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诗歌的意象与意境_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常常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意象或意境,有些考生往往容易将两者混淆,造成失误。那么,考生该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呢?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有美感的形象。我们平常所说的诗歌鉴赏,特别是理解诗歌形象,就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诗歌中的意象因物象不同而各异,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是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有:①梧桐。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例如:“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②鸿雁。鸿雁常常引发游子思乡怀亲、羁旅伤感之情。例如:“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③莲。由于“莲”与“怜”同音,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例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即“怜子”,“青”即“清”。④月亮。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⑤落花。“落花”寓“年华易逝,美丽不再”之意。例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意境就是“情由境生、情景交融”的那种艺术境界。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
  具体地说,意境就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诗人或词人通过一系列相关意象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特定意义的意境。意境是评价诗歌艺术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1.意象与意境有密切的联系。意象是实有的存在,意境是虚化了的韵致和意味。意境和意象有着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没有意象,难以融合成一种意境,而如果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2.意象与意境的区别。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是一种氛围。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地把握两者都需要想象,即形象思维。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总是意象在先,意境在后,是先有一个个意象在作者的脑子里,然后融合成一种意境。
  【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之零陵郡次新亭
  范云
  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
  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
  沧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
  (1)诗中前四句写了哪些意象?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江”“天”“树”“烟”。(2)“苍茫空阔、孤寂无依”的意境。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心事重重的旅人在眺望江天、远树、云烟,我们还能感知到诗人对前途的隐忧。(3)表达了作者羁旅孤寂、漂泊无依之感。
  通过上面的例题,我们可以看出意象与意境的细微区别。
  ①内涵深浅有别。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中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精心挑选而写入的,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此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被称之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具体意象,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而且我们所说的意境,一般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并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营造意境。例如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其中有12个意象,虽然鲜明生动地呈现出了一幅绚丽的秋色图,但并无饱满深挚的情感,缺乏“情与景”“情与理趣”的自然融合,就无法构成“诱发”人想象的“审美空间”,缺乏意境。再看马致远写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营造了一种游子思归而不得、触景生情的凄凉悲清的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采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气氛就是意境。
  ②范围大小有别。意象是一个个物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范围比较大,通常是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例如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被人们称赞为“意象壮美,意境高远”的典范之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一段中有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竞争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几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③获得的途径有别。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感知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具有实在性,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因人而异,这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如前面所举的范云的《之零陵郡次新亭》,如果不是背井离乡、仕途坎坷之人,是很难“悟”出“苍茫空阔、孤寂无依”的那种意境的。
  (责任编校/曾向宇)

推荐访问:意象 意境 诗歌 把准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