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生态真能恢复吗?_生态恢复治理方案

  2001年的12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一份“时间最新、内容翔实”的“西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这份据称可以满足“公众环境知情权”的报告,由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国家测绘局和西部12个省市区联合完成。调查自2000年4月展开,历时一年半,数据截至1999年底,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灾害等多领域,共9类193项。
  对于这种由权威部门组织完成的环境调查报告,向来是不敢尽信,即使它看上去多么 科学和系统。因为但凡与环境或资源、灾难之类有关的统计数字,总是与真实相去甚远――出于发展和利润的地方或部门利益,不可避免地与可持续性发展之类的大政方针发生现实的冲突。
  在这份报告的前与后,读出两种自相矛盾的观点,或者叫指向。报告前半部分所展示的现状是严酷的:“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目前呈现由‘结构性破坏’到‘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报告分析道,西部水土流失问题未有根本性改变;土地沙化依然严重;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沙漠化问题突出;耕地总面积持续扩大,但却主要来自“对林地和草地的破坏”;森林生态系统“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草地面积持续减少,质量下降,鼠害严重;水资源开发不合理,导致河流断流、绿洲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此外,伴随生态破坏而来的还有:沙尘暴、旱灾在上个世纪90年代起明显回升,洪涝灾害发生率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增长了近50%。
  但报告最后又轻描淡写地指出,只要措施得当,西部生态还是有望恢复。来自中科院的生态专家开出三点药方是,第一,解决贫困问题,发展经济,才能标本兼治;第二,解决人的问题,控制好人类自己的行径;第三,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建设为辅。专家指出:“只要不搀杂更多人为因素,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惊人的。”
  说这话的专家可能是习惯于在结尾处留一些明亮和暖色,非专家们看到这里大概会把西部当成了江南,或者北京植物园的日光温室。问题是,以我在开始写字前学过4年农艺的经历,学业不精,也知道西部生态系统是最脆弱的,一棵树在青海长10年都没有在江南1年长得高;在森林里,一厘米土壤的生成需要至少120到140年的时间。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确实惊人,但它现在调节的方式大家都看到了,是对人类的无情惩罚。
  对生态破坏地区的生态重建和恢复应顺应自然规律当然是对的,西部大开发中首先强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也是英明政策,国家禁止砍伐天然林的规定让很多人恍惚感到希望。但问题是,哪里还有真正的天然林?1997年,阿坝州林管局长就承认,四川已经没有可以砍伐的森林了。2001年10月在滇西北和金沙江一带,沿着滇藏公路翻山越岭,看到的倒是满山老年斑一样的树桩、危险的泥石流和道路塌方。十多年的人工林树干还只有手腕那么粗,而且开始陆续死掉。
  有人认为西北地广人稀,具有开发的巨大潜力,可供大量移民和产业发展。然而就当前而言,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科学幻想”。如果大开发迅速引发西部大移民和大工业,所带去的将是一场新的灾难。但又有谁能等到西部生态真的因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而开始恢复的时候?那需要至少一二百年的时间。
  今天,每个人都知道要保护环境,要可持续性发展。可惜,你死我活的丛林法则仍然在这个世界上起着作用。所谓可持续发展,其实就是不要竭泽而渔,决不是为了泽的存在而干脆永不再渔;所谓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际走的是“边污染边治理”的新路。人类文明无论怎样发展,一个不变的定律是要从大自然中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除非物质不灭定律被否定。不是大自然不给我们一个“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的机会,而是我们自己不可能给自己这个机会。
  整个90年代,每年的环境公报都重复同样的措词:“局部有所控制,总体还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相信这句话不会轻易从我们眼前消失。毕竟,生态问题是发达国家的问题,是后现代的问题,我们眼前,要紧的是发展。既然别无选择,请让我们知道,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主笔 高昱)

推荐访问:真能 生态 恢复 西部生态真能恢复吗? 洛阳西部生态城规划图 珠海西部生态城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