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性别刻板印象:隐性教育不公]性别刻板印象

  教育公平作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十年来一直引起学界、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小学领域的教育公平,更关乎国计民生大事。无论是教育乱收费、择校,还是教育寻租、教育产业化,几乎每一个涉及到教育不公平的现象都得到了媒体和舆论的仔细检阅。在学术界,学者们从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角,深入剖析了各类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或方案。在大量的各种媒介宣传中,我国政府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将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吴康宁教授认为教育机会公平有三个层次:就学机会公平、就读优质学校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1]。从这些表述可以看到,目前倍受关注的教育公平主要是硬件领域也可说是物质领域的公平,而软件领域的教育公平即意识领域或叫观念领域的教育公平却被忽视了。如在教育环境中存在的对一定对象的负性刻板印象、偏见甚至歧视等,无形当中就会给这些对象带来负面影响,从而产生了教育不公平。而学科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最为明显和普遍,它的不良影响也最为广泛。
  一、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存在现状
  学科性别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持有的认为男生学习理工科能力和潜能强于女生的观念。
  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广泛存在,不仅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国外也毫不逊色;不仅一般普通人存在此种观念,教育当事人(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学生本人、家长等)也明显地存在着这样的观念。
  我国有研究者选取部分中学教师进行访谈,发现被访谈的中学老师全部认为男生比女生擅长学习数学,没有一位教师认为女生擅长数学,都认为女生在低年级(如小学、初中一、二年级)还可以,但到了高中以后,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女生普遍理科下降[2]。笔者的女儿正读高中,分文理科时,老师就明显地表示:女生嘛,最好还是去读文科的好,读理科潜力不大。所以大家看到在高中,文科班里大多是女生,男生很少,理科班里则女生很少。前段时间笔者女儿还回来说,“老师说‘我们班物理成绩不好,是因为我们班女生多了’”。还有人对中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学教材里面的信息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3]。许多家长同样如此,笔者的一样同事(一位高校男教师),他女儿在分文理科时,女儿想读理科,他却坚持要他女儿选文科,他说即使高一时理科成绩还行,但到了高二高三随着理科难度加大,理科对女生来说会越来越难学,与男生相比会越来越没有优势,在他的强烈建议下,他女儿最后还是选择了文科。学生本人也明显存在学科性别刻板印象,有研究发现女中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没有男中学生积极,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中学女生对数学的成绩期望、兴趣和信心都出现了下降的倾向[4]。笔者从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都对中学生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虽然在外显层面中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数学性别刻板印象,但是在内隐层面,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明显地认为女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不如男生[5]。有研究用外显量表对中学男女生进行调查发现,中学男生比女生更喜欢学习数学类知识[6]。还有研究者采取内隐方法,选取小四、初一和高一的学生,调查他们的内隐数学态度,结果发现女生数学态度的年级差异显著,随着年级增高,女生对数学的态度越来越消极[7]。
  国外也广泛存在学科性别刻板印象,而且他们也进行了大量研究。Sherman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约200名左右的从8年级到11年级的学生,发现数学成绩接近的男女学生,在8年级时数学态度差不多,但到了11年级的时候,女生对于数学的态度包括自信、有用性、男性科目等等方面都不如男生积极,二者有显著差异[8]。Oswald和harvey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相信物理、化学、工程等领域属于适合男性的学科,不太适合女生[9]。Ambady的研究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二年级的儿童(grade K-2)就显示出了内隐数学性别刻板印象意识,他们倾向于认为数学顶尖优秀的学生是男性,但是他们在外显层面上却否认男女数学能力有差异[10]。Tenenbaum和 Leaper以美国欧裔中产阶级家庭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家庭中的父亲倾向于认为科学对儿子比对女儿更有趣也更容易一些[11]。
  从这些研究结果和社会现象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文化中到处充斥着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包括老师、学生、家长等都存在着这样的刻板印象,甚至学生用的教材里面也无意中隐藏着学科性别刻板印象信息。这样的刻板印象对学生的学习会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近几年来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者非常重视负性刻板印象对被刻板者的影响的研究,他们称之为刻板印象威胁[12],他们的研究结论告诉我们,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的理工科学习会产生不良影响,也即威胁效应。
  二、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的不利影响
  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老师的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其对待女生的态度。有研究发现在理科课堂上男生得到老师的关注更多,与女生相比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互动,得到更多的赞扬以及关键性的反馈和纠正等。一般情况下,老师对男生的信任、关注较多,而对女生则怀疑较多,关注和鼓励较少,而且教师很少费心去采取适合女生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13]。
  2.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女生理科能力的发挥。国外许多研究发现,当女生在完成理科任务(如数学考试)时,如果环境中存在学科性别刻板印象氛围,如故意突出女生的性别身份、让女生与男生比、老师流露出女生不如男生等等,相比没有学科性别刻板印象氛围时,女生的表现下降,考试成绩差一些[14,15]。笔者对高二学生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进行数学测验时,有意识地强调数学很重要,许多人认为女生学数学能力不如男生,与没有这一强调过程的另一测验组相比,女生的工作记忆容量和数学测验成绩都出现了下降[5]。   3.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女生学习理科的动机。有研究发现女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普遍低于男生[11,12]。还有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使女生降低了自己的数学成绩期望[16]。还有研究发现,学科性别刻板印象不仅使女生投入理科领域的动机水平下降,还会影响她们的动机特点[17],在刻板印象威胁情境下她们更倾向于采取成绩回避目标(Performance-Avoidance Goals),即不求学好,只求不太差,即使是数学成绩相当优秀的女生也是如此[18]。有研究发现,与正性刻板印象情境和控制情境相比,在负性刻板印象情境中,女生更倾向于进行内部归因,也即倾向于认为是自己天生能力不行而导致的失败[19]。还有研究发现,刻板印象威胁可能使个体更倾向于自我设障(self-hadicap),即自己故意给自己设置一个学不好的理由,从而心安理得地放弃努力[20]。
