与国际接轨时,中国服装业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姿态。1985年5月间就有三位国际顶尖的服装设计大师来华进行时装展览;90年代,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相继举办“国际时装节”,促进了中国服装业的国际化,提升了中国服装在全球化中的地位。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装的流行演变,无不是随国际潮流而动。盛行一时的健美裤形制来自欧洲,20世纪60-80年代畅销于法国市场;吊带装的流行,源于巴黎设计师麦克卡特妮“内衣外穿”的设计;波波族的服装风格,是70年代嬉皮与80年代雅皮的综合版;而1900年代初服装的自然主义情结,则源自当时全球性经济衰退环境下去浮华的趋势。服装流行的全球化体系中,西装与牛仔成为典型的全球化服装。中国一个普通乡民的衣着都可能与遥远的巴黎相关连。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其中心边缘结构逐渐在改变。处于中心的西方文化与处于边缘的东方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反思。西方一定是中心吗?东方应该是边缘吗?去西方中心化成为全球化发展的趋向,服装文化的全球化是趋同与趋异的结合。是多元化的。西方服装在其全球化进程中,不再漠视东方传统服装,而是从中吸收、借鉴服装元素,将其融入国际服装潮流中。皮尔・卡丹和圣罗朗等设计师从中国明清两朝的补服中汲取灵感,在服装设计中推出了补子。旗袍的开权、盘扣和团花也是西方设计师钟爱的对象。在国际流行时装设计中同样流淌着“中国风”。中国服装文化也在全球化中自觉起来,新世纪唐装和旗袍的流行便是很好的信号。这也许只是短暂的流行,但却让国人感受到华服的魅力与希望。

推荐访问:略论 流变 中国 略论改革开放背景下的中国服装发展流变 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