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与曙光:“免费午餐”在中国: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最近,一项“免费午餐”的活动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关注,3月9日,知名网友邓飞在微博上看到一条消息:“2.8元就可以为贫困儿童提供一顿午餐。本次募捐覆盖2011年度2个学期共计160天,每个学生450元,一对一资助,也可以小额捐助。”随后邓飞宣布“支持并加入中国贫困地区‘免费午餐’行动。”该条微博迅速得到很多人的关注,有人捐钱有人捐物。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迅速募集到上百万元善款,贵州、河南和湖南三地的多所山村学校的孩子吃上了免费午餐,据说还有10多所学校提出申请,正在等待审核。
  一个玩笑变为承诺
  4月14日下午,关注午餐计划的网友“自由的梦回唐朝”在自己的“围脖”上开了一个玩笑:“此微博转发一次,我就拿出1块钱,最后的转发次数就是我老婆新衣服的价格。”广州饶平商会会长刘嵘原想调侃一下他,随手转发并评论“帮帮”。20分钟后,刘嵘又转发了一次,但评论改为:“此微博转发一次,我就捐出9块钱,支持邓飞等倡办的‘免费午餐’。”
  奇迹发生了,当晚,这条微博已被转发7000多次,并且转发从每分钟30次不断加速度,2万、3万……最终突破10万,如果刘嵘能够兑现,这意味着这条微博已经筹得90万元善款。4月15日中午,刘嵘将预算中的18万元善款成功转账,并在微博上晒了账单,另由热心博友中途加入的12万元善款,刘嵘称将很快到账。刘嵘表示,将在三个月内由神秘机构捐出“余下的60万元”,并承诺“尽快安排董事会落实,若不能批准,由我个人补上”。
  随着免费午餐计划在各地相继开展,活动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刘嵘在22小时内,因其发表的爱心微博被转发10万次而捐出90万元之后,不断有网友效仿其善举,形式更是层出不穷,拍卖个人心爱物品的、拍卖具有纪念价值藏品的比比皆是。微博公益接连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充满感动和传奇色彩的善举。
  网友们的举动,也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注意。5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承诺将捐款1万元支持免费午餐湖南项目。还有很多热心人士,捐赠3元、30元、50元不等的费用,爱心在网络上蔓延。
  “各种力量都可以做公益,但必须符合法律。”为了解决公募资格的问题,让爱心行动能够长期延续下去,邓飞想到了找一家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合作。通过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的公募渠道,邓飞等公益人通过微博发起“免费午餐公募”,创造了在40个小时内募款超过16万元的纪录。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成为了邓飞的合作伙伴,善款通过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的账号,进入免费午餐的专项。
  邓飞在微博上透露,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收取5%的管理费,这已经是能找到的性价比最高的平台。同时,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在微博上坦诚地解释说,管理费是“因开展该项目产生的行政工作成本之费用”,比照10%的行业惯例,5%已经压缩了很多,会和网友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
  瓶颈:有钱如何花?
  就目前而言,这些免费午餐的背后,大都是由媒体人、民间公益人自发组成的“草根公益队伍”,通过微博、淘宝、游戏网站传播帮助信息,汇聚爱心善款。而为这些免费午餐买单的,是数十万计的普通网民和爱心企业家。
  尴尬的是,草根公益队伍的做法一方面赢得了山区学生欢迎和社会尊重,一方面随着爱心善款越聚越多,可能涉嫌违法。因为民间公益组织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从法律上讲,他们不能够公开向社会募集善款。
  早在2010年,另一位热心的网友王飞就参与过宁夏固原市黎套小学的一个免费午餐计划。该计划本来是由固原市教育局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燕平牵头,后来资金链发生断裂项目暂停了一段时间,王飞知道这个项目后计算了一下,以150个孩子平均每天1.5元钱、每月上课20天计,加上两名做饭工人的工资,每月所需费用5500元左右。于是他就和几个朋友准备把这个活动先接下来,没想到当他在网上贴出信息后,第二天就收到一两万的捐款,很快就筹集到10万左右的善款,他的一个朋友一次就捐了1万元。牵头人王飞开始感到了压力,因为网民通过支付宝捐出的爱心,全部汇聚到了他提供的账号上。
  网上筹款问题不大,可是国内的募捐机制让他心有疑虑。王飞自己非常清楚,自己没有一支有公募资格的基金,这次为帮助西部山区贫困学生吃午餐的活动,也没有经过任何形式的报批,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一群善良人,在进行着一次爱心接力”。这就意味着,这笔超过10万元的善款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那就是“涉嫌非法集资”。
  而整个计划过程中,王飞和他的朋友们不断在网上公布善款使用明细,黎套小学校长杨晓军甚至把每天买菜的凭证都公之于众。这样的努力无法让王飞和一批草根公益人感到踏实,他们希望,寻找一个合适的途径,用合乎法律的手段为贫困学生做好事,这也能让慈善行动长期进行下去。
  民间力量与政府互补
  “午餐计划”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高层关注。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处处长宋文珍认为,这些走读的贫困学生,相当于减轻了寄宿制学校的负担,应该享受政府的生活补贴。而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同样认为,要完成儿童营养问题从“家庭的事情”到“国家的事情”的观念转变。建立全国性的儿童营养计划,其重要性等同于义务教育制度。
  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已投入10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中西部农村1100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但是,即使有了这些投入,孩子们依然吃不上免费的午餐,解决不了部分孩子吃饭难、难吃饱的问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组”组长卢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加快对儿童营养计划的国家立法,建立一整套基本制度,明确儿童的最基本权利。”卢迈认为,儿童营养计划最理想的状态是,由学校配备专门的营养师,向学生、家长讲授营养知识。这些营养师可以从富余的代课教师转岗而来。同时,这一计划可协助形成新农村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比如由学校周边的农民向儿童营养计划提供蔬菜、粮食;事实上,在印度的学校供餐计划中,三分之一的食物均来源于当地农民的采购。
  虽然国家近年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的力度,但改善西部地区教育环境,投资巨大。有人曾经想依靠公益力量,帮助贵州贫困山区的学校建设食堂和宿舍,但计算下来,发现资金需求量惊人。
  巨大的资金需求,单纯靠政府投入明显不足,必须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在论证了多种合作的渠道后,免费午餐召集人邓飞认为,“公募基金+草根公益”的合作,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民间力量配合发动全社会一同关注,形成合力。
  2010时尚先生年度公益人物、“微计划”发起人梁树新同意邓飞的看法,他认为,公募基金应该主动嫁接民间力量,民间力量也应该主动联系公募基金,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合作的原则是“开放、跟随创新。”开放一方面是思想要开放,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赢得政府和民众的充分支持,另一方面,账目必须完全公开,“微基金”已经募集到了近100万元善款。4月28日,改善孩子们午餐营养 “贵州希望工程――壮苗行动”正式启动,启动现场收到了全国青联委员、大西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德伟先生1500万元捐款。

推荐访问:曙光 中国 瓶颈 瓶颈与曙光:“免费午餐”在中国 瓶颈与曙光 这里没有免费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