  4.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影响女生对理科的认同程度。一些研究发现,面对负性刻板印象标的的领域,个体通常会采取疏离(disengagement)[21]或者不认同(disidentification)[12]等措施来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女生如果长期受到学科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而且自己的理科学习成绩又表现不佳时,其很有可能就慢慢变得对理科的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把理科学习排除在自我概念之外,她可能就会认为反正我是学不好数、理、化等理科的,所以学得好不好都无所谓,只要其他科目学得好就可以了。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女生对理科失去信心,再也不去努力学习理科,高中分文理科时,理科班男生远远多于女生,文科班女生远远多于男生。在大学的科系里面更是如此,理工科男生占绝大多数,女生少得可怜;而文史类学科专业则恰好相反。
  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使女生理科潜能不能被激发,制约了女生在理工科领域的发展。所以虽然女生获得了同样的教育机会,坐在同样的教室里,接受相同老师的教育,但是在精神层面、在隐性层面上女生却没有获得和男生同样的平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实也是一种教育的不公平。而由于这种不公平比较隐蔽,很容易被忽视,因而它的负面效应可能更大。女性群体占人类的一半,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种不公平的现象应引起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
  三、减弱学科性别刻板印象的不良影响,还女生平等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联合着手,减弱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的不良影响,从实质上给女生以平等教育。
  1.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淡化性别差异意识。一项国际性研究发现,性别平等做得比较好的国家与性别平等做得比较差的国家相比,前者女生的成绩明显好于后者。在挪威和冰岛,由于他们长期推行男女性别平等政策且落到实处,因此这两个国家的女生表现最为突出(冰岛女生的数学和阅读两项成绩都高于男生);而在土耳其,在推行男女性别平等方面表现较差,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结果他们女生的表现也相对较差[22]。这表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性别平等政策和氛围影响着女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要减弱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的不良影响,首先国家要推行男女性别平等政策,且要落到实处;其次,整个社会要淡化性别意识,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不要动不动就贴性别标签。
  2.教育实施者传递科学的性别观念。首先是父母要有正确的性别观,要充分相信女孩,给她们正确的引导和暗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最主要影响者。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和家长的观念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父母的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着孩子的学科性别观念,并对孩子的学科兴趣和自我效能感水平也产生影响[11,23]。心理学研究表明,年龄越小的儿童,父母的权威性、影响性越大,年龄越小的时候形成的观念越是根深蒂固,所以要想让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观念,首先父母要秉承科学的性别观。其次,当孩子一上学,老师就成了孩子的重要他人,老师的言行就有很大的权威性。我们知道教育领域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老师的言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而且是无形当中的影响,很容易被忽视。所以,首当其冲的是教师和父母要转变观念,正确看待学科性别现象,发自内心地相信女生,在语言、行为和态度上一视同仁,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发挥正面作用而不是负面作用。
  3.对学习者进行科学的智力观引导。对于智力的研究发现,存在着两只不同的智力观,即智力实体观和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观倾向于认为人的智力固定不变,而智力增长观则倾向于认为智力是可变的,即智力能随着人的不断学习和努力而得到发展。现代脑科学的研究为智力增长观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脑科学的研究表明,越是勤用脑大脑里面的神经联结越是丰富,那么大脑就越加好用。所以智力虽然与遗传因素有关,但更多的是后天塑造。国外有研究者在学校进行了现场教育实验,他们通过指导者教育和通过提供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相信脑子越学越灵活。结果发现,接受这方面教育的女生与控制组女生相比数学成绩大大提高,而男生则表现不明显[24]。说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渗透智力的可塑性(malleable intelligence)教育,对女生的理科学习很有帮助。
  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也告诉我们,当个体在某方面学得比较好的时候,则这方面的认知结构比较丰富和牢固,那么以后学习与此相关的知识也更加容易。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某科目越学得好,则该科学习起来越轻松、效果越好,某科越没有学好,则学习起来越吃力,给我们的假象好像是该方面智力高低不一样,其实并非智力的原因,而是认知结构的原因。所以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效果主要与学习投入度、学习方法和以前该方面的掌握程度等有关,而不是简单地归因于某方面的学习能力。
  4.考评环境尽量宽松。许多刻板印象威胁的实证研究发现,考试题目难度越高,考试结果越重要,则刻板印象威胁越严重,相反,则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较小甚至没有威胁。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考试这种评价手段,不要一切以考试结果为衡量标准。其次,考试题目的难度要适中,难易搭配合理,没有特别需要不要出太难的题。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要过分强调考试分数,考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考试。   5.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渗透反学科刻板印象信息。人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受暗示性,当提供反刻板印象的榜样时,女生无形中会受到积极的暗示,不仅能降低刻板印象威胁效应,还能增强女生的自信心,提高女生的学习兴趣。这方面也有研究者做过实证研究并得到了肯定的结论,实验者在数学测验过程中,故意让一位女性助手在现场扮演数学成绩相当棒的角色榜样,结果发现,在有角色榜样在场的情境下,女生的数学测验成绩明显好很多[25]。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抓住有利时机,讲一些女科学家、女发明家(如居里夫人、谢希德、吴健雄等)的故事,渗透一些反刻板印象信息,还可以在本校树立一些理科学得好的女生榜样,另外学生用到的教辅材料也要注意有意识地突出强调女性的理科能力,这样多方面结合,将能有效降低学科性别刻板印象对女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 吴康宁.教育机会公平分三个层次就学机会公平属温饱水平.中国教育报,2010-05-05.
