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对语文教学的三个促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育不止是知识的传递,也将是素质的培养。在人才的角逐中,无一不在印证:做好人首先要做好事,一个人不能清清白白地做事,他决不会清清白白地做人。可见,适时的人才不单是才华横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要言必信,行必果,做事有原则,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语文课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间接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这种影响是长久的,能伴随人的一生,它如一缕春风轻轻地吹,又如一场春雨悄悄地润,正所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经过了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发现语文教师的德育工作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事,现在由于社会的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残缺,很多学生生活漫无目的,怕苦怕累,就是不怕玩命。他们只是以个人为中心,以一己得失为计较,将来如何去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怎样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呢?因此,在我的语文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渗透、道德的感染。
  以情促眼动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他们没有个人的主张,很难对学习和生活作出自己的选择,更不用说是用自己的眼去读出个人的独到的见解了。基于此,我首先让这些学生去发现生活。我以朱自清的《春》为例,以饱满的激情读给学生,这样以优美之句引领学生去感受春的气息,触动春的脉搏。这是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所在。以此,让学生带着惹人的春的情思去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发掘自然中的美,从而激发起热爱祖国河山的高尚情操。
  以境促心动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和人之间形成了一道很难摧毁的防线,交往中防人之心高于置腹之情。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与人的交流少的是回报,多的是义务和责任。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缺少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着这样的一种残酷的社会现象,必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爱,感悟生活,感激别人。结合这一学期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凡的母亲。在课堂交流上,我力主学生必须如实的看待自己的母亲,你对母亲的爱与恨,都一股脑地说出来。开始时,学生都是春风满面地谈,但是当一个同学说到自己的家庭贫困,父亲为了给自己张罗书费,因为这100多块钱受到了亲戚的白眼,他声泪俱下,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共鸣。这些生活中的鲜活的例子触动了同学们平静的心,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说出身边的人为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如实地说一说自己现在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滔滔不绝,这才认识到,身边有这么多的人在为自己的成长而默默地奉献,触动了情感的心弦,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以事促行动
  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做事。这是当今社会人类学会生存的一大主题。由于学生的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有时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思想。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一些行动的指南。如我在讲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就着这一句话让学生先谈个人的看法,并且检讨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犯过类似的错误。我这样一引导,有几个学生说自己的做法确实有些不尽人意,并且立志以后一定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除此之外,我用音乐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做,如在给学生唱“……哪怕帮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让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明确怎样去做事,如何才能做好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时时是学习知识的凭借,处处是行动的指南。它的思想性很强,说服力无限。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则美育之花会慢慢地开,德育之水会悄悄地流,智育之苗会茁壮地长……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学生的情感、情趣、情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推荐访问:促动 德育 语文教学 德育对语文教学的三个促动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