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摘 要: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本文对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相关性以及勤工助学提高就业能力策略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勤工助学;大学生;就业能力;高等教育
  
  一、勤工助学与就业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在大学期间的实习机会或者平时的锻炼中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勤工助学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勤工助学能够提高大学生品德素质、智能素质和身心素质,这也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1、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品德素质
  1.1对于大学生来讲,我国现阶段国情他们并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多参与一些勤工俭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使学生融入社会。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还存在于我国,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很高,不平衡的发展存在于各地区之间,民族文化素质也不高,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从而大学生看到这样的状况,能够发现国家对人才、对知识的需求,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在所处的地位,人们观念的更新都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所带动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价值观并存,并且相互存在冲突。现代的大学生对于价值的选择和评价,会被不良的价值观直接影响。正确的价值观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它并不是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去领悟和理解。通过勤工助学,大学生可以使自己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地发挥,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认识自己,从而可以将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起来。
  2、勤工助学与大学生智能素质
  2.1大学生在校期间,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占主要部分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利就有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有一部分在现实社会实践中根本无法进行实践。而勤工助学就是一种很特别的社会实践过程,它能够将大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运用,兼顾实践和理论,使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能够得到检验和运用。同时,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不仅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而且对社会中的一些知识和管理技能进行学习。
  2.2勤工助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多方位和多层次的,它能够教会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勤工助学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能够融入到社会中,使学生可以与社会进行交往。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通过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社会实践中接触到很多单位和个人,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可以获取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还可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大学生参与勤工俭学,能够提前感受到社会招聘的全过程,在对经验进行积累的同时,还找到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能够将自身的缺点进行弥补。
  3、勤工助学与大学生身心素质
  3.1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发现:勤工助学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理念,这样的资助方式,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讲是很容易接受的。很多学生因为家庭生活窘迫,经济负担沉重,再加上紧张的学习生活,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忧郁和焦虑也会同时出现。勤工助学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消除这样的自卑心理,而且还能在根本上解决贫困学生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这类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面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学习压力。
  3.2大学生在勤工助学过程中,生活空间扩大了,接触的事物和遇到的困难也随之增多,一些“助管”、“助教”、“助研”等“智力型”助学岗位的开拓对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不得不提高勇于面对困难、接受困难挑战的信心,努力使主观所想更贴近客观实际,个人追求更贴近社会需求。通过正确认识困难到认真对待困难,再到勇敢接受困难这一过程的锻炼,将大大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二、基于勤工助学提升就业能力的策略选择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
  观念制约行动,认识指导实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对勤工助学的认识是促进勤工助学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前提和保证。高校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21 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在校大学生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能够使他们获得有效资助以顺利完成学业,又可达到育人目的。可以此为契机,带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劳动观念、纪律性和责任感,使他们通过勤工助学这门“课”的学习,汲取在课堂上和书本中所得不到的营养,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陶冶情操,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
  2、通过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进一步促进勤工助学的发展
  时至今日,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还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客观上造成了校外勤工助学市场的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和有力的处理和纠正。为有效保障大学生校外勤工助学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首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相应政策,对勤工助学的基本原则、行为规范、准入制度等予以全面规定,为加强勤工助学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和行为准绳,也为大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提供法律保障。其次,高校要以国家有关部委颁发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规范有序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勤工助学的规范运行和长远发展。
  3. 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资源,积极面向社会拓宽勤工助学渠道
  首先,高校要充分挖掘校内“潜力”。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契机,倡导后勤系统各单位尽量设置一些可由学生承担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勤工助学的持久开展创造良好条件;高校还要充分发挥其知识和技术的优势,挖掘勤工助学岗位,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管理相结合,与校办产业相结合,积极推进学生兼任科研工作助理、教学工作助理、学生工作助理等“智力型”岗位工作,提高勤工助学的“含金量”。其次,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的密切合作。发挥好自身知识密集、科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雄厚等优势,找准学校与企业需求的结合点,按照双向受益原则,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通过建立校外勤工助学基地、推荐学生到企业参加勤工助学、邀请企业到校内设岗招聘等形式,使双方关系不断加强,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俞佳超.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0,(09).

推荐访问:勤工助学 试论 大学生就业 试论高校勤工助学与大学生就业能力 勤工助学个人能力 勤工助学个人能力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