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无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_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资格证

  摘 要:现代教育提出了淡化教育痕迹,隐藏教育意图的观点。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尽量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变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教育的状态,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充分的自主意识支配下,自觉自愿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内容。据此,在无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无痕教育”的模式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无痕教育;模式研究
  
   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无痕教育是教育者隐蔽教育意图,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营造一定的氛围,极其自然地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教育目的的教育方式,其核心就在于用隐蔽的方式实现教育者的意图。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隐藏教育者的意图正是无痕教育的本质体现,即“隐蔽教育意图,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换言之就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在自身生活的体验里,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思想品德教育,它要避免的是纯学科化的德育和那种生硬的说教。因此,教师必须和学生有一种平等的沟通,一种平等的探讨。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抓住契机,运用情境感受,强化实践体验,在不露痕迹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德行。因此,新教材的特点正好为无痕课堂教学的实施搭建了实践操作平台。
   我们对初中思想品德人教版教材中适用无痕教育的内容进行了开发,理清思路和线索,以不同思想主题为模块,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具体地说,我们把五册教材资源分成了三大主题九大板块,按主题和版块在课堂中实施“无痕教育”教学策略。
   无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运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把教学内容情境化,引导学生进入道德情境,通过亲身体验产生道德情感,从而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化和道德习惯的形成的一种教育模式。具体的教学流程图如下:
  ■
   现以八年级上“竞争?合作?”教学为例,谈谈无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境,“无痕”启动
   无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境,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起原来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使个体更真实地融入到情境中去,亲“心”体验其过程,并以此为基础,使个体产生学习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产生感悟,生成意义的目的。
   在“竞争?合作?”一上课时,教师就问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游戏,上课前有五个同学已经忍不住尝试了一下,是什么游戏呢?”这时学生都急于想知道,“五人一组拿出瓶里的彩球,用时最短者取胜。刚才一组用时51秒,想挑战吗?”学生都是好胜的,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运用竞赛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当体验到成功时,学生的心是火热的,情绪是饱满的,随后教师的“挑战有输有赢,勇于挑战,也就是敢于竞争。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来一次‘竞争之旅’怎么样?”这一充满诱惑力的话,无疑把学生的兴致提到了最高点。这样的激情导入,启动体验,让学生迅速进入情感状态,形成认知,产生情感,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为下面的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活体验,“无痕”渗透
   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探究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和体验,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了“旅行社营销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历,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构建。在“竞争大体验”中,学生模拟“十一”长假各旅行社推行各种营销策略抢占旅游市场的活动,设计了“旅行社组”,给自己的旅行社取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并进行一分钟的广告宣传。创谈了“游客组”研究了选择旅行社的标准,并进行投票。”这两个环节,学生都积极参与讨论,旅行社组唯恐自己在这次竞争中被淘汰,游客组也纷纷提出自己对旅行社的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现场体验了激烈的竞争,体会到该如何面对竞争、如何进行合作,学会了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竞争。在“合作你我谈”活动中,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来举例说明曾经品尝过的合作喜悦,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随后在“创意大比拼”活动中,让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个体现“合作中竞争,竞争中合作”的游戏。将学生置身于这样真实的情境中,体会真切、深刻。在此基础上谈竞争、合作,学生亲历过,有了真切的体验、感悟,最终才会真正地升华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知识不是从老师那里直接复制或灌输到头脑中来,而是从主动探究、合作交往中获得的,表现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结论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三、融入生活,“无痕”升华
   新课标强调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回到生活中去才能真正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也只有和生活相结合,用于指导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价值。
   在“竞争小绝招”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失败的小组几个“绝招”:
   ①以低于成本价格推出旅游线路,吸引顾客;
   ②在广告中诽谤、诋毁其他旅行社;
   ③恐吓其他旅行社经理。
   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三种“绝招”进行评议、争论,从而认识到它们是不道德甚至是违法的竞争方式,在学生自身的思辨活动中认识到怎样的竞争是公平、公正的竞争,从而树立规则意识。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探究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道德观点明辨是非,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帮助他们选择了正确的道德行为。要上好这一环节,教学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从而使学生明了道理。
   四、延伸实践,“无痕”内化
   “知”是为了“行”,思想品德课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并促使学生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最终实行知行统一。
   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个实践操作情境:校运会即将到来,小组合作为班级制定一份运动会筹备工作的计划书(内容需要有:比赛目标、口号、班旗设计、服装、入场式、后勤等等)。学生把在课内体验到的经验延伸到课外,把正确的、已感受到的、真正理解了的道德认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使行动得到内化。
   无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作为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一种操作程序而存在的。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内化后的内心反省、内心反应或内在感受。通过情境体验,学习不再只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扩展到生理、情感、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个程序可以是整堂课的教学流程,也可以在一堂课上多次循环螺旋上升。
  
  [参 考 文 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云燕.新课程热点问题探究与校本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4]徐国政.无痕,教育的最高境界[J].教育理论研究,2006(5).
  [5]徐连英.无痕德育例谈[J].河北教育,2005(23).
  [6]郑晓娟.无痕德育的策略研究[J].山西教育,2004(23).
  [7]陈熙强.追求德育的无痕[J].上海教育,2005(2).
  
  (责任编辑:李雪虹)

推荐访问:无痕 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 初中思想品德无痕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题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目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