  [2] 张勋,周鸿敏.小学数学教材中性别刻板印象分析.教育学术月刊,2008(7).
  [3] 陈莉.教师的学科性别差异观念与差别对待.山东师范大学,2006.
  [4] 袁立新.男女中学生对数学态度的差异与发展倾向.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2).
  [5] 宋淑娟.中学生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及其威胁效应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0.
  [6] 游安军,何明.中学生数学学习态度发展的研究.数学教育学报,1997(2).
  [7] 杨海波,李梦丽,白学军.不同年级学生数学内隐态度的特点.心理学探新,2008,105(1).
  [8] Sherman,J..Mathematics,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Changes in girls and boys,grades 8-11.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0,72(4),476-482.
  [9] Oswald,D.L.,?Harvey,R.D..AQ-methodological study of women’s subjective perspectives on mathematics.Sex Roles,2003,49(3-4),133-142
  [10] Ambady,N.,Shih,M.,Kim,A. & Pittinsky,T.L..Stereotype susceptibility in children: Effects of identity activation on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Psychological Science,2001,12,385-390.
  [11] Tenenbaum H R,Leaper C.Parent-Child Conversagions about Science:the Socialization of Gender Inwquities.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3,39(1):34–47.
  [12] Spencer,Steven J,Steele,et al.Stereotype Threat and Women’s Math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9,35(1):4-28.
  [13] 范文贵,李伟华.西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8,224(9):77–82.
  [14] Inzlicht,M.,Ben-Zeev,T..Do high-achieving female students underperform in private?The implications of threatening environments on intellectual process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95,796-805.
  [15] McGlone,M.S.,Aronson,J..Stereotype threat,identity salience,and spatial reasoning.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7(5),486-493.
  [16] Cadinu,M.,Maass,A.,Frigerio,S.,Impagliazzo,L.,& Latinotti,S..Stereotype threat:The effect of expectancy on performanc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3,33,267-285.
  [17] Brown,R.P.,Pinel,E.C..Stigma on my mi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experience of stereotype threa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2003,39,626-633.
  [18] Smith,J.L.,Sansone,C.,& White,P.H..The task engagement process:the role of interest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99(1),99-114.
  [19] Koch,S.C.,Mller,S.M.,Sieverdin,M..Women and computers: Effects of stereotype threat on attribution of failure.Computersand Education,2008,51,1795-1803.   [20] Keller,J..Blatant stereotype threat and women’s math performance:Self-handicapping as a strategic means to cope with obtrusive negative performance expectations.Sex Roles,2002,47,193-198.
  [21] Major,B.,Spencer,S.,Schmader,T.,Wolfe,C.,& Crocker,J..Coping with negative stereotypes about intellectual performance:The role of psychological disengagement.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8,24(1),34-50.
  [22] Guiso L,Monte F,Sapienza P,et al.Diversity: Culture,Gender,and Math.Science,2008,320(5880):1164-1165.
  [23] Tiedemann J.Parents’ Gender Stereotypes and Teachers’ Beliefs as Predictors of Children’s Concept of Their Mathematical A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0,92(1):144–151.
  [24] Catherine Good,Joshua Aronson, Michael Inzlicht. Improving Adolesences’ Standardized Test Performance:An Intervention to Reduce the Effects of Stereotype Threat.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3,(24):645-666.
  [25] Marx D M,Roman J S.Female Role Models:Protecting Women’s Math Test Performa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2,28(9):1183-1193.
  (责任编辑:刘永庆)

推荐访问:刻板 隐性 不公 学科