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课题_用课题引领语文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唯教材,轻阅读。自参加“科学认读”课题实验后,我校就以此课题为抓手,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具体分两步走:第一步,在低年级探索“自主识字,扫清阅读障碍”;第二步,在中高年级探究“拓展阅读,积淀综合素养”。多年的不懈坚持,现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自信了,勇于展示,乐于表现;学生识字量增加了,酷爱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知识面宽,思维活跃,脑子特别灵活,表达非常流畅……可以说,课题的引领,为我校语文教学开创了新局面。回顾走过的改革之路,其做法总结如下。
   “一设”:即课表中每周低年级开设一节“识字活动课”,中高年级开设一节“阅读活动课”。这样的活动课,是一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它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识字和阅读活动,发展思维,进行读写结合。开学初,教师就拟订好一学期活动计划;学期中,提前一周备好课送交年级组长审核,并按时上好每一节活动课,学校行政领导在不通知的情况下推门听课,将活动效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月度考核。强有力的措施使得活动课有序、规范、科学、蓬勃地开展。
   “二定”:一是制定年段研究目标和年级阅读目标。年段研究目标分三个层次:至二年级结束,较好地认读2500―3000个常用汉字,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至四年级结束,完成小学阶段的识字任务,形成较高的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毕业前夕,爱阅读、会阅读、能阅读的基本素养全面提高,为初中毕业时达到科学认读的最终追求――母语过关奠定坚实的基础。年级阅读目标就每学期阅读数量、方法、能力、习惯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二是制定阅读制度,即“一诵二看三读”:课前三分钟诵读古诗或优美片段,每天中午看书半小时,每晚阅读不少于30分钟。
   “三创”:一是创设校园认读环境。走进校园,就会置身于文化的海洋。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宣传标语,花草树木上悬挂着名称标牌,楼道走廊上张贴着名言警句,唯美墙壁上镌刻着古诗宋词……这些,如一叶叶小舟,载着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走向文化的殿堂。二是创设班级认读环境。精心布置教室,使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教室成为学生快乐认读、快乐成长的家园。三是创设家庭认读环境。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倡导家长为孩子建设小书房,根据《“书香家庭”星级评比细则》,每学期进行一次评定,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物化建设的质量提升。
   “四改”:一是改革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人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因此重诵读、重记忆、重积累应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则。教学实践中,我校好几位骨干老师身先试行,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长文‘短教’”。对于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课文,老师不再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教学,而是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剪裁,或删除多余的教学内容,或舍弃繁杂的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这样围绕教材做“减法”,大大缩短了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时一节课能学习两篇课文,这就为校本教材的学习赢得时间,为进行课内拓展阅读赢得教学的主动权。
   二是改革教材。(1)增加课文宽度。对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文章,教师选取其情感核心或训练核心,选编与之相关联的内容,再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教学块,以拓宽学习领域。这样,既开阔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变“长”变“宽”了,学习效益也扩大了。(2)增用校本教材。近年来,我校编写了识字教材《春花朵朵》《喜迎奥运》,阅读教材《独领风骚》《语文驿站》《诵读》《童心飞扬》《古诗文诵读》。这些教材分别对应相应的年级,每学期,老师带领学生学完语文课本后,便筛选内容用剩余的近两个月时间组织课内阅读。孩子在诵读与积累中,增加了文化底蕴。(3)增学经典文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引导诵读、背诵国学、诗歌,阅读、交流儿童文学。国学以《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中的相关内容为主。诗歌以中国古代诗词为主,以现代诗歌为辅:一二年级诵背历代经典绝句约80首;三四年级诵背唐诗约80首;五六年级以《诗经》《古诗十九首》《楚辞》《宋词》节选为主,约80首;现代诗歌以名家短篇为主,精选冰心、泰戈尔、普希金等中外作家的适合小学生诵背的名篇约60则,这样小学阶段古诗加现代诗约300首左右。国学诗歌的阅读教学,遵循“不求甚解”“熟读成诵”的原则,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竞赛法、情景法、表演法等,让学生乐此不疲,出口成诗。对于儿童文学经典阅读,我们一般开展全班共读一本书活动,便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提高阅读兴趣和效果。
   三是改革作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要之举是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让无味的抄字写词、做练习淡出学生视线,让他们有时间去阅读,有心情去思考,有目标去追逐。我们曾为学生精心配置过“营养套餐”的作业形式,周一至周五分别布置“它山之石”(摘抄阅读中发现的优美词句,或为作文训练提前储备材料)、“滴水藏珍”(记录短小的、值得珍藏在脑海中的经典名句,由老师提供)、“剪报点评”(阅读报纸,关心时事,就某一新闻简要点评)、“实话实说”(留心观察生活,就生活中的某一见闻有感而发)、“我的大作”(命题或半命题习作,学生都自豪地称自己的作文是大作,常常打印出来张贴,大家共分享,还定期装订成册,自命“我的大作”)。以上作业的要求很明确:广阅读,勤思考,少摘录,多练笔,短小无妨,质量为上,不让“套餐”套住学生读书的欲望。
   这种“营养套餐”,从写作这个角度说:有观察生活,有关心时事,有语言积累,有自主的习作。这是非常符合写作规律的,每一“餐”都是有目的,有实实在在的“营养”的。既是“营养”,就讲究“均衡”,讲究“细水长流”,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我们体会到:这样符合规律、细水长流的坚持,肯定比那种简单地依靠读“模范作文”走“捷径”的方法,更有效,更有益!
   四是改革评价。我们编写了各年级《语文质量目标手册》,就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内容和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尤其对课外阅读书目、必背篇目及教师导读和学生阅读晋级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老师们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依据,就有了抓手,不再搞题海战术了,而是真真切切地把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阅读。
   “五办”:一办展示活动。学校积极承办了“科学认读”课题开题、观摩活动及区市语文课堂教学研讨、竞赛活动,老师们风格迥异、机智幽默、大气洒脱,孩子们神采飞扬、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令与会专家、教授忍不住拍手称赞,用“出神入化”“令人震撼”之词评价课堂教学。二办“读书节”。每年的四月是我校的读书节,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规定每个学生必读1―2本名著,必交一份读书成果展示作品;每班必出一期读书板报,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学校评比一批“阅读之星”“小小作家”等。三办文学社。学生自愿申报参加文学社,每班每月推荐五篇教师评改后的优秀文章,由文学社成员选定、排版、编辑,出一期《童心飞扬报》。四办广播栏目。“红领巾”广播台设置“书香飘溢”“书海泛舟”“书虫感言”等栏目,每周进行好书推荐,播放读书心得,宣传小读书迷。五办各种竞赛。每学期定期开展美文诵读、童谣说唱、书签制作、读书笔记、阅读小报、个人习作集、演讲、写作、故事等竞赛,让学生在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同时,享受语文学习内在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课题的实施,让“识字”与“阅读”教学和谐共进,既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打下坚实的母语基础,又构建了一种课内课外相联系的课程结构体系,为语文课改展现了一幅可望而又可及的美好愿景。我们将迈着坚实的步伐沿着这条路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叶红,教师,现居江苏泰州。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课题 引领 用课题引领语文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课题 高职语文教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