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话_你说的话理智吗

  我们平时所说的话往往没经过大脑理智分析,而是情绪的产物,这不奇怪。遗憾的是,我们从没意识到这一点。   比如有人说我们“家乡”的坏话,说它不美,市民素质低下,我们一定很生气,辩驳说我们的家乡很美;个别激动的人,甚至会用辱骂和拳头反击,因为别人说他家乡不美,在心理上等于政击到了他。
  也许一个人的家乡确实不错。但对于很多人来说,事实的真相是:并不是他的家乡美这一事实,让他产生了家乡美的判断;恰恰相反,是他在心里面愿意相信和想象家乡是美的,所以才认为家乡美,并无法接受别人说它不美。对家乡美的评价,并不是头脑的产物,而是加进了情感因素,是其心理引发的。
  对此,有多少人意识到呢?
  现在流行微博,大家纷纷都跑到微博上玩去了。某天,有一位教授在微博上描述了微博的一些弊病。
  “微博是一个适合发布谣言,不适合发布辟谣的地方:是一个适合插科打诨,不适合理性分析的地方;是一个适合发表结论,不适合展示论证的地方;是一个适合发表感悟,不适合展示思辨的地方;是一个适合>中动骂战,不适合深入探讨的地方。现在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这段微博发表之后,下面立马有一位网民提出“建议”:
  “那您可以撤退了。”
  潜台词是:既然微博有那么多你不爽的特点,那你还玩什么呢?
  多么有礼貌的义正辞严。但非常遗憾,这句话,不过是一个心理产物。他所说的话和教授的话没有什么关系,并不是教授的话逻辑地引发的,而是他的心理引发的。
  我们来揭开真相。
  当这位网民叫别人“撤退”的时候,他理解别人说什么了吗?根本没有!
  这位教授所发表的这段关于微博的弊病的感言,并不是再也不玩了的控诉状和告别词,而只是对微博的某种事实的描述而已。那么,你要评判教授的发言,从逻辑上说,应该是指出他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而不是叫别人“撤退”。另外,别人说一样东西的弊病,并不等于就要放弃这样东西。一个女人埋怨老公不好,恐怕不能说她就是要和老公离婚吧?
  这位网民沉浸在自己叫别人“撤退”的快感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同时,他也不知道,按自己的逻辑,他在很多时候都会自打嘴巴。比如,他不能对和自己有关的任何东西有任何批评,因为一批评就是要放弃。他绝对不能埋怨说中国如何如何不好,否则,按他的逻辑,他就应该离开这个国家。
  当然,这位网民一边可以叫别人“撤退”,另一边自己却不“滚”,化解这个逻辑上的矛盾有一个方法,就是对人一套,对己一套,玩双重标准。但双重标准的特征,恰恰就是一个人只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他所说的话,只是自己心里愿意说的,而他听见的别人说的话,也只是他在心里愿意听见的。另外,他认为是对的话,也只是他心里愿意相信是对的。
  从他叫教授“撤退”,暴露了他什么样的内心秘密呢?
  可以看到,当他说出“那您可以撤退了”这样的话时,一定陶醉在既捍卫了微博的伟大意义,又合法地攻击了他人的充满“正义”的快感之中。在这背后,就是现实生活给他造成了压抑或挫败,微博成为他发泄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赋予了微博以伟大意义,不允许任何人说它的坏话。但非常不幸,教授发表了对微博的怨言,一下子就挑动了他的情绪,引发了他的反应。
  换句话说,他根本就不会考虑教授为什么要说这句话,甚至,他不会有意识地去理解别人在说什么,因为别人说的是什么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了一个攻击别人的机会。
  而“那您可以撤退了”这句话,因此也就只具有心理上的意义,只代表这位网民欲望的发泄。他已经习惯了用自己的心理欲望去取代现实。
  还有一个事例,更能判决一个人所说的话,是过大脑还是心理的产物,以及他在说出这样的话时,内心和现实处境如何。一个人说的话会出卖他的。
  有一个人A,因为在和很多人的打交道中,感觉到人是多么的顽固,于是在QQ上发了一条状态,感慨说“改变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立刻就有一个人B回复:“你有什么权力去改变别人?又那么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标准?”
  真是很有意思。假如当A说,“改变一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而B回的是“为什么?”那么可以认为,B的话不是心理的产物,而是A的话逻辑地引发的,因为他意识到了A这句话不是天上掉下来,而是有感慨的经验支撑,那么,他要做的,就是去关注A说这话背后的经验,以此来判断A说这句话是否可靠。
  但是,当B回的是“你有什么权力去改变别人?”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B根本就没有要去了解A为何如此说的意识。事实上,事情的真相只是:A所说的话刺激到了他的心理,激起了他的反应。
  
  编辑 杨明珠

推荐访问:你说 理智 你说的话理智吗 理智话 理智话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